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成立氢能联盟以加速零碳航空》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 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英国航空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一批领先公司,包括易捷航空、罗尔斯·罗伊斯、空中客车、?rsted、吉凯恩航空航天和布里斯托尔机场,已经成立了航空氢(HIA)联盟,以加快零碳航空的交付。HIA将努力确保英国利用氢给航空业和整个国家带来的巨大机遇。

    虽然航空业脱碳有多种选择,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合成燃料或电池,但HIA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直接使用氢气的潜力。

    空中客车公司正在开发新的氢动力飞机,目标是从2035年开始投入商业服务。在2022年成功进行地面测试后,罗尔斯·罗伊斯已经证明氢可以为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此外,许多小型运营商在氢动力飞机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尤其是ZeroAvia和Universal hydrogen,它们已经进行了飞行测试。

    该小组将利用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实现氢动力航空提出一条明确且可交付的途径。HIA将与政府、地方当局、航空和氢能行业进行建设性合作,使英国能够发挥其作为氢能技术这一关键应用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潜力。这将包括制定扩大基础设施的途径以及所需的政策、监管和安全框架,使大规模商业航空成为现实。

    该联盟将规定,政府需要专注于三个关键领域,即:支持英国成为全球领导者所需的基础设施的交付;确保航空监管制度具备氢能准备;如果英国要看到经济效益并实现脱碳目标,就要将氢航空研发支持资金转化为10年计划。

    专家表示,氢动力航空不仅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而且对英国经济也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英国财政部的Jet Zero战略指出,对氢航空的快速投资可能会使英国获得6万个新工作岗位,而英国氢能公司最近的预测预测预测,到2050年,氢可能会贡献180亿英镑的全球价值,并帮助满足高达50%的能源需求。

    英国的研发速度意味着航空业在利用这一重大机遇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去年首次对全氢动力喷气发动机进行了地面测试,预计到2035年,第一架氢动力窄体飞机将可在英国和欧洲进行短途飞行。

  • 原文来源:https://www.greencarcongress.com/2023/09/20230910-hia.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氢能产业联盟成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6
    • 2月2日,11家公司宣布已合作组建Hydrogen Forward联盟,其旨在推进美国的氢能发展。 该联盟由液化空气集团、英美资源集团、Bloom Energy、CF Industries、Chart Industries、康明斯公司、现代、林德、McDermott、壳牌和丰田等11家公司共同创建,致力于氢能技术的环境和经济利益。该联盟认为,加快对氢的投资将有助于美国实现其气候目标,同时氢能产业还可以提供新的高薪工作并提振当前全球经济。 该联盟代表了从源头到服务的氢能价值链所有环节的投资公司,尤其是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中展示氢能的独特价值,以果断地加快在美国各地的氢能解决方案的采用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国内生产的氢具有低碳或无碳足迹的特征,可以帮助其经济链条上的很多环节脱碳,包括航运和运输、发电、精炼、炼钢、化工生产、采矿、制造和其他行业。由于所有的氢都是在美国本土制造的,美国将收获氢能价值链的全部经济利益,包括就业机会和收入等。 目前,Hydrogen Forward联盟的成员正在美国国内进行大量的投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特定氢能项目,以使氢能技术得到规模推广。从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生产和销售到加氢站,Hydrogen Forward成员都处于交通领域的创新前沿。同样,其成员公司的储氢解决方案以及与各地公共事业及公司的合作伙伴,正在帮助发电行业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使其脱碳。 但是,缺乏对氢的系统性政策支持可能会使这些努力脱轨。欧洲和东亚已承诺向氢解决方案投资数千亿美元,而美国仍然是唯一没有国家氢战略的氢能主要市场。全面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急需的框架以实现快速,大规模的采用。一个全面的、可以提供一个急需的法律框架来支持氢能被快速、大规模采用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Hydrogen Forward及其成员公司支持加速能源转型、加强美国能源和气候领导地位的政策,并为氢和相关基础设施发展建立清晰、全面的战略,使美国能够利用这些技术的重大利益。
  • 《“氢”装上阵,助力航空碳中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7
    • 今年以来,全球氢能航空领域的探索活动愈加活跃。在英国,一架19座的氢电动力飞机实现试飞,时长约10分钟;美国一架40座的氢动力飞机完成试飞,时长约15分钟;前不久,中国首款四座氢燃料内燃机飞机验证机也成功首飞。法国《回声报》一篇题为《2023,氢动力飞机元年》的文章认为,全球低碳航空已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全球航空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5%。据相关预测,未来20年全球旅客年增长率约为3.7%,到本世纪中叶航空业体量将至少翻一番。为了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这一行业目标,航空业多条低碳技术路线正同时推进,氢动力飞机便是其中之一。 航空业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燃烧,氢能被认为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氢燃料不仅绿色低碳,还比现在最主要的航空燃料——航空煤油具有更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条件下,氢燃料重量仅相当于航空煤油的24%。对于“为减少每一克重量而奋斗”的飞机而言,这部分减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氢本身虽轻,但储存氢绝非易事。 首先是存储体积大。常温标准大气压下,氢分子以密度很小的气态形式存在,同等能量下体积约是航空煤油的2750倍。为节省空间,通常采用272倍大气压对氢气进行增压储存,还可以选择在大气压下降温至零下253.87摄氏度使氢分子转化为液态。从系统复杂度而言,压缩氢气方案实施起来相对简单,但需要付出更高的空间和重量代价。低温储存的液氢相对密度更大,对于未来的商用航班,液氢的方案更加现实可行。 其次是安全储存难。无论采取哪种储氢方式,对密封性的要求都比传统燃油系统更复杂。这是由于氢分子远小于航空煤油,更容易从管路缝隙中逃逸;对于液氢储存,还必须考虑恒温条件的实现问题,否则升温气化后体积膨胀的氢有可能导致燃料箱内压强骤增而直接爆炸。航天领域的液氢储存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氢氧发动机火箭都是在起飞前才加注低温液氢,且边加注边向大气中排放氢气,以避免液氢升温气化造成的燃料箱压力超过结构强度极限——火箭起飞前喷出的白雾便是由此产生。相对于数分钟的火箭发射而言,飞机飞行时间长达数小时,必须寻求更为可靠的储存方式。 现在,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为储氢环节提供了支持。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来说,相同强度的复合材料结构所需付出的重量代价更小。就液氢储存罐而言,新型复合材料可以极大地减少其重量并增加有效容积。例如,一些国家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罐,同等容积下比现有最先进的航天低温罐减少了75%的重量。 当前主流的动力技术路线通常有3种。其一是氢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产生推力。其二是氢燃料内燃机,类似于传统汽油内燃机,但燃料改为了液氢。由于相同工作容积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氢气流量较小,使得这两种方案功率密度较小而更适用于小型飞机。对于更大重量的民航客机,未来的选择应与现有涡扇发动机的推进方式相仿——通过点燃更大流量的氢气以驱动涡轮、产生动力,从而使发动机获得更大的功率密度。 随着制氢产业日趋成熟,氢能源飞机也有望实现快步发展。可以预见,类似乘用车从燃油向电动的技术更新,民用航空器的低碳转型也将推动行业升级换代,促进民航业基础设施改进创新,并对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