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候变化,帝企鹅举步维艰,科学家建议列入频危物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6-19
  • 如果关于2100年南极海冰融化状况的预测靠谱的话,届时帝企鹅的生殖和繁育场所将会消失,它们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其他物种可以通过扩散或迁移逃避气候变化的影响,帝企鹅是否也可以简单地通过迁移到新的栖息地而幸免于难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研究结论是:不能!

    帝企鹅种群扩散到新的栖息地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企鹅的数量,但随着海冰的不断融化,当前仅存的54个帝企鹅栖息地将在本世纪末面临毁灭性的下降。该研究发表于2017年6月6日的《 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

    企鹅与海冰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海冰太少会导致繁殖地和食物的减少;海冰太多会导致成年企鹅狩猎的路程增加,从而意味着雏鸟的喂养率降低。直到近几年,研究人员才意识到企鹅是有种群扩散能力的,能够寻找并迁移到更适宜生存的海冰区域。为确定种群扩散是否能够拯救帝企鹅种群数量,Jenouvrier与数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复杂的计算企鹅种群与栖息地相互关系的模型。

    利用该模型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企鹅在不同扩散场景的反应差异巨大。在某些情形下,扩散促进种群增长,而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则会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Jenouvrier说:“在2036年之前企鹅数量会持续增长,那时会发生一个大约十年时间的‘生态救援’,扭转了预期的下滑趋势,在此期间企鹅会扩散到新的栖息地。届时,企鹅会明智的选择最高品质的栖息地。但是“救援”是短暂的,企鹅数量会在2046年开始锐减。当对所有的情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时,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2100年时的境况非常严峻,无论企鹅扩散多远,以及他们在选择栖息地时有多明智,种群数量仍然会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尽管种群扩散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十分有效,但是随着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企鹅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气候变化及其变率并不稳定,所以即使帝企鹅搬到海冰条件较好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人员表示,帝企鹅应该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并对其加强保护。

  • 原文来源:http://www.whoi.edu/news-release/emperor-penguin-dispersal
相关报告
  • 《气候科学家在将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时是否过于谨慎?》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10-23
    • 科学家们往往把大西洋沿岸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教授Dale Durran则认为,气候科学需要以类似天气预报员如何发布危险天气警告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在他最新的一项工作中,借鉴了气象界预测龙卷风、山洪、大风和冬季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经验。如果预报员过于频繁地发出错误的警报,人们就会开始忽视它们。如果他们不警惕严重事件,人们则会受伤。那么大气科学界如何找到正确的平衡点?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将极端天气事件归因于全球变暖,比如正在发生的西部野火事件。科学家使用统计数据来估计气候变化导致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些统计指标与用于评估危险天气警报质量的重要指标“误报率”密切相关。但他认为,还有第二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表现,即天气预报可能会正确警告实际发生的事件,这称为“探测概率”。理想的探测概率分数为100%,而理想的误报率为零。当涉及到将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时,发现的可能性则大多被忽视。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归因中,提高阈值以减少误报会使探测概率大大降低。他引用了一个假设性的龙卷风预报例子,该预报的误警率为零,但检测概率很低。在将极端事件归因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时,这种过于谨慎的龙卷风预测策略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明智的,但这与气象学家对大范围危险天气的警告方式不符,也与社会预期的对财产和人类生命威胁的警告方式不符。如果预报未能对龙卷风发出警告,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或生命损失,但错过预报并不会使明年的龙卷风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每一次未能提醒公众注意那些实际上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极端事件,都会助长一种错觉,即人类有时间采取必要行动来解决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是几百到几千年。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metsoc.org/bams/article/101/8/E1452/345616/Can-the-Issuance-of-Hazardous-Weather-Warnings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大气科学家在新的研究中提供了气候变化的线索》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的北极报告显示,北极气温升温的速度是整个地球的两倍,且趋势并未放缓。与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该地区的海冰现在以每十年平均12.8%的速度下降。 虽然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北极变化的罪魁祸首,但其升温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 UAlbany的Aiguo Dai转向从历史数据和未来气候模型预测中寻找答案。他的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几乎所有北极海冰都已融化,直到22~23世纪,北极扩增才会减少。 “海冰的消失正在导致北极地区的快速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不仅会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等问题,还会大大加剧该地区未来几十年的变暖,” Dai说。“这也可能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模式,导致冬季极地涡旋更频繁地侵入美国大陆” 温室气体因其对地球表面的变暖效应而闻名。鲜为人知的是,与人类和生物排放相关的气溶胶粒子也会破坏我们的气候。 Fangqun Yu是大气科学研究中心(ASRC)的高级研究员,是一名气溶胶专家,他使用先进的气候模型来研究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最近,他与一群顶尖的气候科学家合作,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或“土地利用”的改变如何通过一种称为有机成核的过程,影响植物排放新气溶胶粒子的形成。“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考虑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相关的有机气溶胶成核的变化,我们可以减少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