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比亚迪,为汽车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4-12-20
  • 创新引领,智创未来。12月9日-10日,“2024年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深圳比亚迪集团。本次活动聚焦汽车智造、智能驾驶、工业软件应用、汽车数字化质量管理、电子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汇集专家团队,立足汽车及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痛点,与战略合作伙伴比亚迪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汽车与电子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全新未来,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能共赢:生态合作促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以智能制造论坛、工业软件分论坛、电子分论坛的形式展开。活动伊始,比亚迪集团乘用车采购总监布桂云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华南事业群总裁滕保健分别致开场辞。两位嘉宾从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出发,深入阐释了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表达了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动汽车行业技术革新及双方深度长远合作的美好愿景。

    布桂云 比亚迪集团乘用车采购总监

    滕保健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华南事业群总裁

    专题分享:助推汽车智能制造加速跑

    伴随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前沿主导力量。新能源汽车作为生产链复杂、重资产、重技术的新产业,对制造流程的智能化同样有着极高需求。在智能制造论坛环节,技术专家们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介绍了多项前沿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与参会嘉宾深入探讨,共同探索汽车智造的新未来,致力于打造一个汽车智能制造的良好生态。

    谢德威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谢总分享《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如何把握这一趋势,将AI技术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韩建新 大有时空首席执行官

    韩总分享《精准时空服务赋能智能驾驶》主题演讲。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升级,精准时空服务已成为实现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精准时空服务不仅为车辆提供了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还确保了时间同步的准确性,这对于保障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王展欣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汽车行业分院副院长

    王院长分享《汽车智造全流程解决方案》主题演讲。海克斯康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全面的智能制造全流程解决方案,覆盖从设计仿真、生产制造、计量检测到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通过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的创新技术和方案产品,海克斯康助力汽车制造用户实现高效、精准和可持续的生产流程。


    当前,工业仿真技术已经成为汽车产品设计、开发、验证的重要手段和必备工具,是汽车制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工业软件分论坛中,技术大咖坐镇,干货方案密集,围绕成形仿真及成本优化、增材制造仿真、焊接工艺仿真等热点问题及应用情况展开分享交流,共研行业动态。

    电子分论坛同样是大咖云集,丰富的案例和解决方案现场一一呈现,理论结合实践给现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落地的行业观点。海克斯康通过技术融合和智能数字化改进电子设备产品的性能、降低生产材料使用量,以精密设备和工业软件之力护航电子制造精度。

    场外精彩:丰富展品现场互动展示

    在场外,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产品展示区为现场嘉宾展示了便携式高精度快速扫描检测方案、锂电池隔膜来料检测专机、高精度光学三维测量解决方案、在机测量解决方案、间隙测量解决方案、工业CT、工业仿真软件等产品,充分展示了海克斯康的智能制造技术。

