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托卡马克装置首次产生等离子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4
  • 科技日报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张佳欣)小环径比球形托卡马克(SMART)装置首次成功产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这一进展使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实现可持续、清洁且几乎无限的能源又近了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核聚变》杂志上。

    SMART是由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技术实验室设计、建造和运营的最先进的实验装置。灵活的造型使SMART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球形托卡马克。该项目有望推动基于球形托卡马克的紧凑型聚变发电厂的发展。项目研究员表示,SMART能为未来紧凑型聚变反应堆提供优异的聚变性能和功率处理能力。

    三角形度是指等离子体相对于托卡马克的形状。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的横截面,通常呈现为英文大写字母D的形状。当D的直线部分面向托卡马克中心时,被称为正三角形度,大多数托卡马克以正三角形度运行。而当等离子的弯曲部分面向中心时,则称为负三角形度。

    负三角形度等离子体形状性能优异,能抑制将粒子和能量从等离子体中排出的不稳定性,防止对托卡马克壁造成严重破坏。此外,负三角形度还具有令人瞩目的功率处理能力。它拥有更大的偏滤器区域,便于分散废热,有助于未来紧凑型聚变发电厂的工程设计。

    SMART是首个以聚变温度运行、采用负三角形度等离子体的紧凑型球形托卡马克。其目标是提供最紧凑设计的物理和工程基础,以能够为高场球形托卡马克与负三角形度相结合的聚变发电厂使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1/23/detail_20250123196062.html
相关报告
  • 《兆安培球形托卡马克升级完成》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21-03-16
    • 兆安培球形托卡马克(MAST)升级受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与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的资助,为期7年,耗资5500万英镑。这项实验将解答核聚变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具有提供丰富的低碳电力的潜力。 位于英国原子能机构(UKAEA)Culham科学中心的新装置已经产生“第一个等离子体”,这意味着该装置能够产生大量带电的气体等离子体。 MAST升级版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克服聚变能源“等离子体排放物”(Plasma exhaust)技术障碍的系统,即在不熔化机器表面的情况下,释放多余的热量。科学家们将在MAST升级版上测试名为“超级X偏滤器”的新型排气系统。其设计目的为让等离子体排出机器时的温度降到材料可以承受的程度,从而延长组件的使用时间。 MAST升级版确保了英国在核聚变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对实现UKAEA在2040年前建造聚变发电厂的目标至关重要。
  • 《等离子体所在托卡马克误差场锁模定标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09
    • 日前,等离子体所EAST团队孙有文研究员课题组王辉辉博士等人在EAST上利用三维磁扰动场控制误差场锁模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聚变领域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上[H. H. Wang, et al, Density scaling on n=1 error field penetration in ohmically heated discharges in EAST, Nuclear Fusion: 58, 056024(2018)]。 误差场锁模诱发破裂是未来磁约束聚变堆装置如ITER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通过现有理论与实验结合外推到ITER,评估ITER的误差场容忍范围一直是误差场研究的中心问题。但是近二十多年来,理论预测的定标结果与实验定标结果尤其在密度定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理论预测未来ITER误差场容忍范围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