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普纳诊所接受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人中HIV耐药预处理受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1-11
  • 在印度,自免费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开始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一线ART治疗的成功率受到人群中HIV耐药性预处理(PDR)普及率的影响。该研究在印度西部城市普纳的免费ART治疗诊所开展横断面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成人中PDR的流行率情况。自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研究共招募52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其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53个/mm³。基于人群的部分pol基因序列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IV-1 C亚型感染占主要比例(96.15%),对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单药耐药性突变存在于两个序列上。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个人层面开展PDR检测不可行的情况下,有必要在人群中定期开展PDR监测。

相关报告
  • 《乌干达农村中高CD4+细胞计数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4-12-22
    • 背景: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迅速开展,包括对新近CD4+T细胞计数超过350个/µl患者。然而,在该人群中治疗的依从性和病毒抑制情况持续受到关注。 目的:确定高CD4+细胞计数的无症状HIV感染患者接受ART护理治疗流程后的病毒抑制有效性和安全性。 设计: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 研究地点:乌干达原始农村艾滋病诊所。 研究对象:CD4+计数≥350个/µ的接受ART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年龄>18岁,N=197),未怀孕和未患WHO确定的3/4期疾病。 干预措施:采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行ART治疗,采用利托那韦/洛匹那韦仑作为可用替代。ART护理治疗流程包括医生作后备的护士访问、HIV病毒载量的基本实验室安全监测、临床医生电话联系和违者追踪等。 结局:在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检测不到病毒载量,自述的ART依从性,治疗持续性和实验室/临床ART毒物。 结果:197名患者中,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569个/µl(四分位间距为451-716个/µl)。其中189名患者检测不到病毒载量。自述的依从性比例为98%,192名患者维持治疗至48周。实验室不良反应和住院治疗较罕见。 结论:研究证明了在乌干达高CD4+细胞的无症状HIV感染者中,开展ART治疗的高病毒抑制、持续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对目前普遍认为的CD4+细胞计数高的患者缺乏ART治疗的动机,从而很难达到持续性的病毒抑制效果提出了挑战。
  • 《人类的艾滋病毒宿主:即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其缩小了100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19
    • 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艾滋病毒隐藏在宿主中。这些病毒避难所是艺术不能治愈的原因。多年来,研究小组一直在努力确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如何建立和维持艾滋病毒宿主。 由于前所未有的血液,和直肠内和淋巴结的活检人艾滋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医院研究中心(CRCHUM),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和泰国红十字会艾滋病研究中心表明,第一个建立水库仍“敏感”在这些早期阶段和规模约100倍立即艺术启蒙。 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美国军方艾滋病毒研究项目的急性感染队列RV254/SEARCH010于10年前与泰国红十字会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启动,他们在感染的前两周(Fiebig I-II期)鉴别出急性感染者,并立即将他们纳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艺术在这个早期阶段的起始导致大幅减少病毒的大小水库清理大量的内脏相关感染细胞在淋巴组织和淋巴结,这是已知优惠网站HIV持久性艺术期间,”尼古拉Chomont博士说,CRCHUM研究员和蒙特利尔大学教授。 “尽管这些早期接受治疗的人体内的病毒库非常小,但病毒仍然存在,有人可能会说,目前还没有立即的临床益处。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早期接受治疗的个体的病毒库比我们的对照组小100倍,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较晚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群中,根除这些小型病毒库比根除大型病毒库更容易。” 一个优秀的群体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Chomont实验室的研究生Louise Leyre在研究时分析了从早期感染HIV病毒的个体收集的血液和组织,以确定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HIV病毒库被播撒并持续存在的位置。以前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病毒宿主可以优先在淋巴组织中找到。 “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感染的早期阶段从同一个人身上获得血液、直肠和淋巴结活检,”乔蒙特博士说。“我们欠这些志愿者很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泰国的170名中位年龄为27岁的急性感染者的样本,他们在诊断后2天中位时间内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6%(164)的参与者是男性。 研究人员表明,在最早的感染阶段即Fiebig I至III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参与者,体内感染细胞的频率急剧下降,几乎无法检测到。罕见的持续性感染细胞主要在淋巴组织中发现。在后期,即Fiebig IV-V或慢性感染,在受感染个体中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只导致受感染细胞的频率略有降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球约有379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关于艾滋病毒的大部分知识来自于在高收入国家进行的研究,在这些国家,艾滋病毒B亚型占主导地位。然而,B亚型只占全球艾滋病毒感染的12%。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在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艾滋病病毒AE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