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出版系统记录中国20年沧桑巨变》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新华社北京 11 月 15 日电(记者董瑞丰)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 1 ∶ 1000 000 )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地图集是世界首部百万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图集,完整、系统记录了 1990 年至 2010 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沧桑巨变,对研究我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始,人类就启动了改变地球表面的进程,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土地覆被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一个缩影。精细刻画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准确掌握土地覆被类型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制定国家生态建设策略的重要依据。

      地图集主编、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吴炳方介绍,该地图集的基础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分类级别最完备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土地覆被类型与参数一体化数据集的空白。

      遥感监测是获取一致、连续、可对比的土地覆被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据了解,地图集里的 2010 年土地覆被数据,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是我国自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

      据悉,自 2011 年开始数据生产到 2017 年地图集正式出版,历时 6 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 9 个研究所和 9 所高校的 240 余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地图集所采用的 2010 年、 2000 年和 1990 年三个时期中国土地覆被数据集,经过了 11 万余个土地覆被地面实测样点数据的校验, 13 轮大规模交叉自检, 3 万余个独立地面样点的精度验证,全国 31 个省(区、市)环保主管部门用户的对接与反馈,获得各应用单位的高度认可。

相关报告
  • 《【人民网】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见证中国20年巨变》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时间:2017-11-27.   人民网北京 11 月 15 日电(赵竹青)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 1 ∶ 1000000 )正式出版发行。作为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它完整、系统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 20 年的沧桑巨变。   该地图集由徐冠华院士、陈宜瑜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在《序》中指出,“它的出版是我国土地覆被乃至地理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文献。”   地图集“用一本图集表达了三本图集的科学内容。”据了解,这套地图集将我国 2010 年、 2000 年和 1990 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中国土地覆被数据( ChinaCover )进行整合、处理,集纳在一部地图集中,用中英双语向全世界生动展示了我国近 20 年来经济建设带来的沧桑巨变,以及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果。   地图集主编、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吴炳方研究员介绍说,该地图集的基础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分类级别最完备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是唯一的土地覆被量与质一体化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土地覆被类型与参数一体化数据集的空白。    “地图集的出版提升了我国生态学、地理学、遥感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吴炳方介绍,与地图集配套出版的还包括《中国土地覆被》专著,这一系列成果,对研究我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后续深化我国“全球变化与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多个时间节点的基础信息支撑。   据了解,自 2011 年开始数据生产到 2017 年地图集正式出版,历时六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 9 个研究所和 9 所高校等 240 余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创建了全国普适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形成了全数字化的制图工艺流程,革新了传统百万地图集的设计模式与制图工艺。   不仅如此,该地图集的出版还打破了行业壁垒,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投入,推动了我国数据共享的进程。据了解,目前数据集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和省级(市、区)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科教等部门与行业的 100 多家单位等广泛应用,共享数据超过 750GB 。
  • 《"中国日报" 世界首部中国土地覆被地图集在京发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8
    • 中国日报 11 月 15 日电(记者张之豪)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 1 ∶ 1000 000 )(以下简称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地图集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完整、系统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 20 年的沧桑巨变,对研究我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后续深化我国“全球变化与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多个时间节点的基础信息支撑。   精细刻画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准确掌握土地覆被类型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既是区域环境过程基础研究的需要,也是国家生态建设策略制定的重大需求。遥感具有的监测能力,是获取一致、连续、可对比的土地覆被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在全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 2011 年开始数据生产到 2017 年地图集正式出版,历时六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 9 个研究所和 9 所高校等 240 余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地图集所采用的 2010 年、 2000 年和 1990 年三个时期中国土地覆被数据集( ChinaCover ),经过了 11 万余个土地覆被地面实测样点数据的校验, 13 轮大规模交叉自检, 3 万余个独立地面样点的精度验证,全国 31 个省(区、市)环保主管部门用户的对接与反馈,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及各应用单位的高度认可。   地图集主编、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吴炳方研究员介绍说,该地图集的基础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分类级别最完备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是唯一的土地覆被量与质一体化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土地覆被类型与参数一体化数据集的空白。其中, 2010 年土地覆被数据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HJ-1A/B ) CCD 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是我国自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   该地图集还创建了全国普适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包括多源数据标准化处理、基于面向对象的自动化土地覆被分类、多重质量控制、独立精度验证和用户意见反馈。同时,形成了全数字化的制图工艺流程,完成了由 30m 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直接缩编到百万比例尺的土地覆被地图,革新了传统百万地图集的设计模式与制图工艺,用一本图集表达三本图集的科学内容。   该地图集的出版还极大推动了我国数据共享的进程。数据集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和省级(市、区)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科教等部门与行业的 100 多家单位等广泛应用,共享数据超过 750GB ,打破了行业壁垒,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生产,节约了大量重复投入,推动了国内数据共享的进程,提升了我国生态学、地理学、遥感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该地图集采用中、英双语出版,使得地图集受众不仅面向国内,也面向国际。地图集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近 20 年来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果,证明了我国在应对全球变化相关问题所独有的科学精神、科研态度和具体行动,展示了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态度和决心,可为其他国家借鉴。      该地图集由徐冠华院士、陈宜瑜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在《序》中指出,“它的出版是我国土地覆被乃至地理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