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1-16
  •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泥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以及干化等工艺过程。污泥处置是污泥经处理后的产物,回归自然环境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污泥处置包括土地利用、填埋、焚烧以及建材利用等不同的方式,污泥焚烧后的灰渣可填埋,也可进行建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目前中国废水排放总量越来越大,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减少,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2017年,中国城市生活废水约为590亿吨,则相应保守污泥产量为2950万吨。

    近几年,国家对工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各工业企业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废水产出量。从国家公布的历年数据来看,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工业污泥产量减少使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从而减少二次污染源。虽然我国在工业污泥处理与利用方面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距离更大。

    自上世纪末国内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池落成以来,由于环保和城市用水的需要,污泥消化池的建设数量急剧增多。但是,国内建设的污泥消化处理系统运转的技术水平至今仍然较低。目前,中国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其中,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污泥生物处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较为经济的污泥处理方法。

    技术的限制使污泥处理的成本升高,效率较低。污泥处理的总成本包括建设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综合来看,焚烧和热干化处理污泥总成本最高,每吨处理成本在330-470元之间,相对来说,好氧发酵和填埋的总成本则较低,每吨处理最高成本不到150元。

    环境治理是必要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2014年2月份以来,雾霾持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笼罩我国约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数亿人口身陷“十面霾伏”之中。雾霾的背后就是我国异常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为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政府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同时也要将地下水污染等困扰民生、损害健康的问题放在首位。

    在政策的监管下,对污泥的处理更加严格,中国对污泥治理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会为污泥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在消费渠道方面,污泥处理费会作为污水处理费中的项目进行征收,收费效率提高。随着污泥处理资金的投入增加,价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污泥处理将会成为治理污染的首要切入点。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污泥中氮、磷等有机物质含量将上升,会使污泥行业向资源化发展。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使污染治理的效用最大化。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报告
  • 《2018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4-10
    • 2019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王毅力研究团队在剩余活性污泥氧化调理-脱水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使城镇污水处理中污泥的过滤性质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政策和技术在污泥处理行业的推进,污泥处置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有望突破瓶颈期,驶入快车道。在未来发展趋势中,污泥资源化发展是必然的。 技术 政策双重利好 行业规模不断增加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的环境问题带来较多挑战,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污泥排放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有效解决污泥处置不当的问题,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和鼓励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其中在污泥处置建设方面比较重要的政策是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政策中明确规定要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343个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为重点,强化污水收集处理与重污染水体治理。加强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收集管网建设,对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另外,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 除政策利好外,技术的不断突破对行业的驱动也是功不可没。污泥的处理问题其实就是解决含水率不断降低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深度脱水、堆肥、消化等,最终处置包括土地利用、焚烧、填埋等。具体可划分为八种方法,分别是一般技术、太阳能污泥干化技术、污泥的电离辐射处理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脱除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新兴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等。 焚烧在深度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在60%左右,可以直接填埋,紧急状态下可以少量掺烧(与生活垃圾一起),但目前的化学调理用的铁盐+石灰居多,无机物增量高,引入了氯离子,对焚烧工况和炉体本身有一定影响。 焚烧是国外发达国家较多采用的做法,焚烧技术减容效果显著,污泥的热值可以得到利用,但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国内研究和开发。在这种方法中污泥可以单独焚烧(国外很多、国内基本没有),也可以和生活垃圾(烟气排放标准最严、可以协同利用热源和烟气净化设备)等一起掺烧。填埋是最简单的方法,技术难度低。 在政策的带动以及污泥处理技术等的带动下,我国污泥处理市场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0-2017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涨。从2010年的129.8亿元增长至20127年的524.7亿元,分别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行业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增幅依然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2018年,污泥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80亿元。 污染处理应遵原则 资源化发展是趋势 在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容量也不断增加,行业的进入者越来越多,容易使行业的发展规则受到威胁。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要求,并且参考发达国家近30多年的经验与教训,污泥处理处置应符合“安全环保、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因地制宜、稳妥可靠、经济可行”等原则。 其中,安全环保强调应控制二次污染、确保公众健康及环境的安全;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体现了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而只有因地制宜、稳妥可靠以及经济可行的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实际中才具有可操作性。 在遵循行业发展规则的前提下,行业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提出了仍然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目标“十三五”目标将更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改善。污泥的治理也是今后国内环保处理的一个主攻方向。随着政策利好和高成长性因素驱动下,污泥处理处臵行业有望突破瓶颈期,驶入快车道。未来行业有五大发展趋势,污水处理运营量提升原材料供给稳定;收费渠道更加完善;收费权确定;监管更加严格,污泥要向资源化发展。
  • 《戴晓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3-26
    • 年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和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但面对社会发展对生物质能源以及环境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实现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以解决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污泥产量也相应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处置没有与污水处理同步提升,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污泥泥质特性及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性质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污水的污染物质(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等)和营养物质(C、N、P等),源头上具有“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污泥中含有的丰富有机质可通过厌氧处理得到甲烷生物气(沼气)、氢气(H2)等热值较高的燃料,另外也能通过蛋白质提取等技术回收污泥中丰富的资源。处理后的稳定产物还能实现土地利用(营养物质、有机质稳定化处理产物)和建材利用(无机物)等,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充分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国家“水十条”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并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从而保障污水厂污泥的全量安全处置,处理过程和处置环节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技术、污泥脱水技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污泥热干化技术等。 经过处理的污泥需要进行安全处置。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处置方法有土地利用(农用)、焚烧、卫生填埋。但这些处置方式现在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土地利用对污泥泥质要求较高,污泥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超标;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焚烧的能耗太高,不生态环保;卫生填埋通常遇到无地可埋的尴尬处境。 由于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及最终处置路线不明确、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早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重水轻泥”现象,当前我国污泥处理设施仅基本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并未真正实现“三化”,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据统计污泥厌氧消化普及率仅为3%,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污泥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污泥稳定化、资源化利用率不足;绿色生态化处置方式不足等。 研究展望 近年来,围绕“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基本原则,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热水解预处理、与餐厨等有机质协同的高级厌氧消化技术等污泥稳定化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和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但面对社会发展对生物质能源以及环境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需要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大力开发高效回收、利用污泥中能源与资源(生物质清洁能源及氮磷等)的技术,并在实现污泥中能源资源高效回收的同时,实现污泥中污染物的稳定化或高效去除,提高污泥处理产物后续利用的安全性,解决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面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缺乏等问题,“资源循环”是未来新技术创新的重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科技投入,相信会有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