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1》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07
  • 近日,《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为146.3,同比增长12.7%;人力投入、市场信心、科创能力、资本热度4个分指数分别同比增长24.1%、10.6%、9.8%和8.2%,表明国内海洋新兴产业人力要素投入快速增长,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报告》由万链·青科信指数联合实验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编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海洋经济活动单位识别模型,对全国1.5亿个市场主体进行自动识别分类,从而实现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海洋高技术服务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等12个细分行业超过10万家企业的动态监测,以及主要沿海省市海洋新兴产业监测分析。报告通过构建人力投入、市场信心、科创能力、资本热度4个一级指标,以及人员招聘平均薪酬、研发人员数量、招投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企业融资金额等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实现了以2018年1月为基期的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月度监测。

    大数据视角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5个特点。一是市场信心指数持续增长,海洋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市场信心指数为37.3,同比增长10.6%,表明海洋新兴产业市场活跃。2017年~ 2021年,新注册成立企业约5.9万家,占现有存续企业总量的56.6%,实现了企业数量翻一番,2021年新增企业1.84万家,较2020年增长20.8%,企业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海洋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新增发明专利公布、授权专利、转化专利同比增速分别为9.4%、28.8%和10.2%,科创指数持续增长,专利授权和转化数量逐年提高。

    三是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现代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是拉动总指数的主力军。从行业指数监测数据看,海洋高技术服务业、现代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海洋新兴产业指数的主要贡献者。2021年上述3个细分行业对总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9.4%、13.9%,合计占57.8%。

    四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为发展热点。2021年12个细分行业对总指数的贡献增幅最大的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贡献率较上年度提高3.2个百分点,达8.3%,增速显著。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海洋绿色能源领域的直接反映。

    五是山东、江苏、广东三强局面形成。从主要沿海省(市)海洋新兴产业对总指数贡献度看,2021年山东、江苏、广东三省总贡献度达到42.0%,是海洋新兴产业指数的主要贡献力量。山东、江苏、广东3省对总指数的贡献度均保持在10%以上,指数表现趋近,三强局面形成。

  • 原文来源:http://www.mnr.gov.cn/dt/hy/202206/t20220607_2738579.html
相关报告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6-13
    • 6月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该指数是对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量化评估,涵盖发展规模与效益、结构优化与升级、资源节约与利用、对外经济与贸易、民生保障与改善5个领域,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100。   该指数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比上年增长2.3%,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分 领域看,2024年,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为125.2,比上年增长2.0%,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效益恢复向好。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比上年增长1.8%。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成;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数为121.5,比上年增长2.5%。2024年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项目数量和面积比上年分别增长70.0%和6.9%,有效保障核电、油气、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用海用岛需求,海洋资源节约集约水平持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对外经济与贸易指数为121.3,比上年增长3.7%。海运进出口总额、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船舶出口金额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海洋领域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民生保障与改善指数为125.7,比上年增长1.9%。亲海空间品质不断提升,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民生保障与改善扎实推进。
  • 《《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2-22
    • 中国海洋报讯 12月14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在广东湛江举办。论坛发布的《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10年~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3.7%,总体运行放缓。   指数显示,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年均增速3.2%,2016年为120.8,比上年增加2.1个点,发展水平缓中有升。2010年~2016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9%。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16年达到54.5%。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增长10.9%,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增速4.1个百分点。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额近8900亿美元。   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指数年均增速3.1%,2016年为120.3,比上年增加1.6个点,发展成效增速趋缓。2010年~2016年,海水产品价格波动率收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波动趋稳。海洋经济活动创造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海洋水产品供应量持续增长,人均海洋水产品消费量稳步提升。人均海洋公园面积持续增长,2016年达3.8公顷/万人。   2010年~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指数年均增速5.0%,2016年为133.7,比上年增加3.2个点,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海洋科技产出成果不断增多,2016年重点监测的182家海洋科研机构专利授权数比上年增长5.9%。海洋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海洋保护区面积不断增加,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海洋保护区总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   《20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完成,是对一定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综合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效和潜力。   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蓝色引领,创新发展”主题发表了演讲。来自沿海省市、涉海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