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得油田累计产油超2500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5
  • 哈得4-44水平井在低密度柔性水膨胀颗粒技术助力下,日产油从17吨增加到28吨。借助控水增油、滚动扩边两大优势,哈得油田实现持续稳产,累计生产原油2508万吨,成为我国首个超2500万吨的海相碎屑岩油田。

    1997年,随着哈得1井、哈得4井先后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我国最大整装海相碎屑岩油田——哈得油田诞生,打开了石炭系碎屑岩领域的大门。

    哈得油田属超深层、超薄、特低丰度油藏。针对地质特点,塔里木油田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地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应用“超深层超薄油层水平井技术”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创造了“哈得速度”,使哈得油田成为全国最大沙漠油田、全国最大海相砂岩油气藏,两次获得中国石油“高效开发油气田”“优秀开发项目”称号。

    油藏开发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关键在后半程。哈得油田的后半程依靠老区的内部挖潜和滚动扩边实现持续稳产,通俗地说,就是控水增油和滚动扩边“两条腿走路”。 目前,在哈得东河砂岩油藏、哈得1薄砂层油藏及哈得10薄砂层油藏这3个老油藏的周边已部署钻井,迈开滚动扩边步伐,“哈得周边找油田”取得一定成效。科研人员又将勘探目光投向主力地层上部的白垩系和下部的奥陶系。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展开,“哈得上下找油田”的期望也会逐步落实。

    老油气田综合治理以来,科研人员对油田进行联合会诊,梳理出九大项46井次具体治理对策,制订3年实施计划,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的指南。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沙漠油田”累计产油超3000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8
    •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1日电(记者顾煜、尚升)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中国石油“沙漠油田”——哈得油田自发现以来累计产油超3000万吨,为我国开发沙漠石油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20日从负责哈得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哈得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1998年哈得1井、哈得4井先后获得工业油流,标志着哈得油田进入了开发阶段。   哈得油田自然条件恶劣,地面以上是茫茫沙海,在地面以下数千米,原油隐藏在狭小而复杂的岩层缝隙中,勘探开发难度非常大。22年来,石油工人克服困难,挺进沙海,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创造出我国“第一个亿吨级整装海相沙漠油田”“第一个年产200万吨沙漠油田”等十二个第一。   今年以来,哈得油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波动双重影响,通过加快老油田综合治理以及新区块的勘探开发,全面恢复油田生产能力,构建合理的开发秩序,实现老油田高效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沙漠石油勘探开发水平。
  • 《塔里木哈得逊油田薄砂层油藏累产原油超500万吨》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1-06
    • 截至2019年12月20日,塔里木哈得逊油田薄砂层油藏累计生产原油超507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累产超过500万吨的超深超薄油藏。1997年,哈得1井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薄砂层油藏,在当时常规的直井开发模式下,这个埋深超过5000米、有效厚度仅1.5米的油藏被定义为“边际”油藏,毫无经济效益可言。然而,从超深超薄油层砂体精细刻画与流体预测到多井型复合高效开发井网及钻井轨迹调整优化,从复杂井动态监测到超深超薄高盐储层超长水平井酸化改造,一个又一个国际先进技术的突破,推动着薄砂层油藏年产油不断攀升,从1997年的1万吨到2005年的40万吨,再到2019年累产500万吨,科研人员在薄砂层油藏创造了一系列产量奇迹。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薄砂层油藏已步入开发中后期,含水快速上升、产量递减加大,如何再次稳产成了大难题。2018年,塔里木油田通过地质、油藏、工程各方面的“综合会诊”,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措施。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以哈得1井为例,截至目前,这口井累计增油3000吨。未来,塔里木科研人员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保障薄砂层油藏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