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建议减少在活畜市场上新出现病原体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0-01-20
  • 关于2019-nCoV病毒的现有证据以及先前与其他冠状病毒(MERS-CoV和SARS-CoV)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例如禽流感)的经验表明,与2019-nCoV可能存在人畜共患性传播。

    根据现有证据和以往经验,WHO提出以下一般性建议:

    作为一般预防措施,任何参观活体动物市场,湿市场或动物产品市场的人都应采取一般的卫生措施,包括在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定期用肥皂和饮用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并避免与生病的动物或变质的动物产品接触。应严格避免与可能生活在市场上的其他动物(例如流浪猫和狗、啮齿动物、鸟类、蝙蝠)进行任何接触。还应注意避免与商店或市场设施的土壤或结构上的潜在受污染的动物废物或液体接触。

    应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按照良好食品安全规范,应小心处理生肉,牛奶或动物器官,以免与未煮熟的食品交叉污染。

    给高危人群的建议

    在对2019-nCoV有了更多了解之前,具有基本医疗状况的人们被认为患有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患有这些潜在疾病的个人应避免接触活体动物市场,流浪动物和野生动物,不应食用动物生肉。此类建议还应传播给患有潜在疾病的旅行者和游客。

    屠宰场工人,市场上负责动物和食品检查的兽医,市场工人以及处理活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经常洗手。他们在专业处理动物和新鲜动物产品时应考虑穿防护服,手套,口罩。设备和工作站应经常消毒,至少每天一次。下班后应脱下防护服,并每天清洗。工人应避免将其家庭成员暴露于脏污的工作服,鞋子或其他可能与潜在污染的物质接触的物品上。因此,建议将防护服和物品留在工作场所日常清洗。

    根据现有信息,尚不清楚2019-nCoV是否对动物健康有影响,并且尚未在任何物种中报告任何特定事件。作为一般性建议,绝不可以宰杀生病的动物以供食用;应将死动物安全地埋葬或销毁,并避免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接触其体液。兽医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向兽医当局报告在市场上发现的任何动物物种中发现的任何异常事件。

