《荷兰研究机构与Elsevier达成新协议》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 崔颖
  • 发布时间:2025-03-05
  • 荷兰大学联盟(UNL)、荷兰大学医学中心联合会(NFU)、荷兰科研机构联盟(NWO-i)、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KNAW)及23所应用科技大学,与Elsevier签署新的阅读、出版和Scopus协议,以支持荷兰在开放获取领域的领先地位。

    荷兰大学、研究机构和Elsevier于2025年1月1日签署为期2年的新协议,并可选择延长至第3年。这些协议旨在支持荷兰的研究发展。

    一、对开放获取的坚定承诺

    新的阅读与出版协议再次确认了荷兰研究界对开放获取的坚定承诺。根据协议,荷兰研究人员将继续通过ScienceDirect访问Elsevier旗下期刊的同行评审内容。此外,新协议还为参与机构的所有研究人员提供了在符合条件的期刊上进行100%开放获取出版的机会。该协议还在隐私、人工智能、文本和数据挖掘以及用户权利等领域取得了透明度上的重要进展。另一项单独的协议则提供了对Scopus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荷兰大学代表Anton Pijpers表示,“我们很高兴与Elsevier续签了针对荷兰机构的协议。过去几年与Elsevier的合作为研究人员的出版流程带来了高效性,我们也在努力更好地应对隐私、人工智能、文本和数据挖掘以及用户权利等问题。荷兰高等教育领域费用的大幅削减给此类协议带来了压力,而与Elsevier的这项协议使我们能够在尽可能开放的情况下分享荷兰研究的成果,并为未来的新模式奠定基础。”

    二、支持研究的决心

    随着荷兰继续推进其开放获取的决心,这些新协议有望为研究界带来实质性益处,同时在未来几年促进合作与创新。

    该合同已公开发布,并在ESAC网站登记。

    协议覆盖了66家荷兰研究执行机构,包括:14所研究型大学、7所大学医学中心、23所应用科学大学、10家国家研究机构、12家学院研究所。

    荷兰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UKB)代表这些研究执行机构达成了新的协议。共同目标是投资于一个包容、可持续且公平的学术交流体系,同时努力实现科学成果和流程的更开放、更受公众引导的方式。在未来几年,将致力于基于共同原则制定集体出版战略,并进一步提升隐私、人工智能、文本和数据挖掘以及用户权利的透明度。

  • 原文来源:https://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dutch-research-institutions-and-elsevier-announce-new-agreements
相关报告
  • 《美国与荷兰、日本对中国先进芯片技术管制达成协议》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3-01-31
    • 据物联网智库报道,在美东时间1月27日结束的谈判中,美国已与荷兰和日本达成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某些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如果协议达成,这意味着,荷兰和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包括阿斯麦 (ASML.AS)、尼康(Nikon Corp)和 东京威力科创(Tokyo Electron Ltd)将跟随部分美国在去年10月通过的芯片出口管制条例。关于协议的更多细则尚未得知。美国白宫、荷兰外交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言人对此都拒绝发表评论。不过,此前,一位荷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 在ASML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上,荷兰可能至少会增加某些额外限制。2019 年,在美国的压力下,ASML被限制向中国销售其最先进的 EUV 机器。目前的焦点则是,ASML旧的 DUV 机器会不会被限制出口。荷兰政府此前曾表示,其打算与美国就出口管制达成某种协议,但不会简单地采用美国的规则。上述荷兰政府消息人士称,荷兰一直在努力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确保协议对ASML的限制并不比对美国公司的限制更多;二是 ASML的竞争对手尼康的所在国日本也需要接受类似的规定;三是新的限制不会颠覆全球芯片市场,毕竟该市场刚刚摆脱 COVID-19 时代的短缺,需要中国生产,特别是对于不太先进的芯片。名成大学教授、日本前贸易管制总局局长 Masahiko Hosokawa 表示,虽然尼康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最有可能受到新限制影响的日本公司将是芯片制造机械制造商 Tokyo Electron,该公司约四分之一的销售额依赖于中国市场。他表示,协议需要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利益之间达成平衡。对于荷兰和日本将与美国政府合作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技术的相关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月20日表示,美方出于维护一己霸权私利,一再动用国家力量,滥用出口管制,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甚至不惜损友自肥,对盟国进行经济胁迫,恶意封锁和打压中国企业,人为推动产业“转移”“脱钩”。有关行径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估算,科技脱钩可能导致许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约5%。
  • 《葡萄牙和荷兰签署绿色氢能协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8
    • 葡萄牙和荷兰签署了一项新的谅解备忘录以探讨从葡萄牙到荷兰的绿能氢气运输问题。 这一协议将两国的2030年氢能计划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两国将开发一条战略进出口价值链,以便将可再生氢气从葡萄牙城市Sines正在规划的一个项目输送到鹿特丹港。 两国政府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可再生气体,特别是绿色氢气,将在欧洲的脱碳目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两国将促进机构合作,推动开发绿色氢气出口供应链。 该协议是在葡萄牙公布了国家氢能战略两个月后签署的,根据这一战略,葡萄牙将于2030年投资70亿欧元。此外,战略还包括了Sines氢气厂开发、建设一个专注于氢能技术的国家实验室以及为重型运输行业脱碳而努力的计划。葡萄牙收到了74份来自各方的意向书,这些意向书致力于能够令重工业脱碳的绿色氢能项目开发。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新报告重点指出,在开发低碳氢能市场以部分替代天然气、推动工业和重型运输等行业减排方面,荷兰发挥了"主导作用"。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Fatih Birol表示,"荷兰明确表达了减少对天然气依赖、保护能源安全的希望,""此外,荷兰在低碳氢能方面值得称道的领导力将有助于推动降本。为了在全球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降本正是这一重要技术所需要的。" 近几个月来,随着行业参与方致力于探索清洁能源和水解之间的协同作用,绿色氢能活动有所加速。 IEEFA上个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引领了氢能发展,它们为去年出现的大部分绿色氢能新项目提供了支持。据称,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和现有天然气项目都为这些新项目提供了支持,这些新项目可将生产的氢气输送到更多的地区需求中心。 然而,希望向较远目的地出口氢气的项目面临着高昂的海运成本,这也是澳大利亚和德国正在进行的一项新的可行性研究探讨的挑战之一。两国正在研究氢气运输的经济和技术要求。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澳大利亚天然气行业基础设施将助力氢气成为澳洲内部使用的能源。预计至2025年,这一行业的出口产品每年可贡献110亿澳元(合80.3亿美元)额外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