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绿色燃料加注迎来“开门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1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风吹拂下,忙碌的上海港活力涌动。近日,在上海海关监管保障下,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在上海洋山港盛东码头,为正在装卸作业的大型集装箱班轮“达飞格陵兰”轮实施“船—船”同步加注3276立方米lng,助力港口运转效率不断提升。

    上海港是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具有保税lng和全国首个具有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2025年开年以来,上海港绿色燃料加注迎来“开门红”。在上海海关监管下,今年1月,上海港累计完成lng加注11艘次,加注量6.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8%;加注甲醇燃料3艘次,加注量9992吨,其中为“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加注甲醇燃料4000吨,创上海港单次甲醇加注量新高。

    自2022年3月顺利实现中国首单船舶lng同步加注作业以来,上港能源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发展迅速。在上海海关支持保障下,2024年,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完成lng加注46.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5%,加注区域从洋山港拓展至上海全港,加注能力和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上海港还完成了中国首单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作业,进一步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

    在上海港推进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的进程中,上海海关也在不断探索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支持本港lng和甲醇燃料加注“两翼齐飞”。“我们一方面设置关企联络专员,对接指导企业全流程规范化申报,协调跨关区联动方案,解决企业为新造船加注清洁燃料的出库难题,定制全程无纸化报关方案,提升通关效率;另一方面,创新智慧监管模式,运用海关物流监控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云台等多点位实现对加注作业的无感监控。”上海海关所属虹口海关副关长陈燕萍说。

    接下来,上海海关将持续助力上海打造“上海港绿色能源加注中心”,提升上海港国际枢纽港配套服务能级,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5223-1.html
相关报告
  • 《上海港将成为中国首个拥有LNG加注能力的港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7
    • 2月24日,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获悉,上海港将成为中国首个拥有LNG加注能力的港口,预计3月中旬将有首个新型燃料加注业务落地。 作为临港新片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十七条提出,“临港新片区内企业经批准,可以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液化天然气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 “这意味着,临港新片区可以试点国际航行船舶液化天然气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在市政府和各主管单位支持下,上海港将成为继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能力的港口,也是全国首个拥有LNG加注能力的港口。”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李挺2月24日向记者介绍道,众多企业有着国际航行船舶液化天然气的需求,3月中旬预计将有首个新型燃料加注业务落地。 《条例》还规定,在围绕贸易和运输自由便利方面,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探索对境外抵离物理围网区域的货物,依据风险情况,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临港新片区内可以发展保税维修检测、再制造等新业态、新功能,符合条件的国际航行船舶可以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实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船舶登记管理制度。
  • 《绿色甲醇首次加注国产双燃料船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7-21
    • 近日,国内首批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完成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绿色甲醇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制作原料。本次加注作业采用“陆—船”方式完成,实现了首艘国产双燃料(甲醇+柴油)船舶在国内港口的首次绿色甲醇加注。本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相当于种植1.9万余棵树的碳汇效应。此次绿色甲醇的成功加注,推动国内航运燃料从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