    本次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比亚迪专场活动圆满结束,极大促进了双方深度交流和互动合作。海克斯康期待与比亚迪在后续的发展中继续携手共进,共同应对行业挑战,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紧密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打造更加高效、智能的生产体系,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www.iianews.com/ca/_01-ABC00000000000354341.shtml
相关报告
  • 《新余:大数据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10
    • 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迪网执行的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将于2019年9月10日11日在江西省新余市举办。 “2018年,全市拥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7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11亿元,增加值43.79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276家,实现增加值27.22亿元。”近年来,新余市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新余市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信息惠民等项目,全市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六届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先后列入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宽带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是江西省唯一获得五项全国试点殊荣的设区市。2016年至2018年,还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领军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杆城市、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等荣誉。 “六个全省率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全省率先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新余市自2012年即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出台新余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规划建设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动员、“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等13大工程,建成了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新余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56个重点项目,还有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工程等12个重点项目正在筹备建设,全市新型智慧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建设的重点项目中: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2013年1月1日正式启用,实现了市、县区、乡镇和社区全覆盖,并实现在一个统一平台下无纸化协同办公;市政务服务网。完成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建设,开展了“一窗式”改革,实现了建设工程并联审批。市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项目。按“1+6”架构建设了节能减排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测重点工业企业、大型建筑物、大型运营车辆、路灯能耗情况,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全市环境保护情况。 ——在全省率先建立集约化建设机制。2017年1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余市市级财政性投资信息化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截至目前,市智慧办组织审核了市人社数据中心迁移、市出租汽车行业监管系统、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重点建设项目,对项目的集约化建设、数据共享、信息安全提出优化建议。 ——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务网数据中心。2012年建成符合国家B级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要求各部门非涉密信息系统统一部署,不允许再新建机房和单独购买硬件,已经承载市政府网站群、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22个市级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共享资源,累计节省信息化建设资金近亿元。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区、乡镇、行政村四级贯通,确保了各级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同时,市本级统一通过市政务外网访问互联网,各部门接入终端(电脑+移动通信设备)达6000余台,每年节省互联网上网费用约50万元。 ——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光网”城市,城区光纤率达100%,4G信号覆盖城区、县区、乡镇、行政村,20M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70.7%。建成NB-IoT站点1812个,网络已经覆盖全市城区、县区、乡镇和64%的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通信基站统筹建设,累计减少铁塔重复建设460个,节约行业投资4000余万元。2018年,制定《新余市城乡通信基站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通过微基站建设全市5G网络。 ——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动员系统。利用市、县、乡三级网络和大数据资源在全国首创智慧动员平台,联通全市9个动员领域,共享1亿余条数据,潜力数据由原来2万余条增加至600余万条,动态数据6000余万条。目前,江西省已将“智慧动员”全省推广应用列入省军民融合重点工程,并已列入全军网络信息与安全、网信动员两个“十三五”规划。 ——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平台。建成全市信用体系“一库三平台”(信用信息资源库、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信用应用平台和信用展示平台),完成了全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依托数据支撑进行了信用评级,初步在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等方面运用信用评级结果,受到中组部和国家发改委关注。 汇集大数据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 ——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2015年11月,在全省率先发布《新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第一批目录包括36个部门、288大类信息数据。数据库中累计有公安、民政、卫计等50余家单位、181类、3.9亿条政务信息数据,累计数据交换次数达14.3亿次。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汇集公安、民政、公积金等十余个部门的8528万条实有人口数据,100%覆盖全市126.07万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相关数据贯穿自然人整体生命周期;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沉淀法人单位2.29万家、信息49.39万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全市74平方公里主城区已实现全覆盖;全市电子证照库共开通证照41种,187万张,其中身份证106.83万张、不动产权证书54.64万张、营业执照(个体户)11万张、不动产登记证明6.87万张;全市信用信息资源库汇聚企业信用信息41.52万组,单位及个人信用数据5.2万组,累计数据650余万条。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赣服通新余市县分厅于2019年7月底全面建成,上线运行,接入本地高频事项406项,其中市直309项、分宜43项、渝水54项,充分体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惠民宗旨,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服务的“掌上办”、“随时办”。