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冷空气进入欧亚大陆的机制》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研究员Yutian Wu是一位科学家,他最近的研究工作加深了我们对“极地涡旋”的理解。该研究解释了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的变暖是如何导致冷空气从北极爆发的。根据这项研究,我们有可能预测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何时来到北欧和亚洲。

    “多年来,人们都知道巴伦支海和喀拉海(BKS)地区很敏感,” Wu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由于北大西洋上空的风暴活动导致的水汽入侵,海冰每年变化很大。当北大西洋比正常情况下温暖时,它会导致海冰覆盖面积下降。”

    北纬55°地区之间的地面大气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被称为北极涛动(AO)。北极涛动指数为正时,它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屏障,使北极气团保持在北极盆地之上。北极涛动指数为负时,高中纬度地区的西风较弱,使北极冷空气向南渗透。

    Wu和同事发现,虽然北极海冰的最大损失发生在深秋和初冬,但由于平流层过程的时间跨度较长,对AO和中纬度极端天气的影响会持续整个冬季。他们的模型研究有可能改善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中纬度寒冷事件的季节性预测。

    最近,Wu与研究生Bithi De一起研究了BKS海冰对AO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影响。 “AO通常被认为是区域对称的,” Wu说,“但事实并非如此,NAO是特殊的,它对北大西洋和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冰岛低压和亚速尔群岛高压之间的压力梯度较大时,NAO处于正位相,这导致西风加强。强大的西风带穿过亚北极,将温暖的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漂流表层水带入该地区,融化了巴伦支海和卡拉海的海冰。但这会产生负反馈——西风和AO的削弱,从而使NAO转变为负位相。后者与欧洲西北部和美国东北部特别寒冷的冬天,以及地中海地区猛烈的冬季暴雨有关。Wu和De的重要发现是在他们的模型中加入相当一部分平流层,以便在海冰减少的情况下重建冷空气爆发。但问题仍然存在。“海冰只是影响NAO的一个过程,” Wu说。“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它再次从负位相变为正位相。”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9-03-mechanism-arctic-cold-air-outbreak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秋季北极海冰减少增强冬季乌拉尔阻塞及欧亚大陆冷异常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1-29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团队在JCR一区Atmospheric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秋季喀拉海-东西伯利亚海(Kara-East Siberian Sea, KESS)海冰减少有利于增强冬季乌拉尔阻塞以及欧亚大陆高纬度冷异常的物理机制,为冬季欧亚大陆高纬度气温变化的季节预测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几十年,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以上,北极海冰急剧减少。以往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减少与欧亚和北美大陆的极端寒冷天气密切相关。不仅冬季海冰会影响同期欧亚大陆极寒天气,秋季海冰也是冬季欧亚大陆气温变化重要的先兆因子。但秋季海冰对冬季欧亚大陆气温的影响并不稳定。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被认为是联系秋季海冰与冬季中纬度气候的重要媒介,很多模式却无法重现负位相NAO对秋季海冰减少的响应。因此NAO作为媒介的观点并不稳健。此外秋季海冰变化的区域敏感性也是冬季气候响应不稳定的关键原因之一,所以划分区域来研究海冰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2020年秋季北极海冰减少至1979年以来历史第二低值,KESS区域海冰却打破最低值记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姚遥等人(2021)发现,KESS海冰异常减少可通过影响乌拉尔阻塞(Ural Blocking, UB)促成了当年12月至次年1月中国的极端低温事件。但这只是个例分析,秋季KESS海冰影响冬季欧亚大陆气温是否具有普适性还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和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秋季KESS海冰减少有利于增强冬季UB事件的强度并延长它的生命周期,进而降低欧亚大陆高纬度气温。秋季KESS海冰减少会激发上传行星波,减弱平流层极涡。弱极涡维持到冬季,引发下传行星波,减弱了乌拉尔地区的纬向风和经向位涡梯度。根据罗德海等人(2000,2014,2019)的非线性多尺度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经向位涡梯度减小,阻塞非线性增强,频散性减弱,能维持更长的生命周期。因此,弱的纬向风和经向位涡梯度为UB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环流条件。不仅如此,冬季持续发生的UB在2月下旬激发向上行星波,与弱极涡形成一个正反馈,有利于信号继续向春季传递,或许能为秋季北极海冰影响春季中纬度大陆气候提供新思路。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宋元元,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姚遥副研究员,合作者还有罗德海研究员和李元龙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5061,41975068,42150204和42288101)的资助,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的支持。 论文信息:Yuanyuan Song, Yao Yao, Dehai Luo, Yuanlong Li, 2023: Loss of autumn Kara-East Siberian Sea ice intensifies winter Ural blocking and cold anomalies in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Atmospheric Research. 295: 107038. doi: 10.1016/j.atmosres.2023.107038.
  • 《冬季北极海冰下降与欧亚环流的耦合》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07-05
    •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在全球变暖下迅速减少,但冬季海冰消退的速度显示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所涉及的模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模型差异。当使用模型模拟一个更大的海冰下降时,北极以外的环流是如何变化的呢? 卑尔根大学Keenlyside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负责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试图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欧亚大陆的冬季北极海冰和平均海平面气压投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分析了CMIP5 11个模式对冬季海冰面积的不确定性与欧亚环流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使用奇异值分解分析的能力是在于量化这些预测的模型不确定性之间的最大的可变性,并描述它们的空间模式。这比使用相对简单的复合或者相关分析方法更好,因为相关分析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指数(比如北极海冰的变化)。 占主导地位的SVD模式有一个70.5%的解释方差,它相当于一个更大的北极海冰的减少。通常情况下,强烈的冷空气气团在北极下沉并向赤道附近移动,这推动了与中纬度交换空气质量的极地环流。当一个模型模拟一个更大范围的北极海冰减少时,北极就会变得更温暖,更少的冷空气在极地地区下沉。相关联的极地环流较弱,它的赤道侧有异常下沉运动。在欧亚大陆上,西伯利亚地区和冰岛一带的海平面气压相对增加,而在地中海地区,海平面气压相对减少。此情形下,欧洲-大西洋异常海平面气压类似于北大西洋涛动的负位相,这是欧洲-大西洋地区大规模环流的主导模式。因此,一个更准确的冬季北极海冰的预测可能有助于限制对冬季欧亚气候的预测。 (赵丹丹、张灿影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