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建设应坚持全国“一盘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4-12
  • 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公司”)全面完成对我国主干油气管网资产的整合,我国油气体制改革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为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多头规划、重复建设、分散输送”问题做出了改革示范。然而,在各地能源结构转换需求迫切、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域内管网建设的背景下,省和地市级的天然气高压支线管网规划、建设和运营又开始面临同样的问题。

    中央企业“三桶油”已经将天然气长输管网、沿海LNG接收站、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移交给国家管网,但仍保留一定体量的地级市域支线管网资产,而由各省级地方政府主导的省级管网的投资、建设也在持续建设和布局之中,而且存在逆向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现象发生,在局部地区出现同一区域内天然气管线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势头,这无疑又将给区域天然管网的集约建设利用和未来国家管网公司的高效整合对接带来难题。

    以山东省为例,在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山东省拟规划建设的天然气管网与已运营多年的区域高压支线管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日,山东省东南管道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管道公司”,由中石化集团公司与山东省国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在济宁市在建的山东管网南干线天然气管道宣布开工并筹划建设鲁豫皖联络线输气管道,该管线设计压力10MPa,全长495km,途径日照、临沂、济宁、菏泽等4地市,其中,在济宁市全长181.7km,与济宁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昆仑公司”)正在建设运行中的“中俄东线-济宁支线”和“济宁西部五县高压天然气支线”管道在路径上基本重合。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济宁昆仑公司建设的中俄东线-济宁支线全长193km,设计输气能力30亿方/年。该项目已于2018年11月份立项核准,按照济宁市政府要求,2020年12月30日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建成运行的“西部五县”高压支线管道,设计压力10MPa,年输气能力超过23亿方,已于2013年投产运行了8年,实际输气量每年仅为3亿方。据统计,2020年济宁市全部天然气消费量仅为9亿方。

    现在东南管道公司拟投资逾30亿元,在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区域内高压天然气“互联互通一张网”、潜在增量输气能力得到保障的济宁市境内,规划建设长达181.7km的管道,

    这条新投资的天然气管道能够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人存疑。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对山东省济宁市境内天然气管网运营、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调研,对新规划的东南管道重复建设、管道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做出了初步认定。目前,关于省管网整体规划与地区存量管网的统筹协调问题,山东省、济宁市能源局、两家涉及企业仍在沟通和交涉之中。

    国家推行“X+1+X”模式下的天然气管网改革,实现“多气源、一张网、多配售”天然气基础设施保障格局,突出了国家对于天然气行业市场化、集约化的发展导向,从价值链角度明确了不同产业环节的市场组织和竞争方式,然而代表天然气中游管网输配系统的唯一性的“1”,不仅包括国家级天然气管网,也包括省级管网、区域性管网及城市燃气配送管网。在天然气管网建设和输配环节,国家管网、省管网、“三桶油”及其他城市燃气企业的存量管网如何进一步明确定位、真正实现管网“全国一盘棋”的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还需要政策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规范。

    专家建议:

    一、坚持全局观念,避免恶性竞争。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应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油气体制改革要求,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挥顶层设计功能,对全国管网进行战略规划,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国家管网公司应发挥宏观管理职能,根据全国天然管网设施建设需要进行合理推进,避免管道运行风险、国有资产重复投资与无序竞争,尤其要在省级管网层面,推动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建立公平有序、运行稳定的天然气市场环境。

