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首次量子模拟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与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研究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实现了具有拓扑特性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并演示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普适量子门操作。该成果于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马约拉纳零模是近年来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常见的玻色子和费米子具有阿贝尔统计特性,而马约拉纳零模的特异之处在于它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特性,可以用来实现拓扑量子计算。问题是怎么才能得到马约拉纳零模呢?很幸运,理论物理学家给出了答案:在一条Kitaev链的两端就蕴含着两个马约拉纳零模。通过测量两条Kitaev链上的四个马约拉纳零模交换时所产生的几何位相(Berry相位),就可以直接反映它们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而几何相位描述了量子系统经过绝热循环演化后初态与末态之间的相位差,在基础物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李传锋研究组在前期量子模拟单个Kitaev链上的两个马约拉纳零模的交换操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7,13194 (2016)]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的性能,实现了对两条Kitaev链上四个马约拉纳零模交换操作的量子模拟。通过Jordan-Wigner变换,将支持四个马约拉纳零模的费米系统映射到一个六粒子的自旋系统,并利用光子的空间模式对自旋系统进行编码。而不同马约拉纳零模之间的交换则通过一系列耗散过程实现。这些耗散过程提供了对应自旋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两条Kitaev链上的四个马约拉纳零模可以编码一个量子比特。利用交换过程,研究组成功地模拟了编码比特上具有拓扑保护特性的Hadamard门和相位门。并且这两个量子门是非对易的,从而验证了几何相位的非阿贝尔特性。

      马约拉纳零模系统的交换操作并不能实现普适的拓扑量子计算。为实现普适量子门操作,研究组通过将两个马约拉纳零模移动到同一位置并施加适当的实时演化,实现了相位门。Hadamard门和相位门组成了完备的单比特门操作。在通过交换实现的Hadamard门和相位门中,两个马约拉纳零模总是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对局域的扰动是免疫的,具有拓扑保护特性。而在相位门中两个马约拉纳零模会处于同一位置,对此处的局域扰动无法免疫,因而,它不具有拓扑保护性(原则上,此处的局域扰动可通过纠错解决,不会破坏拓扑量子计算过程)。研究组通过在不同的位置施加相位噪声和反转噪声,实验验证了这一重要特性。实验搭建的16模式的空间级联干涉仪有很好的相位稳定性,各类门操作的保真度均大于92%。

      这项工作展示了马约拉纳零模的基本性质,验证了基于马约拉纳零模的拓扑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拓展了光学量子模拟器的模拟能力。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教授许金时和特任副研究员孙凯。

