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EAST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瞄准未来聚变能商用目标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继去年创造了101.2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后,今年的EAST实验重点开展了高功率加热下堆芯物理机制研究的系列实验。通过优化稳态射频波等多种加热技术在高参数条件下的耦合与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控制等,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

    该实验实现了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非感应先进稳态运行模式,获得的归一化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为正在进行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据介绍,在近期于印度举行的第27届国际聚变能大会上,该实验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 原文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12/c_129991653.htm
相关报告
  •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预计今年建成离子温度将超1亿摄氏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段旭如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预计于今年建成的我国新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等离子体参数将大幅度提高到近堆芯水平,离子温度将超过1亿摄氏度。 托卡马克装置意在通过可控热核聚变方式,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俗称“人造太阳”。要实现可控热核聚变,必须满足三大条件:离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长时间约束在有限的空间中、足够高的密度。 “‘人造太阳’装置中的等离子体主要由电子及离子组成。”段旭如说,我国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已达到1亿摄氏度,离子温度达到约5千万摄氏度。因热核聚变中参与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是离子,因此必须提高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并超过1亿摄氏度。 段旭如告诉记者,要将我国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离子温度从5千万摄氏度提高到超过1亿摄氏度,需要更高的装置参数、注入并吸收更多能量、实现更先进的运行模式。 HL-2M装置将具备这一能力。它规模大、参数高,采用了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能承载更大线圈电流,有望将电流从我国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 值得一提的是,等离子体电流提高至3兆安培意义重大。它将极大提升等离子体参数与装置能力,用于开展聚变堆相关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与运行以及自主设计建造未来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培养核心骨干人才。
  • 《1亿摄氏度“燃烧”100秒!中国“人造太阳”将再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5
    • 新华社合肥3月25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 “万物生长靠太阳,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运行机制,因此有‘人造太阳’之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腾博士说,煤、石油、天然气未来有枯竭的危险,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人造太阳”核聚变反应所需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成物也没有危害,被认为是理想的“终极能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EAST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目标为人类开发核聚变能源提供工程和物理实验基础,建成以来已开展实验96000余次,先后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等国际重大突破。 从去年7月起,EAST启动新一轮升级改造,在尖端材料、关键部件、主要子系统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重大提升。“装置升级的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中心主任吴杰峰说,“‘人造太阳’非常复杂,要让上亿摄氏度高温与零下269摄氏度低温1米内共存,上万个零部件,有一点点瑕疵,未来实验可能就会失败。” “党员带头,我们每个人都是缺一不可的螺丝钉!”EAST升级改造项目内部施工负责人胡凯说,近百人的科研工程团队每天超过12个小时“争分夺秒”工作,从春节前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 “从1亿摄氏度20秒到1亿摄氏度100秒,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也将把人类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研究室主任龚先祖介绍,目前升级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4月底结束改造,向“1亿摄氏度100秒”的新目标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