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IAR研究计划提案审查报告:通过基因组编辑加速作物改良》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2-10-28
  • 该报告为2022年7月20日召开的系统理事会第16次会议准备,提出了对CGIAR“通过基因组编辑加速作物改良”倡议提案的外部审查。

    项目提案的外部审查是良好治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人员、领导层和系统理事会带来利益。本报告中提出的审查报告使资助者相信,他们对CGIAR一项研究的投资有适当的目标,有很高的成功机会。

    该计划的审查分几波进行,随后报告以波的形式呈现。第一波报告(19项倡议提案)为2021年11月系统理事会第14次会议发布,第二波报告(12项倡议提案)为2022年3月系统理事会第15次会议发布。

  • 原文来源:https://www.cgiar.org/research/publication/cgiar-research-initiative-proposal-review-report-accelerating-crop-improvement-through-genome-editing
相关报告
  • 《中国基因组巨头华大基因放弃基因编辑宠物计划》

    • 来源专题: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o
    • 发布时间:2017-07-21
    • BGI提供$1,400 基因工程师设计的迷你猪的计划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现在公司正在撤回这项计划。 华大基因说, 他们打算出售约30磅的基因编辑猪 从本周开始, 投资者可以购买中国最大的基因组公司BGI的股票, 因为BGI完成了2亿5100万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但是, 如果你希望买到一个1400美元的小型基因编辑猪的话就需要等待了。也许是无限期的等待。 2015年9月, 当 BGI 的雇员在深圳国际生物技术领袖峰会上说, 他们打算开创出售正常体型一半大小的巴马猪, 并为基因编辑的宠物提供定制颜色和大小的市场。 但 BGI的管理人员现在表示, 他们不会将这些基因编辑猪推销给消费者。BGI 的动物科学项目的主要成员勇利告诉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说:我们没有出售微型猪的计划。 微型猪销售计划被取消的原因仍然不明。但是, 媒体对转基因生物的关注, 公众的负面情绪, 以及中国计划如何调控基因改良动物的不确定性, 似乎都起到了作用。 基因编辑是一种改变动物胚胎的快速方法。 往往通过禁用基因或修改 DNA并导入到一个品种在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员上发现的性状中。中国在这项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在实验室里生产长毛山羊和肌肉超级发达的狗。 一些科学家还希望, 基因编辑动物的销售, 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用途, 都不会受到监管。这是因为这项技术并不涉及从一个物种引入DNA到另一物种。 但监管机构似乎持谨慎态度。美国食品安全局在一月时说, 他们将考虑这种转基因动物。这意味着科学家想创造无角牛和没有疾病的狗的话需要多年的书面手续和时间上的延迟。BGI 的李(音译)说, 中国政府也对此有着类似的观点。 这意味着设计人工设计的宠物(包括没有遗传疾病的狗或有着预先设计皮毛的猪)的面世可能会被搁置。BGI公关部门的龚思琪(音译) 表示:这个项目仍在审查中, 它们不用于商业销售,并且公司不会透露更多详细信息。
  •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应用成为全球农业研究重点热点》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1-20
    • 11月20日,《2019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在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该报告显示,在作物学科领域Top8研究热点及前沿中,“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成为重点热点。 该报告以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被引理论为基础,基于科睿唯安ESI数据库的前沿数据,遴选获得2019年度农业8大学科62个研究热点,其中有14个热点最具前瞻性,被确定为农业研究前沿。 在作物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对多种农作物的基因组进行了编辑。CRISPR/Cas已广泛用于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基因功能验证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其已成为农作物重要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和研究热点。 从该热点核心论文主要产出国家来看,美国共有24篇,中国有21篇,分别占核心论文总量的51.06%和44.68%,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次是德国,核心论文量为4篇,占总量的8.51%。从论文产出机构看,中国科学院产出论文11篇,排名第一,占比23.40%。其次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产出论文8篇,占比17.02%。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4家来自美国,3家来自中国,其他来自法国、德国和韩国。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在该前沿中,美国和中国及其研究机构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活跃度,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报告发布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指出,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农作物的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农作物重要驯化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实现作物的重新驯化,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编辑技术也能为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人工设计提供有力的工具,有望实现细胞代谢功能的精确调控。此外,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进行表观基因调控如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不改变基因组序列仅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标记对作物性状进行改良。 报告显示,在植物保护学科领域,“受体蛋白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机制”成为重点前沿;在畜牧兽医学科领域,“肉牛剩余采食量遗传评估及营养调控”“非洲猪瘟的流行与传播研究”分别入选重点热点和重点前沿;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基于功能材料与生物的河湖湿地污染修复”成为重点前沿;在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学科领域,“浆果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研究”成为重点热点;在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生物柴油在燃油发动机中的应用”“微纳传感技术及其在农业水土食品危害物检测中的应用”成为重点热点和重点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