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1
  • 11月20日,工信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提到,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多晶硅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 25074)或《流化床法颗粒硅》(GB/T 35307)特级品的要求。

    2.多晶硅片(含准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2μs,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0ppma和12ppma;P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80μs,N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800μs,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ppma和12ppma,其中异质结电池用N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500μs,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ppma和14ppma。

    3.多晶硅电池、P型单晶硅电池和N型单晶硅电池(双面电池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21.4%、23.2%和25%。

    4.多晶硅组件、P型单晶硅组件和N型单晶硅组件(双面组件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4%、21.2%和22.3%。

    5.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钙钛矿等其他薄膜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2%、15%、15%、14%。

    6.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6.5%,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单相二级拓扑结构的光伏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不低于94.5%和97.3%),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不低于95%和95.5%。

    附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0831-1.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引导锂电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制造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11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简称《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28日。《规范条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规范条件》从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产品性能等多方面对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提出要求。在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规范条件》要求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满足“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同时,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及配套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在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规范条件》要求,企业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当年实际产能的50%。 在产品性能方面,《规范条件》要求消费型电池能量密度≥2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00Wh/kg,聚合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00Wh/L。循环寿命≥6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动力型电池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其中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功率型电池功率密度≥7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500W/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储能型电池能量密度≥14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据上海有色网分析,三元材料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动力电池市场主流。其中,三元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普遍180-220Wh/kg,循环寿命1500-2000次,行业内主流大厂均可以达成上述目标。但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普遍的单体能量密度仅为160-180Wh/kg,虽然部分厂家通过对电池整包进行结构优化,大幅提高电池包体积利用率可以使电池整包达到140-160Wh/kg,足以完成《规范条件》中对电池整包的要求,但电池包单体能量密度仍然是部分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 上海有色网表示,考虑到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大多受到正极材料即磷酸铁锂材料性能影响,可以预想如若该《规范条件》正式实施,或将淘汰部分技术水平不达标的下游电池生产企业及磷酸铁锂企业。
  • 《光伏制造行业门槛拟再上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11
    • 当行业发展向高质量之路迈进,如何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深化行业结构优化,成为了摆在我国光伏发电行业面前的必答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就《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2020》)征求社会意见。其中指出,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每隔2~3年即对光伏制造行业的规范条件进行更新,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升行业门槛,引导结构优化升级。与目前仍在执行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相比较,《规范2020》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新增加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部分内容,有力、有序引导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为引导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2020》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等九个方面对光伏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进一步规范,“技术创新”成为了串联始终的行业发展关键词。 本次意见稿刚公开时,业内曾有声音认为国家将控制光伏制造业新增产能,这其实是个误会。《规范2020》表示,“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同时,“引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加快行业优势产能替代、鼓励光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才是文件控制新增产能的根本目的。 在“工艺技术”方面,《规范2020》对企业技术水平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首先,对多晶硅的质量要求从《太阳能(3.290,-0.02,-0.60%)级多晶硅》(GB/T25074)1级品提升至了特级品。 其次,电池和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所提升。其中,针对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多晶硅、单晶硅电池(双面电池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2.5%,多晶硅、单晶硅组件(双面组件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19.6%;针对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多晶硅、单晶硅电池(双面电池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20%和23%,多晶硅、单晶硅组件(双面组件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8%和20%。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2.3%,低于《规范2020》要求的23%的新增项目转换效率要求。可以预见的是,伴随文件的正式印发,在PERC技术领域,头部企业将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低端技术产能市场淘汰再度加速。 光伏制造行业的市场洗牌并未局限于PERC电池领域。截至2019年,我国规模化生产的单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为22.3%和19.3%,均低于《规范2020》确定的新增项目技术要求。对于尾部、甚至中部企业来说,是要继续增加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创新,还是囿于资金实力、技术实力默默被市场淘汰?可以预见,新一轮技术“生死战”又将席卷光伏制造行业。 “《规范2020》对光伏制造企业的扩产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让企业发展更具目标性。”东方日升(12.740,-0.18,-1.39%)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表示,6月5日,东方日升刚刚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15GW高效电池+15GW组件项目框架协议》,规划一期建设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生产线,二期建设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大提升东方日升的先进产能生产能力,有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阶段,东方日升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及相关产品产能布局,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优胜劣汰加速行业优化升级 行业有门槛,发展有保证。连续数年在全球市场创下了令人瞠目的“中国速度”后,未来,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将由扩规模向重质量转向,逐步提升的行业门槛成为市场优胜劣汰的加速器。 “投资强度”被首次引入规范条件。《规范2020》要求,电池制造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900万元/亩,组件制造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如这项标准在文件出台后继续保留,则将倒逼光伏制造企业以“亩产效益”为导向,锚定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规模化程度高的先进技术项目作为投资对象。同时,小企业经营压力提升,资金、技术更为雄厚的企业抢占市场速度又将加快,行业洗牌持续提速。 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的基础上,《规范2020》收紧多项能耗标准,在节能降耗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综合电耗由每千克80千瓦时降到了70千瓦时,每百万片硅片项目的水耗也有1400吨下降到了1300吨,推动行业由粗放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 “智能制造”也首次出现在了规范条件之中。《规范2020》指出,鼓励企业推动自动化水平提高,推动生产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等数字化建设,将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与光伏领跑者基地计划等政策有所不同,《规范2020》在鼓励技术创新、筛选头部企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划定行业发展门槛。既要逐步淘汰行业低质、落后产能,也可以将一些只看投资“钱景”、没有核心技术的“圈外”投资者拒之门外,实现行业整体优化升级。 正如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所说,《规范2020》规范了行业的生产、扩产门槛,从政策角度提升了未来光伏产能的质量,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使规范行业的投资回归理性。经历了技术创新的勤奋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在越来越优质产能的推动下,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必将以更高质量体魄实现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