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问道,感悟日本制造之精髓》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0-08
  • 日本作为全球制造强国,在很多核心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领域位居全球首位,在装备制造、电子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很多创新实践。且日本制造企业强调工匠精神,践行5S、JTT、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2023年9月10-17日,e-works数字化企业网组织了“2023第七届日本智能工厂考察”活动。本次考察中,来自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高层领导、信息化和 生产管理 负责人组成的精英团队从东京到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先后走进了ABeam Consulting(德硕咨询)、牧野机床、FANUC(发那科)、三菱电机名古屋制作所、KIRIN麒麟啤酒、京瓷、HORIBA(堀场京都制作所)、松下PHP研究所、松下电器、川崎重工等十家日本有代表性的企业。考察团既领略了日本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工厂、精益生产和柔性自动化等方面的实践,又了解了日本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 


    精益管理与自动化融合应用,讲求时效       精益管理是一种强调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而自动化则是通过自动化系统和技术来提高生产和业务流程的效率。将这两者相结合,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本次考察可以发现,日本企业注重将精益思想从上而下贯穿整个企业,重视将精益与自动化技术融合应用,从而得以降低 生产成本 ,提高竞争力,取得实效。    


    例如,牧野机床既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完成刮研工艺过程,同时还保留了由高级工匠进行手工刮研,确保机床的精度要求达到亚微米级别。而在主轴装配时,必须是专业认证的操作工人来精确调整关键零部件的同心度,并进行动平衡检测以确保关键零件精度。此外,牧野引入了自动化系统来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为保证恒温,车间在不同高度的位置安装了多个 温度传感器 来监控车间内温度变化,以保证产品质量。 

    发那科1980年开始在机加工工厂实施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之后工厂引入立体托盘仓库提高自动化率。同时发那科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精益管理,以减少废料和提高质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和 智能制造 来优化生产流程。


    川崎重工明石摩托车组装工厂中有150个焊接设备,96个机器人,这些设备和机器人在摩托车组装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川崎将精益生产理念融入车间的日常管理中。在生产改进方面,工厂定期进行生产流程审查,以发现潜在的改进机会,确保工厂保持在最高的生产水平上。


    践行 柔性制造 ,追求人机协作       


    柔性制造的理念是使生产系统更加灵活,能够快速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产品要求。传统的自动化系统通常是独立于人类操作的,针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会采用自动化产线。但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会充分考虑产线、设备和工艺的柔性化需求。此时,人机协作则可以提高生产的适应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三菱电机名古屋制作所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器E4工厂中,仅面板实装生产线一天就要进行大约150次生产机型的切换。为了实现变种、变量、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工厂需要让设备运转最大化,同步跟进掌握生产线的状态。与此同时,还需要支持人工作业的高效化,实现生产设备与人的最佳调和。


    为了能以高效的方式处理多样化的订单,川崎重工明石摩托车组装工厂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的混线生产和装配模式,可以快速调整生产流程。但川崎重工并不一味地追求“机器换人”、“全自动化”,而是追求人机协作、人机共融。 以经营理念为导向,注重企业文化传承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经营理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内化于企业DNA中的信仰。企业文化是经营理念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员工行为和决策的基准。本次考察团通过参观京瓷株式会社、松下PHP研究所,感受到日本企业对于经营理念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态度。        


    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将“敬天爱人”作为一生的人生信仰。由他创立的京瓷也将“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经营理念。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经营者也用毕生的努力回报大家的信赖,一心要把公司发展壮大成让员工们以在京瓷公司工作为荣的卓越企业,这就是京瓷一直以来的经营之道。 图6 京瓷株式会社的稻盛和夫纪念馆


    松下幸之助先生是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集团的创办人,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电器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企业是社会的公器”这一理念,利用社会赋予的资源从事商业活动的同时,也与社会共同发展,回报社会。松下幸之助曾说,“一个公司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在任何时代, 都应该是通过经营活动来改善社会。” 


    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企业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员工培训,提供完善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从而胜任其工作。一些日本企业还采用“师徒制”,通过将老一辈的员工与年轻员工配对,实现技能的传承。这有助于保持传统技艺和经验的延续。这种注重人才培养的文化也有助于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例如,HORIBA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将员工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他们倡导开放、协作的工作文化,鼓励员工发挥其潜力,并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创新过程。此外,HORIBA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技能培训、领导力发展和职业晋升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


    松下电器秉持民主、开放的工作生活方式,将“人人都是经营者” 的理念层层深入。为此,松下电器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渠道,通过持续搭建系统性、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畅通员工发展通道。以能力评定为基础,松下构建和完善体系化的员工成长发展体制,为员工提供管理职、专任职两套职业路径;组织专题讲座与沙龙,搭建一对一职业发展对话渠道,帮助每一位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职业发展信心。


