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单极子拓扑态新发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9-11
  • 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陆凌研究员课题组的的程恒斌、杨靖宇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汪忠教授合作,基于拓扑能带理论将狄拉克质量设计成单极子构型的空间分布,并在声子晶体中首次实验观测到这种由三维拓扑点缺陷诱导的拓扑带间模式--单极子拓扑态。这个工作实现了Jackiw-Rebbi 48年前的预言,填补了拓扑缺陷态家族的空白,完成了kink(一维扭结)-vortex(二维涡旋)-monopole(三维单极子)的拓扑缺陷模式三部曲,也为最佳单模性的三维拓扑谐振腔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以“单极子拓扑模式的观测(Observation of monopole topological mode)”为题,于2024年08月26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

    受保护的表面界面态是拓扑物理的核心,通常理解为拓扑“体-边对应”原理,而更广义的对应关系存在于体和拓扑缺陷之间,因为表面界面只是拓扑缺陷的特例。 直至今日,一至三维晶格中的其他各类拓扑缺陷上所对应的拓扑态均已被实验发现,包括边、角、棱、扭结、涡旋、位错、向错等,唯有单极子态至今未能实现(见图一)。单极子拓扑态最早由Jackiw和Rebbi在1976年预言,是一种由磁单极子在狄拉克方程中诱导出的零能模式,至今未在任何体系被发现。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具有理想三维狄拉克点能带的高对称声子晶体,通过对狄拉克声子晶体施加对称性破缺的结构扰动打开带隙,得到三个独立的狄拉克质量。将不同质量项描述的带隙结构在空间中映射构成单极子形式的分布,其中心就是一个带隙为零的奇点。这个体系的拓扑不变量是任意整数,质量项在空间的映射可以构成任意多单极子的分布,诱导出任意多个谐振模式,谐振频率都简并于带隙中间。研究团队通过三维打印光固化树脂材料制作出了带单极子缺陷的声子晶体样品,通过测量结构中的声压场,观测到单极子模式的带间态能谱和局域模场分布(见图二)。

    这种支持单极子拓扑模式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三维拓扑谐振腔,具有最佳的单模特性,可以用模式间距(FSR)与模式体积(V)的关系来表征。常见谐振腔(比如法布里-珀罗和回音壁腔)和一维扭结谐振腔一样,模式间距与模式体积呈反比关系(FSR∝V-1)。二维涡旋拓扑谐振腔的模式间距与模式体积呈二次根号反比关系(FSR∝V-1/2)。三维单极子拓扑谐振腔的模式间距与模式体积的关系达到了三次方根反比关系(FSR∝V-1/3),这意味着它在模式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模式间距。最早实现的kink模式是现有商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标准设计,近期基于vortex拓扑模式的大面积单模激光器也被提出,现在新发现的monopole拓扑模式为具有更优单模特性的三维谐振器件奠定了基础。

    图一,本工作实现了半个世纪前的理论预言,完成了三维空间中的拓扑“体-拓扑缺陷对应”和“零能模三部曲”

