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中海是气候变化的热点》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6-28
  • 尽管全球气候模型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全球环流模式一致认为,在全球变暖的情形下,几乎所有地方的温度都会升高,大多数地方的降雨量也会增加,部分原因是较暖的空气可以携带更多的水蒸气,而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地中海地区。虽然这些模式在下降幅度上有所不同,从10%到60%不等,但都显示了地中海地区降雨量的下降。地中海地区的干涸是气候变暖两种不同影响的共同作用:上层大气环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陆地、海洋之间温差的减小。结合这两种作用,可以充分解释模型中所看到的独特的干燥趋势。第一个影响是一个大范围的现象,是与被称为中纬度急流的强高空风场有关。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个强有力的结果是,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这些中纬度急流的强度也会增加。但在北半球,这些风遇到障碍物,会给这种稳定的环流产生一种波动,从而导致了气压升高和降低的交替区域。高压与干燥的空气有关,低压与更湿润的空气和风暴系统有关。但随着空气变暖,这种波动模式也会改变。碰巧地中海所在地和山脉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大气中高气流,从而在地中海上空形成了一个高压区,进而形成了一个干旱区,几乎没有降水。然而,单凭这种影响并不能解释地中海地区的干旱。这就需要增加第二种机制,即减少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温差。气候变化也将大大减少这种有助于驱动风场的差异,因为陆地变暖的速度远远快于海洋。地中海是一个被大陆包围的海洋,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发生。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周围的陆地变暖了3到4摄氏度,但海洋本身只会变暖2摄氏度左右。反过来,这又放大了压力差,增加了高压区,推动了地中海地区的顺时针环流。而由于当地地形的特殊性,受干旱趋势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将处于地中海东部。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metsoc.org/jcli/article/33/14/5829/347612/Why-Is-the-Mediterranean-a-Climate-Change-Hot-Spot
    (郭亚茹 编译; 张灿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news.mit.edu/2020/why-mediterranean-climate-change-hotspot-0617
相关报告
  • 《气候变化对非洲森林的影响——为什么加纳必须保护森林》

    • 来源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服务-非洲科技
    • 编译者:wanglx
    • 发布时间:2016-03-31
    • 2016年3月16日,为期两天的国际森林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办,主题为“非洲森林的新未来”。此次会议是由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揭幕的。 谈到非洲的森林,科菲安南感叹,不断增长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需求、非法采矿活动和非法木材商正在摧毁非洲的森林覆盖。他透露,自1990年以来,非洲损失了约1亿3000万公顷林地。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拜访了来自欧洲、美洲和其它大陆共13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和利益相关者,讨论保护非洲森林覆盖的可能方式。首先必须遏制破坏性的做法来实现,包括非法砍伐,非法开采,野火和不可持续的农业。 在安南看来,如果可以恢复3亿5千万公顷退化的森林,非洲每年将产生大约1700亿美元的收益。他回忆说,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非洲领导人承诺在2030年前恢复1亿公顷被砍伐和退化的林地。 美国环境保护局近期开展的一项有关森林与气候的研究表明:缺少降雨导致了撒哈拉沙漠的不断扩大,目前其总面积已经达到法国国土面积的16倍。由于尼罗河源头地区春季几乎没有降雨,导致下游三角洲地区缺少洪水,无法提供新的土壤和水分来种植足够的粮食作物。 另外,研究还表明:森林是最有价值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合作用,林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根据体积大小,不同树木每年可减少35-800磅二氧化碳。森林可以使空气变得清洁、纯净、湿润和凉爽。此外,森林可以降低气温,减少能源使用,同时还能减少或消除空气污染物,从而起到改善气候和天气条件的作用。 因此,专家呼吁加纳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森林破坏行为的人,要加强对加纳森林覆盖的保护。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表明为什么“渗漏”植物会加速气候变化》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2-19
    • 植物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因为植物正在泄漏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水。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Sean Michaeltz博士是植物学系新成立的Sloan研究员,他研究植物对热的反应。他的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关于植物失水的假设,并可能改变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变暖的方式。 “渗漏”植物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我们整个生物圈都依赖于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片上的小孔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光“呼出”水蒸气和氧气进行交换。由于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了解温度如何影响这一过程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的大部分水分是通过气孔流失的,而气孔在高温下会关闭以保存水分。但我们的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通过角质层——叶子上的蜡质层——失去的水分会更多,而蜡质层比毛孔更紧密。角质层越薄,水分损失越大。 这意味着,在极端高温下,植物会继续失水,但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限制光合作用,降低其作为碳汇的作用。在极端温度下,它们甚至可能成为碳源,加速气候变化。 我的计算表明,一片中等大小的叶子暴露在50°C的温度下,每天通过角质层损失大约三分之一茶匙的水。扩大到整个森林,这可能会改变全球水和碳循环——我们目前的气候变化模型可能低估了这一影响。 多热是太热? 在另一项对温哥华200种植物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光合作用在40到51℃之间开始分解。在2021年的热穹顶期间,温度飙升至49.6℃,将电厂推向极限。 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60°C可能是植物能够生存的最高温度,超过这一温度,蛋白质就会分解,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只有少数沙漠和热带物种在如此极端的温度下存活下来。 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确定“临界点”,即地球植被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二氧化碳,从碳汇转变为碳源。我们的估计表明,这可能发生在30°C左右,尽管关键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特别是小气候和水的可利用性如何影响极端高温下的光合作用。 由于全球平均温度已经达到16℃,了解这些极限对于预测气候反馈回路和地球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中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能从人造生物圈中学到什么? 作为一名博士后,我在生物圈2号工作,这是一个最初设计为自我维持、封闭的生态系统的研究设施。被称为“生物圈人”的研究人员被密封在室内,计划进行为期两年的实验,以测试人类是否能够在没有外部氧气或供给的情况下生存。我们的目标是在地球上测试这个概念,有一天把这样的圆顶送入太空。然而,实验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混凝土养护导致二氧化碳的积累,而长期的隔离引发了生物圈人的社会和心理压力。 生物圈2号后来变成了一个研究和公共教育中心,我在那里研究高温如何影响实验雨林中的植物。 植物经历了数亿年的气候变化,但所有物种都面临着物理定律设定的上限。虽然有些植物比其他植物能更好地耐受更高的温度,但确切的临界点——以及植物何时达到临界点——仍然不确定。但根据最近的测量,我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