截至8月27日,“赣服通”新余分厅注册用户数达到16.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73%,在全省率先达到人口10%的目标,遥遥领先其余地市,排名全省第一。新余市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实现市本级42个部门,行政许可事项707项、公共服务事项352项、其他类权利661项,行政处罚1235项、行政给付42项、行政奖励89项,行政强制117项,行政裁决12项、行政征收20项、行政确认108项,网上审批系统共受理审批办事业务9202件,办结9187件。 ——整合社会治理信息资源。以智慧天网、数字城管等平台为依托,推动包括视频资源在内的全社会综合数据的统一采集、汇聚和共享,治安、交警、应急、城管等部门资源共享,统一建设覆盖全市重点领域的高清摄像头,各部门按需共享视频信号;建成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天阙”综治网格化平台等,整合汇聚政法、公安、城管、卫计等11个部门的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58万余条,实现资源共享;建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市低保人群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实现户籍、公积金、车管驾等数据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避免骗保、人情保等现象,2018年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11837人,新增符合条件低保对象9079人。运用到扶贫领域,实现对贫困家庭现状及脱贫情况动态、精准掌握。 ——利用数据共享推动信息惠民。建成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105.97万,市民可以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等方式预约挂号,调阅本人的门诊、住院记录及化验结果。推广应用新余社保卡,全市发放社保卡87.5万张,覆盖率全省第一;2018年7月,全省电子社保卡在新余首发。建成数字文化网和新余文化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资源达63.31TB,有效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全市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87.37%,完成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5T镜像)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全区域共享,共享各类学科资源达1800G。建成城市主干道绿波、诱导系统及智能停车系统;全市34条公交线路100%实现电子站牌实时预报,乘客使用手机银联钱包,即可实现扫码购票。建成食品安全平台,实现蔬菜、肉制品从施肥、生产到物流、销售的全程安全追溯。 深挖大数据价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新余电信、移动、联通、铁塔4家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总量约20.73亿元;智行天下、美天科技、金利达等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32家,注册资金62.22亿元,其中智行天下、美天科技均为年主营收入近3亿元的企业;新安、菜东家、车联保等电子商务企业200余家、网店6000余家,交易额约347亿元。 ——探索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新余市印发《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工作方案》,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成功入选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试点。市政府授权开放与普惠金融有关的政务大数据,发挥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在数据、技术、风控等领域的优势,开展基于政务大数据的普惠金融合作,打造全市范围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应用创新和金融创新,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农户、中小微企业等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利用政务大数据等多维数据源,改善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业务流程,解决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难点、痛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助力消费和产业升级,建立本地大数据金融生态圈,打造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余样板。 ——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建成“两中心一基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互联网+”双创基地)。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双创基地。浪潮、科大讯飞、泰豪、天融信、锐软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产业园,成立了江西浪潮创投云、新余讯飞、江西泰恒智城、渝融云安全、锐软江西分公司等,总注册资金8700万元,主营收入约4800万元。2016年,国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新余。建设政务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节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成为城市“新名片”,累计接待省内外领导、企业家56批次530余人。 活动推荐: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论坛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也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新余市是江西省传统的工业城市,工业化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目前正立足“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市情特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转换发展动能,并将实施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重要途径。2019年9月10日-11日,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将以“智造升级 富美新余”为主题,在江西省新余市会展中心拉开序幕。在本次大会中,业界大咖将聚焦智能制造产业环境、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模式应用等热点问题,发表主题演讲,深入解读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制造发展新方向,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创新融合发展之道。
  • 《盘点2017年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十大合作:比亚迪牵手宝钢、蔚来牵手康得新、上汽牵手中铝、东风牵手佛吉亚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28
    • 汽车轻量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对于时下发展迅速的新能源汽车而言,重量的减轻直接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研究表发现,对纯电动汽车而言,整车重量降低 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 2.5km。所以越来越多的整车、零部件厂都开始重视轻量化。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17年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十大合作。 1、比亚迪-宝钢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揭牌 开展四个方向的合作 2017年4月,比亚迪-宝钢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进入全新阶段。 比亚迪-宝钢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以宝钢研究院和比亚迪汽车工程院为责任部门,双方将在基础研究、新材料及先进成形技术应用、小总成整体解决方案、新车型EVI等四个研发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并定期开展年度工作会议、推进会议、技术交流等,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 2、FCA牵手汉高 提升金属预处理工艺并实现轻量化 2017年6月,外媒报道汉高与FCA将开展合作,双方将商谈在突破性全新多金属预处理工艺方面的合作事宜,该工艺将被应用于最新款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车型中。