    图二,单极子声子晶体样品和测量结果。通过频谱测量看到位于带隙中央拓扑模式的谐振峰,通过场扫描得到拓扑模式的空间局域模场以及带边模式的空间扩展模场

相关报告
  • 《新发现:基于马约拉纳费米子可以开发热电纳米器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3
    • 巴西研究人员在理论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粒子同时是自身的反粒子,即马约拉纳费米子,并在科学报告中发表了该结果。 这种反粒子即为自身的粒子是一个新的理论研究主题。这些Majorana准粒子可以作为拓扑超导体中的激发而出现。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研究员Antonio Carlos Ferreira Seridonio说,通过让量子点'看到'更多的1或2,即通过改变系统的不对称性,我们可以使用人造原子作为调谐器,让流经它的热能或电能被红移或蓝移。 图片来源:Luciano Henrique Siliano Ricco (FEIS-UNESP)圣保罗州立大学 1938年3月,年轻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神秘失踪,这令国家科学界震惊。这一事件至今仍未得到解释,尽管列奥纳多•斯卡西亚试图解开他的书《马约拉娜失踪》(1975)中的谜团。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被称为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天才,在他为科学做出了主要贡献的一年之后,便消失了。1937年,年仅30岁的埃托雷•马约拉纳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类特殊的费米子,并暗示它可能是中微子,这种费米子的反粒子不但和它自己长相一样,带电属性也一样。两兄弟站在一起就像照镜子,可以说,它们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本身,这种费米子被称为“马约拉纳费米子”。最近它的存在被Fermi(费米)和Wolfgang Pauli(沃尔夫冈•泡利)预言。 八十年后,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对象中就有majoranas费米子,或者简单的majoranas。除了中微子,其性质,无论它们是否是majoranas,都是大型实验沙丘的一个研究目标;另一个类不是基本粒子,而是对准粒子或表面粒子在凝聚态领域的研究。这些马约拉纳准粒子可以作为拓扑超导体的激发态出现。 由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与他的主管Antonio Carlos Ferreira Seridonio等人以及合作的博士生Luciano Henrique Siliano Ricco在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Ilha Solteira校区进行一项新研究,并在科学报告中发表了其文章。 Seridonio说:“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论装置,它可以作为热电调谐器,即一种由马约纳亚费米子协助的热量和电荷的调谐器。” 该装置由量子点组成(量子点QDs通常称为“人造原子”),在这种情况下,QD位于两个温度不同的金属导线之间。温差是允许热能流过QD的基础。一种准一维超导导线,被其提议者俄罗斯物理学家Alexei Kitaev被称为Kitaev线,现在Alexei Kitaev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研究QD的教授。 在这项研究中,Kitaev线环或u型线在其边缘有两个马约拉纳(η1和η2)。马约拉纳处于一种以零能量模式为特征的激发态。 FAPESP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说:“当QD仅与导线的一侧链接时,系统在电导和热导方面表现出共鸣,换句话说,此刻它就像一个热电滤波器。我应该强调的是,当两个马约拉纳通过电线看到对方时,这种行为就会成为热和电能的过滤器,但他们中只有其中一个看到了连接中的量子点。” 研究人员调查的另一种可能性是,通过将其连接到Kitaev电线的两端,同时使QD“看到”两个马约拉纳。“通过让QD'看到'更多的η1或η2,即通过改变系统的不对称性,我们可以使用人造原子作为调谐器,流过它的热能或电能被红移或蓝移,”Seridonio说。Seridonio补充说,这篇理论文章将有助于开发基于Majorana费米子的热电器件。 原文来自sciencedaily,原文题目:Thermoelectric nanodevice based on Majorana fermions is proposed。
  • 《水奇异性质的新发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02
    •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都知道水具有奇怪的性质 其他液体如酒精和油脂在压缩时会变得更重,但是水却变得更轻,如同冰块漂浮在一杯水中。其他流体在冷却时密度逐渐变大,但奇怪的是,水在华氏39度左右或者在结冰之前密度最大。 现在瑞典的科学家已经了解到,水的有悖常理的行为源于它在两种液态下存在的奇异能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解释了尖端的传感器如何帮助揭示研究人员花费了上百年时间来试图解开的奥秘。 他们希望这一工作最终能够解释水是如何激发创造生命的。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共同作者兼化学物理学教授Anders Nilsson告诉Seeker :“水的行为相比其他液体非常奇怪。我们应该由衷的感激它,否则,我们可能不会存在。没有这些特性,生命无法存在,因为海洋的底部会在冰河时期冻结。” 通过使用日本和韩国英里长的X射线激光器,Nilsson和他的团队能够在毫秒级的间隔内看到在越来越低的温度下转变的水分子。 要认识到只有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水在华氏32度才会结冰。反过来说,对于绝对纯净的水,即使处在低于零下的温度多年,也可能不会冻结。在2011年,科学家发现水在直到零下55华氏度左右时,仍旧可以保持液体状态。 Nilsson说:“大多数人认为水在零摄氏度时就会结冰,但那是因为水里面有杂质。” 尼尔森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温度变低时,水会膨胀和收缩,在常规密度的水和高密度的水(重量会增加20%左右)之间交替变化。而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这种交替变化会加剧。最终在零下华氏47度左右,波动相等,各占50%。在更低的温度下,波动再次减缓,最终结冰。 图中显示了不同温度水的两种不同局部结构(高密度为红色区域,低密度液态为蓝色区域)区域之间的波动。观察到热力学响应和相关函数的最大值是温度的函数,当两个结构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将导致在深度过冷状态下水的奇异特性的强烈增强。图片来源:斯德哥尔摩大学 Nilsson说,在那些过冷温度下,水会像罐子里的油和水一样分离。他解释到,高密度的水看起来像牛奶。 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组成水分子的原子键。冰分子在原子结构内的空间比水分子大。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能够漂浮在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纯净的水分子因这一空间而变得越来越不稠密。 相关介绍:水可能同时存在两种非常不同的液体 以前认为水只存在于单一的液体,蒸汽和固体冰三种状态之一,但这些发现为研究人员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为水的奇异行为提供了潜在的根据。Nilsson的团队正在研究压力如何影响两种液态水。 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AlexanderSpä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象水这样一个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做出新发现的可能性是非常诱人和鼓舞人心的。” 文章来自seeker网站,原文题目为The Strange, Counterintuitive Properties of Water, Explained,由材料科技在线汇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