    以创新为驱动,助推企业发展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意味着不断寻求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不仅要跟随趋势,还要创造趋势。本次参观考察的日本企业从创建之始到成功至今,甚至成长为百年企业,也缘于其在发展中不忘积极探索前沿科技的工业化应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牧野机床的技术创新重点在于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为此,牧野开发了各种高速加工中心,如水平加工中心和立式加工中心,以满足航空、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的高精度加工需求。此外,牧野不仅提供高性能的机床,还研发了自动化生产系统,如机器人自动装卸系统等。        


    发那科不断改进 工业机器人 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机器人视觉系统和协作 机器人技术 。发那科开发了一系列协作机器人,在与人协作的同时不需要物理屏障来保护人员的安全。此外,发那科引入了iHMI技术,使机器人编程和操作更加直观和易用;不断改进其机器视觉系统,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目前,发那科正致力于轻量化机器人的设计,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精度。


    三菱电机 伺服电机 的绕线圈工艺开创行业之先,为了实现自动化、提高效率,将定子切断、展开,像手表链、活页一样,绕了线圈之后,再把它合起来进行焊接。此外,三菱电机开发了高性能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池和充电系统,以支持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还投资研发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以满足清洁能源需求。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川崎重工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了高性能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其正在研发的电子产品产线的物流机器人,具有灵活、轻盈、精准的特点。电动机车领域,川崎重工开发了电动和混合动力机车,内部包含高效的电动机和电池系统,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 原文来源:https://articles.e-works.net.cn/erpoverview/article152693.htm
相关报告
  • 《增材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增材制造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摇滚演唱会 上周,黑色安息日摇滚乐队在法兰克福的表演带给德国摇滚歌手极大震撼,就在同一时间,另一支乐队也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的一个大型会堂里准备自己的演出设备。实际上,这支乐队在此之前还没有接触过自己要演奏的乐器;这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乐器是在演出前一天才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当时,欧洲模具展也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举行,该展会是一个全球性展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模具制造、机床制造和准备开设工厂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欧盟模具展已经举办了20年,不仅展出传统生产技术设备,如焊接、机械加工和注朔成型技术设备,新近出现的3D打印技术设备也出现在了本届展会上。3D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指利用添加材料的方法来制造实体物品的技术。根据欧洲模具展公布的信息,3D打印设备已经有20种不同的方式打印方式,使用的打印材料除了朔料、金属之外,越来越多的其他材料也能被用与3D打印。 大卫·阿杜·阿毗基和其他乐队成员在欧洲模具展上表演所使用的电吉他、电子琴和架子鼓都是使用3D打印技术设备打印出来的,这他们的表演最吸引人观众的地方。大卫他们的表演想人们展示了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第一个趋势:人们利用3D打印技术,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成为一个生产商。 使用3D打印机来制造乐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前,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梅西大学,有一个名叫奥拉夫·迪戈尔的机电一体化教授,他喜欢弹吉他,曾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了一些乐器。随着奥拉夫·迪戈尔的设计乐器的品质不断提高,奥拉夫·迪戈尔将自己制造的乐器图片发表在了自己的博客上;不久就有人联系奥拉夫·迪戈尔,表示愿意购买这些乐器。在2012年,奥拉夫·迪戈尔成了一个叫做“ODD 吉他”的公司,进行小规模地制造乐器。ODD吉他公司每一把吉他都是按照买家的要求定制,因此,每一把吉他都是独一无二的。ODD吉他公司在销售了20多把吉他后,奥拉夫·迪戈尔将销售定制3D打印吉他的业务转给了一个名叫“3D系统”的美国公司,正是3D系统公司为大卫·阿杜·阿毗基他们制造了在欧洲模具展上表演用的乐器。 “沃雷斯联盟”是一家3D打印技术行业资讯公司。在沃雷斯联盟主办的一次展会上,奥拉夫·迪戈尔声称:“销售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产品,几乎不会遇到资金危机。”3D打印机能按照买家要求打印吉他,因此,制造厂商不会有任何库存问题。此外,3D打印机电整个制造产品的过程都由电脑软件控制,如果要对产品进行修改,直接用电脑软件修改即可,无需调整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例如,一些吉他买家告诉奥拉夫·迪戈尔他们想要在电吉他上嵌木板,以保证吉他声音的纯正,奥拉夫·迪戈尔随即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虽然在奥拉夫·迪戈尔看来,在吉他上嵌不嵌木板,发出的声音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种趋势:将传统加工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奥拉夫·迪戈尔对此解释道:“你能用3D打印机打印出所有东西,但所有东西都要用3D打印机来制造,这就有点过了。”因此,奥拉夫·迪戈尔制造的吉他、架子鼓和电子琴都使用了一些使用传统技术制造的零件和电子元件。(虽然3D打印机也能打印出电子元件。)奥拉夫·迪戈尔的想法是用当前最好的加工方法来制造乐器。奥拉夫·迪戈尔制作了一把名叫“蒸汽朋克”的电吉他,“蒸汽朋克”的内部装满了转动的齿轮;“蒸汽朋克”这种精细的结构如果使用常规机床制造,将是十分困难。 在欧洲模具展上,人们还见到了将传统技术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其他应用领域。德国DMG Mori Seiki公司是一家在德国和日本都有生产基地的工业机床制造商,该公司在本次欧洲模具展上,想人们展示了他们制造的融合3D打印技术和传统加工技术的混合加工技术机床原型,该机床自身能存储金属粉末,利用激光将金属粉末融化,并将融化后的液态金属一层层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这种激光打印设备,该机床还配有多轴联动铣削头,能将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去除掉,从而加工出高精度零件。 3D打印技术看起来还不错吧?大卫·阿杜·阿毗基对此已有了深刻印象,但大卫·阿杜·阿毗基认为要是对3D打印机还做一些改进,做出的乐器会更好。不论怎样,这些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乐器足以让奥齐·奥斯本和其他黑色安息日摇滚乐队的成员大吃一惊了。
