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预见:识别未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10-11
  • 预见是及早发现新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工具——这些问题由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科学和技术因素驱动,既包含挑战也蕴含机遇。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食品安全预见:识别未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汇集了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及私营部门专家分享的食品安全预见方法。该报告的研究发现于2025年4月由粮农组织农粮体系与食品安全司组织的专家会议上最终审定,此项工作是食品安全预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出版物重点阐述了最佳实践与核心指导原则,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工具应用背景下。报告同时强调,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加强人工监督与跨领域协作对提升食品安全预见能力至关重要。粮农组织农粮体系与食品安全司项目支持专家里卡多·西利加托指出:"数字工具与人类专业知识的结合为食品安全预见提供了成功范式,有助于精准识别并有效管理新兴趋势。"将预见机制纳入食品安全战略,能使政府及利益相关方通过及时且成本可控的措施应对新发问题。早期预警系统侧重于即时风险监测,而预见机制则通过研判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中长期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广阔的视角。报告指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型数字工具为推进食品安全预见提供了强大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筛查、提取、结构化处理、分析预测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有望重塑传统食品安全预见模式。但人类专业判断与监督仍然不可或缺,包括设定检索标准、评估数据相关性、解读分析结果,以及建立质量控制与反馈机制等。除运用数字工具外,主管部门、国际组织、产业界、学术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及多部门协作机制,对及早识别潜在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食品安全预见方法应促进所有利益相关方开展开放、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知识共享。报告表明,启动预见实践并不需要庞大团队或巨额资金。内部预见能力建设可从小型项目着手,根据需求与资源情况逐步拓展。有效实施预见方法的最佳实践:明确目标与问题界定:成功的食品安全预见工作需首先厘清研究目标、时间框架、实施规模及范围。结构化弹性机制:融合定性定量数据,并具备快速扫描多元信息源的能力,是精准识别新发食品安全问题与趋势的关键。专家主导的情报收集:由领域专家牵头、熟悉预见规范的专业人员辅助开展情报收集,能以最优成本实现潜在问题的早期识别。智能工具融合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可显著提升海量数据采集、筛查与分析的速度与效能。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建立涵盖多学科内外部专家的广泛沟通渠道,既能强化预见流程,又能促进情报共享,汇聚更丰富的决策视角。共识构建与资源保障:通过清晰传达预见价值争取各方支持,确保资源与资金投入,是维持预见工作持续性与有效性的基石。
相关报告
  •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发布时间:2017-02-23
    •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实施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一)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国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13.5万家、流通企业819万家、餐饮服务企业348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年均递增12.5%。进出口食品贸易额增长23.9%。 (二)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2000万亩。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95.8万起,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万余起。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2万批次,合格率为96.8%。进出口食品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实行“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企业41.8万家,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服务企业275万家。在100个城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三)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实施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安排中央基建投资184.5亿元。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食品监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达3883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达2656个。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四)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五)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修订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制修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6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合计指标1.4万余项。农业部新发布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800项,清理413项农药残留检验方法。 (六)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连续5年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累计覆盖7亿多人次。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开通“12331”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的食品企业600余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 《食品安全的贸易维度》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发布时间:2017-09-29
    • This report examines the different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rade openness (and reforms to achieve it)can affect a country’s food security. The overall conclusion is that trade openness has a positive netimpact on food security, although specific constituencies, including some poor households, could seetheir immediate food security threatened by the withdrawal of trade protection. The challenge forpolicymakers is to design flanking policies which enable countries to reap aggregate gains yet mitigatespecific losses. Those policies include social protec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ols, allied with investments in productivity so that average incomes rise to the extent that any adverse shockto incomes is unlikely to jeopardise food securit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able to deploysuch targeted instruments. Lessons are also being learned with respect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reform, such that changes can be introduced in a way that minimises adjustment stresses and helps buildthe consensus needed to lock in the benefits of trade policy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