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发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6-15
  •       6月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济南双碳模拟器”(1.0版)。该模拟器将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为政府动态调控碳排放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该模拟器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建立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国家大科学装置及其配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模型系统研制而成,充分考虑城市双碳功能定位和需求,包括地—空—天碳监测多源数据预处理、碳源/汇动态模拟反演、减污降碳协同模拟、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和路径优化、城市风光资源评估与模拟预测、双碳与气候效应以及跨界碳输送模拟和预测等功能板块。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306/t20230614_5575403.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推出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5-04-15
    •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亮)车流量提升10%、车速提升3%、排队长度下降5%……这是湖北省武汉市7个拥堵路口在社会级智能体赋能后的显著成效!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我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发布,这意味着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有了预演模型。 大型社会模拟器就是一个社会级智能体学习和实践的仿真模拟平台,它会利用多智能体价值观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推演社会运行规律,模拟不同社会决策的长远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预演。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实验室负责人陈烁的话说,“大型社会模拟器的长处,是将那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决策影响提前‘捕捉’出来。” 大型社会模拟器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为了对个体级智能体和社会级智能体进行精准建模,研发团队采集大量脱敏社会运行数据,汇聚人口、企业、经济发展、交通运行和基础服务设施等5大主题,囊括企业特征、人口结构、消费行为、社会经济状况等10余类核心领域以及170余项指标。基于这些数据,大型社会模拟器全面建模个体、组织、市场、政府、交通、公共资源六大社会要素,并实现交互演化。 陈烁告诉记者,目前,大型社会模拟器已经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发布V1.0版本,并通过多维度数据融合与动态交互建模,构建了一个包含上百万人的虚拟社会系统。而大型社会模拟器的发展目标,是构建更加高效、有序与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社会,用技术的方法服务社会治理。                                (责编:杨曦、陈键)
  • 《美国研发出超过50比特的量子模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19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消息称,该研究院与马里兰大学联合成立的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科研人员利用离子阱制成53个量子比特的模拟器,用来研究量子磁体的相变。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这一项目的团队利用53个独立的带有电荷的镱金属离子形成模拟系统,这些离子被电极限制在近似真空的电磁场中。通过利用激光操纵这些离子,可以模拟传统计算机所无法计算的复杂量子多体问题。此前,少量单独受控的量子比特已被用于模拟分子等系统,但要扩展量子比特数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 量子模拟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或模拟量子粒子如何交互的量子计算机,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专用量子计算。本次突破有望为研究更大规模系统中的量子动力学和量子模拟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也为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