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昌明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20
  • 董昌明,研究员,博士,1984年高中毕业于安徽省屯溪一中。1989、1992、1997,2000,2002年先后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国家海洋局一所硕士、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5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05年之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埃尔卡密诺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13年12月受聘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组建了“海洋数值模拟和观测”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物理海洋学、地球流体力学、区域海洋动力学、海洋数值模拟、海洋卫星遥感动力学。

相关报告
  • 《王法明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4
    • 王法明,理学博士, 2003 年毕业于 Texas A&M University ,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员,物理海洋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动力学,也就是通过研究海洋和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来揭示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内在规律。E-mail: faming_wang@ms.qdio.ac.cn
  • 《齐鹏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齐 鹏,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1)上层海洋动力学;2)海洋灾害。最近的研究成果是建立了热带气旋引起的大气海洋群发性动力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它由体现这种大气海洋自然动力过程的强度和频次因子组成。按各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它们包括热带气旋最大风速、热带气旋侵袭频数、风暴潮最大增水、最大浪高、8级以上阵风频数、热带气旋暴雨强度、最大可能潮差、暴雨频数、海平面上升速率等9个指标。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较好地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其中,前4个是最重要的指标,它们在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均超过10%。将建立的多因子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南沿海各主要站点,给出了热带气旋所致大气海洋动力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的模型评估结果,它们与各站点根据历史灾害记录的实际情况量化得出的判别均比较接近,表明所建立的群发性大气海洋动力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估方法是科学合理的。邮箱:pqi@qdio.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