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30
  • 中国石化10月30日宣布,公司旗下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这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

    这是6月30日拍摄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储氢罐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顾煜 摄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总经理刘世良说,项目产出氢气纯度达99.9%,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制氢,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

    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该项目生产的绿氢将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完全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开创绿氢炼化新路径,为我国绿氢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样板。

    这是6月28日拍摄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宿传义 摄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经理王延欣说,该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效促进我国氢能装备和氢能产业链发展。以电解槽为例,在该项目启动之前,国内的1000标准立方米电解槽累计需求量不到30台,而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就需要52台,有力促进国内电解槽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率先发展绿氢产业,积极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主体,中国石化近年来每年氢气生产利用量约为450万吨。目前,中国石化聚焦“氢能交通、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启动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累计建成加氢站超100座,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

  • 原文来源:https://h2.in-en.com/html/h2-2429821.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万吨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开始单机调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5
    • 近日,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开始单机调试,预计八月份正式投料试车。该项目是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在国内首次突破60公里长距离光氧一体化技术,通过电解水工艺实现太阳能与氢能两大清洁能源的高效融合。 此项目利用采煤回填区建设光伏电站,并通过高压输电线将绿电输送至制氢厂区,采用电解水工艺制造氢气,实现全流程“绿色化”。光伏厂区平均年发电量为7.4亿度电,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9.4万吨,二氧化硫119吨,氮氧化物113吨。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氢气约1万吨、氧气约8万吨。 7月11日,国家电投河北公司北京公司天津宁河东棘坨50兆瓦风电项目全部风机基础浇筑完成,标志着该项目进入风机吊装施工的关键阶段。 该项目位于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境内,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共安装10台5.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混塔形式组建。该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1.21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约10.33万吨,二氧化硫40.89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9
    • 中国石化18日宣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新路径。 项目采用工厂化运行方式,利用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生产的部分绿电,通过电解槽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 绿氢是指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的氢,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域具有较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海水资源,具有绿电生产绿氢的资源优势。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可将不稳定且较难储存的绿电资源就地转化为相对容易储存和消纳的绿氢资源,还能节省淡水,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海水制氢仍面临技术挑战。海水中约3%的盐含量以及杂质中的氯离子会对电解设备电极造成腐蚀,阳离子的沉积可能堵塞设备孔道,降低电解效率甚至损坏设备。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中国石化围绕绿氢炼化、氢能交通加强产业布局,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建成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约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