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3-15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立足于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和唯一的热带海区——南海,南海的数据不仅仅对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将持续开展海洋数据存储管理、集成加工、共享服务、可视化应用的工作,不断整合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数据,根据各种需要,挖掘、集成各种数据产品,从资源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两个层面,不断提高数据资源加工与整合能力和运行服务能力,建成被认可具有国际水平的南海数据共享平台,为海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国民教育、资源环境保护、国家战略决策、海洋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库链接:

    http://ocean.data.ac.cn/index.html

  • 原文来源:http://ocean.data.ac.cn/index.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体系》

    • 来源专题:国家病毒资源信息监测和情报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1-03-22
    • 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驱动各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问题凸显,如何有效地实现分布式数据的管理、整合、服务成为推动科研与应用的共性需求和必要手段。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以下简称大数据部)自“十•五”开始承担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建设工作以来,立足实际需求,面向应用实效,扎实推进标准与系统研制和推广应用工作。从“十•五”面向分布式异构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统一服务,到“十一•五”数据资源及其应用环境(含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网”)建设和服务体系形成,再到“十二•五”响应“海-云”环境和“十三•五”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科研模式变革的体系完善,大数据部与时俱进推动科学数据中心体系相关标准(55项)、技术、工具(13个)的研制和应用,是我国数据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先锋,为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供了强劲的源动力。 当前随着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首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布,结合国家建设科学数据中心的战略需求,大数据部提出面向科学数据数据中心体系的全生命周期体系化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解决方案。 标准规范体系 科学数据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了从数据资源建设到应用及效果评估全生命周期关键内容的规范化,在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科学数据标准体系可分为指导规范、数据采集与整理、元数据与元模型、系统与接口、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类型,主要内容详见表1。自“十一•五”项目结束以来,在线发布的标准建设成果已被访问下载超过17万次之多,配套工具软件已经在项目内全面推广使用,部分成果(如VDB、MSIS等)还广泛应用到项目之外。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大数据部的标准工作已经逐步形成了“有需求,多合作,要实用,慎提升”的特点,工作中与院内外合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谨慎的将有应用前景的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先后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完成了《生态科学数据元数据(GB/T20533-2006)》、《信息技术数据溯源描述模型(GB/T34945-2017)》、《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GB/T35294-2017)》和CODATA国际标准《天然气水合物描述语言(GasHydrate Markup Language)》、以第二责任单位完成了《检测资源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指南(GB/Z27414-2012)》和《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GB/T32739-2016)》。详见表2。 工具与技术体系 面向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化、系统化建设及管理的需求,大数据部研发重点包括分布式数据资源自主管理与服务,数据资源集成整合管理与服务,数据资源与服务监控、统计分析及评估管理,数据资源统一发布、共享、服务及应用等。同时面向不同类型数据提供数据资源管理,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和外延服务。 优势总结如下: 1、体系化的解决方案。采用体系化的设计理念,提供自顶向下的总体设计,协同策略、系统、规则、设施等各方面,保障数据资源高效、安全、可靠、敏捷的管理与服务。 2、完备的服务平台和软件体系。提供包括集成化数据服务、数据资源的监控与管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分布式数据资源的自主管理在内的数据资源管理、整合与服务平台及完备的软件体系,并可为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和支持。 3、统一的管理和外延服务。基于标准化的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提供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并提供包括数据库建设、系统运维、服务咨询在内的多项外延服务。 4、丰富的建设经验。30年来,为中国科学院各科研单位的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有效助力,在地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深入探索,为60多家科研单位提供服务。重点负责了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体系建设、国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为相关领域科研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体系架构、系统设计、开发、服务一体化的建设方案。
  • 《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7
    • 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收录国内外对南海及其邻近海域考察已经取得的各种海洋数据,包括观测数据、探测数据、调查数据、试验数据和实验所获取的基本科学技术数据,收录世界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南海海洋研究的文献资料。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规划有9个子库,它们分别是:1、南海水文气象数据库;2、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库;3、南海岛礁与地理数据库;4、南海生物资源数据库;5、南海理化环境数据库;6、南海沉积数据库;7、热带海湾生态环境数据库;8、珠江口生态环境数据库;9、南海海洋文献资料数据库。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主要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以及国防对南海海洋科学信息的需求,主要服务对象为海洋科研人员、国家和地方的决策部门。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各种海洋信息量需求的增加,该数据库部分直接服务于社会,以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南海海洋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