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1-16
  •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泥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以及干化等工艺过程。污泥处置是污泥经处理后的产物,回归自然环境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污泥处置包括土地利用、填埋、焚烧以及建材利用等不同的方式,污泥焚烧后的灰渣可填埋,也可进行建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目前中国废水排放总量越来越大,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减少,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2017年,中国城市生活废水约为590亿吨,则相应保守污泥产量为2950万吨。

    近几年,国家对工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各工业企业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废水产出量。从国家公布的历年数据来看,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工业污泥产量减少使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从而减少二次污染源。虽然我国在工业污泥处理与利用方面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距离更大。

    自上世纪末国内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池落成以来,由于环保和城市用水的需要,污泥消化池的建设数量急剧增多。但是,国内建设的污泥消化处理系统运转的技术水平至今仍然较低。目前,中国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其中,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污泥生物处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较为经济的污泥处理方法。

    技术的限制使污泥处理的成本升高,效率较低。污泥处理的总成本包括建设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综合来看,焚烧和热干化处理污泥总成本最高,每吨处理成本在330-470元之间,相对来说,好氧发酵和填埋的总成本则较低,每吨处理最高成本不到150元。

    环境治理是必要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2014年2月份以来,雾霾持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笼罩我国约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数亿人口身陷“十面霾伏”之中。雾霾的背后就是我国异常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为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政府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同时也要将地下水污染等困扰民生、损害健康的问题放在首位。

    在政策的监管下,对污泥的处理更加严格,中国对污泥治理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会为污泥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在消费渠道方面,污泥处理费会作为污水处理费中的项目进行征收,收费效率提高。随着污泥处理资金的投入增加,价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污泥处理将会成为治理污染的首要切入点。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污泥中氮、磷等有机物质含量将上升,会使污泥行业向资源化发展。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使污染治理的效用最大化。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报告
  • 《2018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4-10
    • 2019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王毅力研究团队在剩余活性污泥氧化调理-脱水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使城镇污水处理中污泥的过滤性质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政策和技术在污泥处理行业的推进,污泥处置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有望突破瓶颈期,驶入快车道。在未来发展趋势中,污泥资源化发展是必然的。 技术 政策双重利好 行业规模不断增加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的环境问题带来较多挑战,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污泥排放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有效解决污泥处置不当的问题,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和鼓励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其中在污泥处置建设方面比较重要的政策是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政策中明确规定要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343个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为重点,强化污水收集处理与重污染水体治理。加强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收集管网建设,对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另外,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 除政策利好外,技术的不断突破对行业的驱动也是功不可没。污泥的处理问题其实就是解决含水率不断降低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深度脱水、堆肥、消化等,最终处置包括土地利用、焚烧、填埋等。具体可划分为八种方法,分别是一般技术、太阳能污泥干化技术、污泥的电离辐射处理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脱除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新兴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等。 焚烧在深度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在60%左右,可以直接填埋,紧急状态下可以少量掺烧(与生活垃圾一起),但目前的化学调理用的铁盐+石灰居多,无机物增量高,引入了氯离子,对焚烧工况和炉体本身有一定影响。 焚烧是国外发达国家较多采用的做法,焚烧技术减容效果显著,污泥的热值可以得到利用,但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国内研究和开发。在这种方法中污泥可以单独焚烧(国外很多、国内基本没有),也可以和生活垃圾(烟气排放标准最严、可以协同利用热源和烟气净化设备)等一起掺烧。填埋是最简单的方法,技术难度低。 在政策的带动以及污泥处理技术等的带动下,我国污泥处理市场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0-2017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涨。从2010年的129.8亿元增长至20127年的524.7亿元,分别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行业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增幅依然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2018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80亿元。 污染处理应遵原则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在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容量也不断增加,行业的进入者越来越多,容易使行业的发展规则受到威胁。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要求,并且参考发达国家近30多年的经验与教训,污泥处理处置应符合“安全环保、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因地制宜、稳妥可靠、经济可行”等原则。 其中,安全环保强调应控制二次污染、确保公众健康及环境的安全;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体现了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而只有因地制宜、稳妥可靠以及经济可行的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实际中才具有可操作性。 在遵循行业发展规则的前提下,行业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提出了仍然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目标“十三五”目标将更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改善。污泥的治理也是今后国内环保处理的一个主攻方向。随着政策利好和高成长性因素驱动下,污泥处理处臵行业有望突破瓶颈期,驶入快车道。未来行业有五大发展趋势,污水处理运营量提升原材料供给稳定;收费渠道更加完善;收费权确定;监管更加严格,污泥要向资源化发展。
  • 《2018年数控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看好中高端市场前景》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6-21
    • 从国产数控系统发展来看,我国数控系统由开始的政府主导发展为现今的企业主导。发展至今,虽然国内数控系统的应用仍然以国际品牌产品为主,但行业已经步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   国内数控系统企业已经进入主导自主创新阶段,但竞争层次仍较低      从国产数控系统发展来看,我国数控系统由开始的政府主导发展为现今的企业主导。发展至今,虽然国内数控系统的应用仍然以国际品牌产品为主,但行业已经步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   图表1:我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控系统主要分为经济型数控系统、普及型数控系统和高档型数控系统,其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几乎为外资垄断,主要被发那科、西门子等国外巨头占据,国内只有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少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由于核心元件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行业特性,国外企业往往借此抬高产品的价格,我国数控机床整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目前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梅耶伯格、小松NTC株式会社、安永株式会社、莱玛特国际、日本创技、日本滨井、高鸟株式会社等,这些国际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价格较高,占据了行业的高端市场;   第二层次为国内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要包括晶盛机电、宇环数控、苏州赫瑞特、江西新航科技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等;   第三层次为数量众多的低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竞争非常激烈。   图表2:我国数控系统竞争层次(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数控系统企业中端市场竞争相对充分   目前,在国内中档数控系统市场中,华中数控占据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北京凯恩帝、大连大森分别占据22%和14%的市场份额;在国内高档数控系统市场中,华中数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远远领先其他企业。   图表3:国内中档数控系统市场格局(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4:国内高档数控系统市场格局(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控系统下游应用范围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需求大量的制造装备,推动了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的发展。随着数控系统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其下游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数控系统设备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涉及传统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等。行业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受下游消费电子产品、LED产品、太阳能光伏设备、航空航天设备以及集成电路工业等行业的综合影响。   图表5:我国数控系统下游应用概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业的不断突破,我国制造业对高精度零部件、配件需求不断增长,下游细分行业对多线切割机及研磨抛光机等精密数控机床设备产品的品质、功能等多方面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直接增加了数控系统高端产品的需求,且这类中高端数控系统产品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比重将继续增大,利润水平也将继续得到提升。   近年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行动纲领,瞄准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精密数控系统行业自身及其下游行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是从解决短缺为主的脱贫到发展经济强国致富之路的关键阶段,下游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了对数控系统的巨大需求。中国已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因而我国未来数控系统市场巨大。前瞻认为,中高端数控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将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