    二、科学合理规划,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中央及省规划管理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综合本地区天然气近期、远期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全国和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沿线地区需求、管网运行安全、投资高效利用等因素,对天然气管道项目加强路由规划审核,避免管道重复敷设,促进区域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三、央企之间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整体协同发展。建议有关企业在管网设施规划建设、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形成整体协同发展观念,避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等现象发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探索中央和地方、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发展新模式,公平竞争、互利共赢,促进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合理有序发展,推动中国大气环境治理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实现“双碳”目标须全国一盘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部署和要求,必须科学评估各省份“双碳”态势,识别各地“双碳”治理中的优劣势和难点、重点,找准自身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定位。 前不久,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第二十八期环境茶座,会上发布了《推进“双碳”务须全国一盘棋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是在中国省级双碳指数年度评价的基础上完成的。2021年开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省级双碳指数课题组,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为基础理论,以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为分析路径,综合考虑能源、工业、交通、生活等碳排放领域,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大角度,对30个省份的“双碳”态势进行评价。 在中央“双碳”政策体系指引下,全国“双碳”工作整体继续取得进展。被评价省份均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或碳达峰实施方案。 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多省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能源结构调整是“双碳”战略的重中之重,多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颇具雄心。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总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 同时,多地积极规划超低能耗建筑,其中上海、北京、河北、黑龙江等12省份已率先将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规模纳入地区“十四五”时期规划指标体系,12省份累计目标面积已达5030万平方米。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笔者也看到,各地在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定位及“双碳”行动路径有待进一步明确,承担能源保供重任的西部煤炭主产省份能源转型面临多重制约,全国联动的电力跨区域动态调节和多能互补格局尚待形成等。这表明,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付出艰苦努力。 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既不能一刀切,也不宜齐步走。为如期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各省份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从认识层面、管理层面、能力建设层面,为全国一盘棋创造条件。 重点地区可以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更好地引导各界合力推进。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GDP和碳排放量在全国占比均很高,需要结合发展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力争率先达峰,在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中发挥压舱石作用,为能源保供以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预留空间。 承担着能源保供重任的西部碳排放大省,要锚定碳排放强度指标推进能源转型,加速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才、技术和资金短板的制约,亟待通过全国统筹,获得东中部先发地区和电力调入地区更多的支持。对此,笔者建议开展东西部省份结对帮扶,打通区域间绿电交易网络,激发区域多能互补合作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输送和消纳,支持能源保供大省转型发展。 此外,还应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制定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如激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行动,敦促后发地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设定东中部地区调入绿电的比例,并逐步提高要求;支持地方探索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创新科研体制,打通资金、人才、技术流通壁垒,力争关键技术领域尽快取得突破等。 我们期待,各省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自身定位,梯次有序实现高质量碳达峰,为后续如期实现碳中和创造有利条件。
  • 《【全委一盘棋共谋新发展】系列访谈⑥:统筹推进河湖管理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3-20
    • 文章作者:朱俊君 来源:人民长江报 时间:2017年03月15日 魏山忠主任在今年长江委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做好建设管理与服务。日前,长江委建设与管理局局长徐勤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按照“全委一盘棋,共谋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新形势下流域建设与管理工作,服务长江绿色发展。 “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生态文明之路,对流域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勤勤说,加强长江河道管理、严格流域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意义重大。2017年,建管局将积极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做好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按照“一本报告,一次申请,一次审查,一件批文”的要求,配合做好水行政审批简化整合工作,不断提高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效率。 去年9月,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实施《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长江干流河道溪洛渡坝址至长江口,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6条长江重要支流中下游河道,以及洞庭湖入江水道、鄱阳湖湖区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该规划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确保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通航安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四类功能分区,确定了科学有序、高效生态的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徐勤勤说,下一步将切实强化岸线规划刚性约束,认真做好规划宣贯工作,定期开展规划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确保岸线功能区管理要求实施到位。?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强中国河湖管理保护、保障中国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徐勤勤说,2017年,建管局将督促推进长江流域全面建立河长制,指导督促流域内各省(直辖市)科学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和推动措施,并定期开展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流域内河长制经验做法的跟踪调研和总结交流,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协调、指导、监督和监测作用。 “去年汛前,国家防总、水利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应急整治及河势控制治理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全面完成了影响安全度汛的115处崩岸应急整治,但全面摸清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险情及治理情况迫在眉睫。”徐勤勤介绍,今年,将组织做好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险情及治理情况调查工作。年内将组织相关单位完成2003年以来崩岸险情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崩岸治理工程资料的汇总整理以及数据库录入工作,并组织开展一次长江中下游重点区域崩岸巡查;对长江新增崩岸险情及治理情况实施动态监测。 “此外,建管局还将着力提升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和委直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做好委属水库及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做好委属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徐勤勤表示,建管局将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全委一盘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强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统筹推进河湖管理和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责任编辑:蔡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