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员研制出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芯片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6-20
  • 硅基计算机技术在尺寸和运算速度上已经接近极限,而量子计算技术被视为有望突破该极限的替代技术之一。然而,现有量子计算技术中,一些前沿性研究需要将材料冷却到绝对零度(-273.15℃)左右,这阻碍了量子计算机从理论到实用的进程。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伊Jelena Vuckovic带领其团队,近日分别在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宣称他们已经研制出能在三种量子芯片材料,包括一种量子点、两种“色心”,其中一种完全能在室温下运行,使量子计算机向实际应用跨出一大步。

    第一种结构是量子点,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向砷化镓晶体内掺杂少量砷化铟制成的量子点,能成功通过激光-电子相互作用控制光子的输入和输出,而且,与之前发出单个光子不同,这次的光子能两两结伴而出。Vuckovic表示,与那些需要低温制冷的量子计算机平台相比,他们的量子点更实用,虽然目前还不能用于创建通用量子计算机,但完全可用来创建防止篡改的安全通信网络。

    在另两篇发表于《纳米•通讯》杂志的论文中,Vuckovic团队介绍了一种完全不同于量子点的方法:用“色心”技术捕获电子。色心是指透明晶体中的点缺陷、点缺陷对或点缺陷群,这些缺陷能捕获电子或空穴,吸收光子使晶体呈现不同颜色。

    一篇论文 描述的色心在钻石中构建而成。他们用硅原子取代钻石中的部分碳原子,在钻石晶格中创建出多个色心。这些钻石色心能高效捕获自旋电子,但仍需制冷到一定温度。

    Vuckovic还与其他团队合作,开发出第三种材料——高效修饰碳化硅色心。他们在另一篇论文 中描述了对这种材料的测试结果。之前有研究报道,对碳化硅进行修饰后能制成在室温下工作的色心,但效率不高,不能用来研制量子芯片。而Vuckovic团队通过敲除碳化硅中的部分硅原子,研制出了高效色心。然后,他们再在色心周围加入纳米线结构,大大改进了色心捕获电子的能力。

    Vuckovic表示,他们研制的高效色心完全能在室温下操作,是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为量子芯片的研制提供了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但她同时表示:“这三种材料哪种最终会脱颖而出,我们还需继续研究。”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4-22
    • 据SEMI大半导体产业网4月19日报道,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也是天府绛溪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成果。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工艺,攻克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材料运用于量子光源芯片。目前,量子光源芯片多使用氮化硅等材料进行研制,与之相比,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并可朝着单片集成发展。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大力支持。近日,以“Quantum Light Generation Based on GaN Microring toward Fully On-Chip Sourc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物理亮点”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 《研究人员成功地研制出柔性电纳米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5-11-27
    • 来自屯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加泰罗尼亚纳米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已成功开发了70 纳米厚的柔性电材料。这种新型柔性电材料在压缩时产生了电。该材料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因为它是无毒的压电材料,并在纳米级产生更高的电压。新材料具有内在的机械张力,这会使材料在施加电压时改变形状。这种柔性的电效应随着材料厚度的减小而增大,意味着材料越薄,产生的电压越大。这一发现是一个完全新领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如在人体内的充电起搏器。这种新型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极为敏感的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