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推进优秀工程师培养标准制定》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25
  • 中国教育部正推进“优秀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的制定,以促进从“示范室”到大规模人才培养的发展。该标准由中国教育部等五个部门指导设立的中国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负责,旨在通过产学合作培养优秀工程师。内容包括“工程师培养学院的定位与组织”、“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协作与开放”、“工程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工程师能力开发”等方面。今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计划(2024—2035年)》提出加强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并计划在2027年前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水平的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 当前,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产学合作培养优秀工程师是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国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秘书长赵氏表示,目前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主要有两类:“华盛顿协议”侧重于本科水平,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重视本科和硕士水平。然而,尚无侧重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工学教育认证。中国的认证标准将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相结合,确保工程师的持续培养和职业发展。 教育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公布“优秀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试行基于该标准的认证工作,完善工学硕士和博士的产学合作培养体系,作为中国工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关报告
  •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崔颖
    • 发布时间:2024-02-06
    •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专业,为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建设出版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推动全国8所重点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系统总结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共建工作的统筹指导,提升质量,提高出版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该实施意见。     意见强调,要优化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布局,分批次、多层级推进共建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中宣部、教育部指导推动一批重点高校,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共建高水平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各地党委宣传部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属地相关高校开展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充分挖掘相关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共建单位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     意见明确,实施出版学术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出版学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在有关高层次人才工程实施中,对出版教学科研人才给予支持。教育部引导支持有关高校调整优化出版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扩大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支持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健全完善出版学科专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意见提出,增加出版学科专业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中的选题规划和立项分量,推动设立出版领域学术研究专项,支持共建高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关注出版学科专业研究成果,引导各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支持出版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申报。
  • 《工信部:推进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黄利斌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介绍了五大工程相关进展情况。黄利斌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第一个工程是智能制造工程,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 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15年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还将遴选6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形成若干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是与国标委联合制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三是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机制。 四是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实验验证以及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模式应用。   第二个工程是工业强基工程,也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2013年到2015年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体系化推进“一个中心、三个关键环节”的建设。 二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一条龙应用计划,完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个工程是绿色制造工程,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包括组织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修订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品目录,组织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 二是公布了首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单位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单位,发布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标识等国家标准。近期,将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   第四个工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论证通过了国家动力电池创业中心建设方案,正在筹建国家动力电池产业联盟,还将在增材制造、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开展研究。   第五个工程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通过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式,支持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试验工程及产业化项目,推动示范应用,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相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