  • 原文来源: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coronavirus/who-recommendations-to-reduce-risk-of-transmission-of-emerging-pathogens-from-animals-to-humans-in-live-animal-markets
相关报告
  • 《湍流气体云和呼吸病原体排放对降低COVID-19传播的潜在意义》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08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AMA在线发表论文“Turbulent Gas Clouds and Respiratory Pathogen Emission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COVID-19”。文章指出,减少感染者与易感者之间的接触,并降低传播速度的社会疏远策略在当前的大流行时期至关重要,但是,似乎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当前理解是基于1930年代开发的疾病传播模型。按照现代标准,这些模型似乎过于简化。依据这些较旧的模型实施公共卫生建议可能会限制所提议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文章介绍了人们对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了解,包括1897年提出的“小滴传播”到1930年代在结核病传播中定义的“大液滴与小液滴二分法”(或飞沫与气溶胶,以下简称二分法)。文章指出,二分法仍然是世界卫组织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其他机构采用的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分类系统的核心。这些分类系统采用从5到10 μm的各种任意液滴直径截断值,将疾病传播归类为飞沫或气溶胶途径。文章表示,即使强制实施了最高遏制政策,COVID-19在国际上的迅速传播也表明,使用任意的液滴截断值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呼吸道排放物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导致某些限制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措施无效。 文章称最近的研究表明,呼气、打喷嚏和咳嗽不仅包括沿近程半弹道发射轨迹的粘液唾液滴,更重要的是,其主要是由多相湍流气体(一个气团)云团组成,该云团夹带着周围的空气,捕获并携带具有连续液滴尺寸的液滴。由于云层的向前动量,携带病原体的液滴被推进的距离远大于它们在没有湍流云层捕获并推进的情况下被孤立发射的距离。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和环境条件(如湿度和温度)的各种组合,气体云及其所载病原体的各种大小的液滴的有效载荷可以移动23到27英尺(7-8米)。文章指出,2020年一份中国的报告中证明[1],在COVID-19患者病房的通风系统中可以发现SARS-CoV-2病毒颗粒,在这些系统中发现病毒颗粒更符合湍流气云假说,比二分法模型更能说明疾病的传播,因为它解释了活病毒颗粒如何从患者长距离传播。这些数据是否对COVID-19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文章指出尽管尚无研究直接评估SARS-CoV-2病毒感染患者的飞沫和气云形成的生物物理特性,但呼出气云和呼吸道传播的几种特性可能适用于该病原体。如果这样,这种可能性可能会影响目前旨在尽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的建议。在世界卫生组织针对COVID-19的最新建议中,建议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出现咳嗽和打喷嚏等疾病症状的人保持3英尺(1.6米)的距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6英尺(2米)的间隔,但是,这些距离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一个高动量云,携带着飞沫远距离飞行。这可能会低估气云及其致病的有效载荷传播的距离、时间尺度和持续性,从而为医疗工作者产生了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潜在暴露范围。出于这些和其他原因,对于护理可能受到感染的患者的医护人员来说,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至关重要,即使他们离患者的距离超过6英尺。此外,湍流气云的动力学应对外科口罩和其他口罩的设计和推荐使用产生影响。文章支持,防护和防毒面具以及其他防护设备应该具有反复承受打喷嚏或咳嗽时可能喷出的高动量多相湍流气体云以及暴露其中的能力。当前使用的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没有测试这些潜在的呼吸排放特征。 文章建议有必要了解宿主之间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生物物理学,从而说明疾病的宿主内生理学、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传播。 COVID-19的快速传播突出了通过更好地描述传播途径、患者生理学在形成传播途径中的作用以及源头控制的最佳方法来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传播动力学的必要性,以潜在地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保护并防止疾病传播到人们中最脆弱的群体。 相关参考文献: [1] Ong  SWX, Tan  YK, Chia  PY,  et al.  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rch 4, 2020. doi:10.1001/jama.2020.3227
  • 《Nature:蝙蝠生境变化促使人畜共患病毒的出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1-21
    • 人畜共患病外溢是指一种病原体从动物传播至人类,一般需要通过某种中间宿主。亨德拉病毒便是其中一种,这是一种通过蝙蝠传播的病毒,主要感染大型果蝠(澳大利亚狐蝠)。亨德拉病毒不会导致蝙蝠死亡,但能传播给马,然后从马这个中间宿主再传给人类,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   2022年11月16日,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Pathogen spillover driven by rapid changes in bat ecology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显示,气候与土地利用的变化或促进了病原体从蝙蝠溢出到其他动物。对采集自澳大利亚的数据开展的一项分析显示,食物短缺和自然生境丧失使得蝙蝠在人类居住地区持续存在,导致亨德拉病毒(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溢出到中间宿主——马。   之前有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或许与病毒从野生动物溢出到人类有关,而这项新研究为阐明其背后机制提供了翔实证据。理解生境丧失、气候变化和溢出风险之间的关联,或有助于制定预防未来大流行的措施。 研究团队分析了关于亚热带澳大利亚土地使用变化、蝙蝠行为、亨德拉病毒从蝙蝠溢出到马的历时25年的数据(1996-2020)。这些数据显示,土地使用和气候的变化驱使蝙蝠的居住地向农业和城镇地区迁移。   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因素导致蝙蝠食物短缺,这类事件过后,蝙蝠栖息地会更多地向人类定居地区(能提供食物来源)靠近。与此类似,蝙蝠自然生境的丧失也使蝙蝠栖息在离人类生活更近的地区。这两大因素都与亨德拉病毒外溢至马的风险增加有关。作者指出,如果附近残留天然林(果蝠的天然生境)到了冬季开花期,蝙蝠就会离开农业和城镇地区,溢出现象遇到这些开花期就不会发生。   作者指出,以上结果阐明了从土地利用变化到蝙蝠应对食物获取变化的行为改变导致病毒溢出的关键过程。作者总结道,理解病毒溢出的原因或能对减少蝙蝠病毒溢出的行动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