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链球菌如何躲避免疫系统识别?》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5
  • 12月3日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引起链球菌性喉炎和其它相关疾病的病原体会将自己“掩盖”在红细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检测。

    研究人员发现,A群链球菌(GAS)产生一种以前未表征的蛋白,称为S蛋白,该蛋白与红细胞膜结合,以避免被吞噬免疫细胞吞噬和破坏。通过用这种形式的免疫伪装武装GAS,S蛋白可以增强细菌的毒性,并降低感染小鼠的存活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通讯作者大卫·冈萨雷斯说:“我们的研究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免疫逃逸机制。我们相信发现这种先前被忽视的毒力因子S蛋白,对开发针对GAS的疗法具有广泛的意义。”

    GAS是一种人类特异性病原体,可以引起许多不同的感染,从轻微疾病到非常严重和致命的疾病。其中一些疾病包括链球菌性喉炎,猩红热,称为脓疱疮的皮肤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食肉疾病。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7亿次感染,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尽管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保护性疫苗仍然难以研发。

    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对抗GAS感染的首选主要药物。但是在世界某些地区,使用青霉素治疗失败的比例已上升至近40%。冈萨雷斯说:“由于GAS感染的高流行性和可用疗法的有效性下降,因此研究针对GAS感染的替代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免疫清除,GAS表达了多种称为毒力因子的分子,以促进感染期间的生存。但是,许多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仍是未知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冈萨雷斯等人使用了一种纳米技术,即仿生拟病毒学来鉴定GAS分泌并结合红细胞的蛋白质。这种方法揭示了一种以前未鉴定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将其称为S蛋白,因为这种类型的蛋白质的表达仅限于链球菌属的成员。

    研究人员发现,与未突变的菌株相比,缺少S蛋白的突变细菌菌株在人血中的生长能力较弱,并且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较弱。突变株也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捕获并杀死。另外,S蛋白的缺乏极大地改变了细菌蛋白的外观,降低了许多已知毒力因子的丰度。

    此外,感染了涂有红细胞的GAS细胞的小鼠显示出90%的死亡率,远高于对照小鼠40%的死亡率。此外,实验组小鼠的体重也出现迅速下降的现象。冈萨雷斯说:“这些发现表明,S蛋白通过选择红细胞膜来模仿分子或模仿宿主分子,从而逃避了免疫反应。”

    冈萨雷斯说:“总的来说,结果表明S蛋白通过捕获溶解的红细胞膜掩盖细菌细胞表面来影响其体内的存活与感染。这种新颖的逃逸机制可以作为抗链球菌疗法的靶标。”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7444.htm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03114506.htm
相关报告
  • 《链球菌躲避免疫系统机制查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16
    • 12月3日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导致链球菌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细菌病原体能将自己隐藏在红细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检测。研究人员发现,A群链球菌(GAS)会产生一种不典型蛋白质,名为S蛋白。这种蛋白质能与红细胞膜结合,以避免被吞噬性免疫细胞吞噬和破坏。通过这种形式的免疫伪装,S蛋白增强了细菌毒性,降低了感染小鼠的存活率。 “我们的研究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免疫逃避机制。”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David Gonzalez说,“我们认为,这一先前被忽视的毒性因子S蛋白的发现,有助于开发对抗GAS的策略。” GAS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病原体,可引起许多不同的感染,例如链球菌性喉炎、猩红热等。据估计,全球每年有7亿人感染该病原体,并导致50多万人死亡。尽管科学家进行了积极研究,保护性疫苗仍然难以找到。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对抗GAS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在世界某些地区,青霉素治疗的失败率已上升到近40%。另一种方法则是开发新的抗病毒疗法。 为了解决该问题,Gonzalez和同事Igor Wierzbicki、Anaamika Campeau使用了仿生病毒组学技术,识别由GAS分泌并与红细胞结合的蛋白质。他们发现了一种以前未被鉴定的蛋白质,即S蛋白,因为这种类型的蛋白质仅存在于链球菌属成员中。 研究人员发现,与未突变菌株相比,缺乏S蛋白的突变菌株在人体血液中生长的能力更弱,与红细胞结合能力也更弱。突变株也更容易被名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性免疫细胞捕获和杀死。此外,S蛋白的缺失极大重塑了细菌蛋白结构,降低了许多已知致病因子的丰度。 此外,感染了涂有红细胞的GAS细胞的小鼠死亡率为90%,而未涂有红细胞的感染小鼠死亡率为40%。Gonzalez说:“这些发现表明,S蛋白协同红细胞膜进行分子模拟,或模仿宿主分子,以逃避免疫反应。” 目前,Gonzalez团队正在研究S蛋白与红细胞结合的机制及其在其他人类病原体中所起的作用,包括肺炎链球菌、B组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第一周严重感染的常见原因。
  • 《Cell Rep:揭示HIV-1逃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1-16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HIV-1 Vpu restricts Fc-mediated effector functions in vivo”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用来研究非中和性抗体抵御HIV功效的病毒类型或许具有关键的作用。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人源化小鼠进行研究首次发现,病毒蛋白Vpu的表达对于促进受感染细胞躲避机体名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的消除机制至关重要。 这一机制在科学文献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记录,其能被非中和性抗体用来摆脱被病毒所感染的细胞;为了开发一种能抵御HIV-1的新型疫苗,全球很多实验室都研究产生了相同类型的抗体来预防机体感染HIV。如今,全球有数百万人都感染了HIV-1,而且其机体中拥有非中和性抗体,尽管如此,这一疾病仍然未能被有效消除,如果这些抗体能变得有效的话,为何其没有正常发挥作用呢? 研究者Finzi表示,我们观察到,在某些实验室的实验中所修饰的HIV-1并不会表达Vpu蛋白,然而,在自然发生的病毒中,该蛋白实际上在感染细胞中扮演着保镖的角色,一旦其表达的话就会允许自我复制,并通过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来更好地保护自己。事实上,研究者发现,通过在受感染的细胞中表达Vpu蛋白,非中和性抗体或许就在体内很难识别这些细胞,因此,这些细胞就选择了躲避ADCC的反应。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接受非中和性抗体的人源化小鼠进行研究证实了这一观察,相比被自然发生的病毒感染的动物而言,仅被Vpu未表达的病毒所感染的动物观察到了机体病毒载量的下降,这一观察结果与研究人员此前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互印证。早在2013年,研究者Andrés Finzi等人就通过研究发现,受感染的细胞能被保护免于ADCC反应,因为病毒的包膜在Vpu和蛋白质Nef(第二个保镖)的作用下会保持封闭状态,而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受感染的细胞并不会被附近的抗体所发现。 研究者说道,在实验室中,如果Vpu在所使用的病毒中并未表达的话,受感染的细胞的外膜就会打开,如果没有保护的话,其就会被抗体所攻击,这很有可能解释了利用非中和性抗体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两个保镖蛋白Vpu和Nef的存在,HIV总是会处于警戒状态。据WHO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超过3800万人都患有HIV病毒所引起的AIDS,研究人员认为,本文研究结果或能提供宝贵的信息用于未来研究人员开发抵御HIV-1的新型疫苗以及清除机体病毒的新型策略。综上,本文研究结果强调了Vpu蛋白所介导的逃避机体体液反应的重要性。 原始出处: Jérémie Prévost,Sai Priya Anand,Jyothi Krishnaswamy Rajashekar,et al. HIV-1 Vpu restricts Fc-mediated effector functions in vivo, Cell Reports (2022). DOI:10.1016/j.celrep.2022.1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