      上述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

相关报告
  • 《中国“天元”量子模拟器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重要进展》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姚星灿、邓友金等成功构建了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天元”,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首次验证了该体系中的反铁磁相变,朝着获得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低温相图、理解量子磁性在高温超导机理中的作用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7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由于较高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以高温超导为代表的强关联量子材料将推动未来科技的发展。然而,这些新型量子材料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难以实现有效可控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晶格中电子运动规律的最简化模型,被认为是可能描述高温超导材料的代表性模型之一,但研究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该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下没有严格解析解;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 量子计算为求解若干经典计算机难以胜任的计算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国际学术界为量子计算的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随着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诸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这一类重要科学问题,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三是在量子纠错的辅助下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研究表明,即使采用通用量子计算机也难以准确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因此,构建可以求解该模型的量子模拟机,不仅是探究高温超导机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量子计算研究的重大突破。 对于整个设想中的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低温相图,理论上仅能够明确无掺杂(即每个格点填充一个电子,又称半满)条件下系统的低温状态是反铁磁态。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反铁磁态从未得以实验验证,而且掺杂条件下的系统状态已无法通过经典超级计算机进行准确数值模拟。因此,构建量子模拟器验证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是实现能够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专用量子模拟机的第一步,也是获得该模型低温相图的重要基础。 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具有系统纯净、原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隧穿速率及掺杂浓度可精确调控等优势,是最有希望构建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体系之一。为了验证反铁磁相变,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首先,需要建立空间强度分布均匀的光晶格系统,确保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参数在大尺度上保持一致;其次,系统温度必须显著低于奈尔温度(即反铁磁相变温度),这样反铁磁相才可能出现。然而,以往实验中光晶格强度的非均匀性和费米原子制冷存在的困难,使得上述两个关键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反铁磁相变一直无法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该团队在前期实现盒型光势阱中的均匀费米超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盒型光势阱的强度噪声,并结合机器学习优化技术实现了最低温度的均匀费米简并气体制备,满足了实现反铁磁相变所需要的低温。进一步,该团队创造性地将盒型光势阱和平顶光晶格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空间均匀的费米子哈伯德体系的绝热制备。该体系包含大约80万个格点,比目前主流实验的几十个格点规模提高了约4个数量级,且体系具有一致的哈密顿量参数,温度显著低于奈尔温度。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通过精确调控相互作用强度、温度和掺杂浓度,直接观察到反铁磁相变的确凿证据——自旋结构因子在相变点附近呈现幂律的临界发散现象,从而首次验证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 该工作推进了科学家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理解,为进一步求解该模型、获取其低温相图奠定了基础,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自然》杂志审稿人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工作“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实验的杰作,是期待已久的成就”。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安徽省等的支持。
  • 《Quantinum公司关于非阿贝尔拓扑顺序的研究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去年,Quantinuum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能够在量子处理器中实现并控制一种被称为非阿贝尔拓扑秩序的物质状态。该团队在预印本文献库ArXiv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他们是如何实现许多专家认为遥远的进步的——如果可能的话——以及科学家们希望这可能是朝着彻底改变我们处理量子计算的方式迈进的。 这一进展现在已经在《Nature》期刊上进行了正式的同行评审,标志着科学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甚至可能是探索容错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容错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处理操作的量子设备。 该团队写道:“我们的关键发现是,非阿贝尔拓扑序可以通过实验以与表面码等阿贝尔态相当的高保真度制备。”。“非阿贝尔态是理论上已知存在的最复杂的纠缠量子态之一,有望用于新型量子信息处理。它们的实现证明了量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几个新问题。” 什么是非贝利拓扑序,为什么它很重要? 非阿贝尔拓扑秩序是一种复杂而难以捉摸的物质状态,其特征是其独特的准粒子,称为任意子,具有非凡的能力来记住它们交换的序列。这些任意论的激发不仅仅是科学上的好奇心;科学家们相信,它们可以作为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基石,这些计算机可以在不屈服于困扰当前量子系统的错误的情况下运行。 科学家们使用Quantinum的H2捕获离子量子处理器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非常基本的(最低能量或基态)量子系统,使用27个量子比特或量子位,以一种称为戈姆晶格的特定几何模式排列。这种设置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组织——称为D4拓扑序——它非常稳定,具有强大的量子计算应用潜力。可以将其视为使用上述遵循量子力学规则的构建块来创建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结构。这将为以传统计算机无法实现的方式存储和操作信息提供新的可能性。 每个站点的保真度超过98.4%,与更熟悉的阿贝尔态不相上下,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例如表面代码,传统上以其鲁棒性和容错性而闻名。 科学家们描述了他们的方法,称“通过在时空中沿着波罗米环创建和移动任意子,任意子干涉测量法检测到一个本质上非阿贝尔编织过程。” 需要创新技术 研究人员指出了非Abelian的反直觉性质,以及在量子系统中使用创新技术来操纵它们的必要性。该团队还展示了在环面周围隧穿这些非阿贝尔的能力,揭示了所有22个基态和一个带有单个任意子的激发态——这是非阿贝尔拓扑秩序的标志。 根据这篇论文,本实验中使用的D4模型需要一个用于状态切换的线性深度电路,这为增强对位翻转噪声的抵抗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比特翻转是一个让量子科学家头疼的小故障。它指的是一种错误量子位,它应该处于0或1状态,但由于系统中的外部干扰或缺陷,意外地被翻转到相反的状态,即从0到1或从1到0。 研究人员补充道,该实验不需要哈密顿设置中通常需要的稳定策略。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设想通过创新的方法来稳定这些状态,例如重复测量特定方程和任意子的战略配对。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子系统的容错能力,突破量子计算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