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过飞机观测揭示南大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2-16
  • 根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领导的一项研究,证实南大洋是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了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了解南大洋的海洋—大气二氧化碳(CO2)通量对于量化全球二氧化碳收支是必要的,但是在那里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使收集良好的数据变得异常困难,因此定量分析仍然无法实现。这项研究通过使用飞机测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并表明位于南纬45°的南大海洋年碳净通量很大,与其他最近的观测结果相比,夏季吸收更强,冬季逸出气体更少。

    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2一部分被植被吸收,另一部分则被海洋吸收。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体浓度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因此,陆地和海洋“碳汇”作用在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持续恶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的碳通量计算对于了解全球碳循环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海洋水柱碳清单显示,南大洋占全球海洋累计人为吸收二氧化碳的40%以上。根据CO2(PCO2)表面-海洋分压观测或大气反演对当今南大洋空气—海洋净碳通量的估计仍然高度不确定。大气CO2的观测提供了对南大洋海气CO2交换制定更强有力的约束,因为大气有效地整合了大范围地表区域的通量信号。大气反演模型提供了一种正式的统计方法,根据受数据约束的大气输运模型模拟的环流,估计最能满足大气观测约束的通量。然而,全球尺度的大气反演模型在南大洋通量上并没有集中一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将通量与大气输运模式中的水平和垂直CO2梯度相关联,并应用这些梯度的大气观测来估计通量,从而限制了南大洋的海气CO2交换。基于飞机的大气CO2垂直梯度测量提供了强大的通量约束。2009-2018年,南纬45°以南的年平均碳通量(净吸收)为-0.53±0.23 petagrams /y。这与大气逆温估计的平均值和基于CO2(PCO2)的表层海洋分压的平均值一致,但他们的数据表明,与最近对剖面浮体观测结果的解释相比,年平均吸收更强。

    研究小组指出,未来对南大洋进行定期空中观测计划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该地区CO2吸收能力和未来变化趋势。类似监测方法还可以在全球其他地区开展,可以预测,未来的飞机观测可以为投资带来极高的科学价值。(傅圆圆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ews.ucar.edu/132821/aircraft-reveal-surprisingly-strong-southern-ocean-carbon-sink
相关报告
  • 《南大洋研究挑战关键的碳泵理论》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1-10
    • 一个新的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领导的研究对一组独特的微小微观植物在推动海洋碳储存方面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 硅藻是一种浮游生物或海洋藻类,在将碳吸入深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南大洋,南大洋约占海洋中储存的有机碳的三分之一。 独特的是,硅藻具有密集的、以二氧化硅为基础的外骨骼——就像微型玻璃屋一样——它们被认为提供压载物,使它们容易下沉,因此是将碳输送到深海的关键方式。 但这项新研究基于两次对南大洋未被探索的暮光带(100米至1000米深的区域)的主要探险的数据,发现硅藻骨骼在海面附近挥之不去,而碳则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深海。 NOC研究负责人、研究负责人Sari Giering博士解释说:“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微小的微观植物每年从大气中吸收数十亿吨碳。”“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组浮游生物——硅藻——在有效地将碳输送到深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海与大气层接触。 “令人惊讶的发现,硅藻的硅基骨架保持在地表附近,而碳则进入深海,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称之为生物碳泵的生态过程。” 生物碳泵描述了浮游生物在地表水中吸收碳并将这种碳分流到深海的一系列过程。这些自然过程每年在海洋中储存数十亿吨碳。 Giering博士补充说:“以前的研究已经研究了最终在海底的物质,这表明碳通常在压载材料的帮助下流到那里,如硅藻的硅基骨架。” “但我们的研究,在碳到达海底之前,黄昏带内发生了什么,表明硅藻有时对南大洋的碳泵的贡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这意味着深海中发生了未知或测量不良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更多。” 人们担心的是,海洋变暖可能会影响硅藻的生产力,从而降低南大洋生物碳泵的强度。 南安普敦大学研究生研究员、主要作者Jack Williams说:“南大洋容易受到海洋变暖的影响,这可能会改变营养物质的可用性,并在未来减少硅藻的数量。”“但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些变化可能不会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对南大洋碳储存的强度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碳仍在深入,因此在暮光之城有未解决的进程,我们需要了解更多。了解这些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控制海洋这一非常重要部分的碳吸收,对于准确预测海洋未来可能如何储存碳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是作为NOC领导的两项主要倡议的一部分进行的,即海洋中深海内部碳储存控制(COMICS)和南极再矿化深度的碳吸收和季节性特征(CUSTARD)。这些项目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资助,欧洲研究委员会授予Advancing Novel成像技术和数据分析,以了解内陆海洋碳储存(ANTICS)。 在两次海上探险中,NOC科学家和国际同事在南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四个不同地点研究了黄昏带,每次在海上持续了五周以上。 这包括偏远岛屿链周围富含铁的水域和公海中营养岱饿的水域。协作团队结合了创新技术,包括基于船舶的测量、系泊阵列和自主水下技术。
  • 《Nature:新方法揭示了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巨大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1-04
    • 毕格罗海洋科学实验室(Bigelow Laboratory for Ocean Sciences)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小部分海洋微生物负责海洋中大部分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释放,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来自毕格罗实验室、维也纳大学、西班牙海洋学研究所和普渡大学的13名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分析了被称为原核浮游生物的海洋微生物,这是一大群细菌和古细菌,占海洋细胞的90%以上。该团队发现,不到3%的原核浮游生物细胞占该组微生物消耗的所有氧气的三分之一。 原核浮游生物利用有机物通过称为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生能量,该过程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为了估计海洋微生物的呼吸量,研究人员通常将它们的呼吸总和除以微生物的数量。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构成海洋原核浮游生物的绝大多数不同类型的生物,每种生物的功能可能不同。这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差异并提出了新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最多产的原核浮游生物可能从阳光中汲取能量,这将有助于解释它们在开阔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丰富性。为了了解这些单细胞生物,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辨识单个细胞的功能和遗传密码。通过将细胞的功能和基因联系起来,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独特作用。 新方法使用荧光探针来观察原核浮游生物的实际行为。研究人员将探针应用于微生物,根据它们的活动对它们进行染色。它们呼吸得越多,它们就变得越亮。然后他们测量了这种荧光信号,并用它来对细胞进行分类,以进行后续的遗传分析。他们将该技术应用于缅因湾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几个地点的原核浮游生物。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微生物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王琳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