  • 《中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中国制造? 亚洲仍将占据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其他国家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通过本土生产、产销外国的方式改变自身经济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1990年,中国只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不到3%的比重;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将近25%。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子。中国崛起的白热化趋势进一步促使供应链向东南亚深入扩展。“亚洲工厂”如今生产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商品。 中国一直紧跟着“亚洲四小龙”如韩国和台湾的步伐。许多人推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造业的指挥棒将会指向世界其他地方,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也能依靠制造业繁荣起来。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因薪酬上升而产业遇冷,反而抓紧了对市场的掌控。低成本工作的确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这一结果更是增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一局面为中国轨道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制造了难题。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变幻莫测的富裕之路变得愈发艰难了。 怠工 中国经济不如以往强劲了。房地产市场因供应过剩面临危机。日益增加的债务成为负担。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为7%,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最低的目标。而本周的数据显示,即使是7%的增长目标也并不容易实现。然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具有三大优势,并将有利于总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在发展高端市场,进行高产值研发的同时,也仍紧抓低成本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从2011年的42.6%到2013年的43.1%。中国也正在尝试用更少的原材料制造更多的产品。世界银行发现,中国进口原材料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的60%下降到了如今的35%。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争相模仿的有效的供货商集群。中国有优秀的、改良的生产结构。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设10座机场。根据中国政府最新的“2025中国制造”政策的指导,中国公司正在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亚洲工厂”本身。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成本工厂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其中大多数都转移到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地区。这一过程却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去年,一个NGO组织发现,马来西亚电子产业大约30%的工人都属于强迫性劳工。但是,在三星、微软、丰田和其他跨国公司削减中国地区产量、转向缅甸和菲律宾的同时,他们也强化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中国的第三大优势在于,中国正迅速发展为重要的需求市场。中国消费阶层日益增长,亚洲工厂正在占据更高份额的高利润市场和服务业。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强化了亚洲供应链。在中国市场竞争问题上,本土商人比远距离的竞争者更有优势。 灵活的政策能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东盟有能力抢占低端制造业市场。中国占美国鞋业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的87%下降到了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分走了其他份额。但是,东盟可以进行更多努力,来创造一个致力于复杂商品和服务的专门市场。区域贸易,当然最好是全球贸易将使制造业网络从中国覆盖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过程更加顺利摆脱外国对零件的限制后,泰国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实力证明,正确的政策是如何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机器制造业对接的。 不幸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缺少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来担任区域组织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墨西哥的公司纳入了纵贯北美的供应链之中,但是却没有包括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沉重的贸易壁垒使西欧将不会像帮助中欧和东欧一样帮助北非国家。 即使当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亚洲工厂手中分走了部分产量,另一个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可能不会再创造曾经可观的就业局面和经济收入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使大量劳动力从田野进入了工厂,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的科技进步减少了工厂的劳动力需求。中国与其邻国可能是最后搭上廉价劳动力顺风车的国家。 出口无疑是新兴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可靠途径。在全球市场内竞争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但是亚洲工厂之外的其他政府必须依靠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产业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仅仅是高技能人员的产业,这个国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促进政策实施 如今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而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全球贸易服务进一步自由化将有利于南美洲和非洲。基础设施花费除了集中于港口和道路建设外,还要注重光导纤维电缆建造。教育是关键,要想进入全球市场,高技能劳动力必不可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建议可能较难实施。但是,想要靠中国不再廉价的劳动力分到一杯羹,结果只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