汉高与FCA已合作近3年,双方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汉高根据FCA的具体需求为其订做材料及系统。两家公司将在轻量化、多金属预处理工艺及汉高泰罗松产品上开展合作。 3、宝武集团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6月,宝武集团与一汽集团在宝武大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在汽车用材供应,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链整合与发展,供应链“互联网+”的探索与建设,党建交流等多维度、多领域深入开展合作。 戴志浩主持签字仪式。他表示,宝钢汽车板跟随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宝武集团成立后,宝钢股份将通过深度整合融合,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整体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追求更大的技术进步。与一汽集团的合作,除了继续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外,还将在拓展新材料、新技术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 4、蔚来联手康得复材,推进轻量化车身规模量产 2017年6月22日,蔚来与康得新、康得复材在上海正式签署智能电动汽车碳纤维部件量产定点采购协议,就碳纤维部件的样件开发和量产供应展开深度合作。 据悉,康得复材将为蔚来提供大规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总成部件,价值高达十余亿元人民币。这是继康得复材与北汽集团签订中国首个碳纤维部件量产订单后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国内首次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国产车型结构件上大规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5、东风汽车与佛吉亚签订复合材料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7月4日,东风汽车旗下东风鸿泰与佛吉亚复合材料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东风鸿泰举行,这也标志着东风鸿泰与佛吉亚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根据协议,东风鸿泰和佛吉亚将深化在汽车轻量化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合作,共同推进复合材料在汽车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 佛吉亚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瑞达、战略执行副总裁顾翰伟、中国区总裁蔚蓝,东风鸿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成政、副总经理廖圣寿、总经理助理崔立新等出席签字仪式。潘成政和蔚蓝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6、康得集团联手北汽和常高新, 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基地 2017年11月6日,常州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即康得碳纤维工业4.0华东综合基地),在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正式奠基。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4.0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制造基地,项目首期将于2019年6月建成投产。 “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由康得集团、北汽集团、常高新集团三方共同投资120亿元,分三期建成,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600万件。 7、推动轻量化发展 上汽集团与中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1月29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与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将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助力节能减排。同时,此举将加快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推动上汽集团“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战略落地。 根据协议,上汽集团与中铝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区域、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原材料集中采购、轻量化车型开发、铝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双方将建立集中采购平台,对上汽集团需要的主要铝制产品和其他大宗原料通过平台进行集中采购。在汽车产品以铝代钢轻量化升级过程中,中铝公司将积极为上汽集团轻量化车型设计开发提供铝材及相关数据库、应用技术、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等支持。中铝公司还将为上汽集团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材料选择及技术支持,例如合金铝液直供。双方将合作研究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用新型铝材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共同推进新型铝材应用的产业化合作, 首个产业化项目“轻量化滑移门合作开发”即将启动。 8、海源机械与吉利汽车签署汽车轻量化领域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2月,海源机械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全面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约定,海源机械与吉利新能源公司将建立全面的科技创新及产品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业务合作与资本合作全面开展,后续订单值得期待。协议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业务合作与资本合作两个部分: 1、吉利新能源公司作为汽车主机厂,拟与海源机械达成相关汽车零部件采购意向; 2、海源机械拟以其在义乌出资设立的海源义乌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平台,开展LFT-D、SMC、碳纤维等材料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双方同意,吉利新能源公司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海源义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海源义乌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优先供应吉利新能源公司,并保证供货周期与质量; 4、吉利新能源公司有权在海源义乌新材料有限公司评估价值的基础上收购其不高于40%的股权。 9、中德联手!“欧洲轻量化之父 “助力北汽新能源技术创新 德国时间2017年12月12日上午,由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与“欧洲轻量化之父“胡芬巴赫的德国未来交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中德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德累斯顿)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德累斯顿研发中心)在其位于德累斯顿的办公新址举办了揭牌启动仪式,中德两国政府、德累斯顿工大和戴姆勒公司的代表参会祝贺。这不仅标志着北汽新能源德累斯顿研发中心正式启动了开展技术合作项目的实际工作,也意味着在科技部的领导下,中德轻量化技术又一联合研发中心的落地运行,从源头实现创新,为两国科研与产业合作注入新动力。 10、爱驰亿维携手乔治费歇尔 开拓轻量化车身领域 2017年12月25日,爱驰亿维与全球轻量化铸件专家-来自瑞士的乔治费歇尔在苏州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CEO、CFO谷峰, 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中国区总裁张牧笳,与双方团队共同出席了此次签约。今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就先进超高真空铝压铸技术、汽车铸造零部件强度优化提升、汽车铸造零部件轻量化解决方案及全球业务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