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电力孙勇:破解风电优化调控难题》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01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人物名片
    孙勇,国网吉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吉林省新能源调控领域领军人物,带领团队研究并解决风电大规模并网控制、风电消纳与供热调峰矛盾等难题,取得一系列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技术成果。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长白山青年拔尖人才、国网工匠等荣誉。
    ●劳动者说
    作为新能源调控领域的耕耘者,我将传承劳模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为新能源发展再添新动力。
    6月22日晚,国网吉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勇在办公室带领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吉林省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网建设需求,从环境要素、项目必要性等方面,多角度论证“十五五”电网规划布局,以满足大型保供煤电机组送出及新能源项目并网需求。
    多年来,孙勇走遍了吉林全省22座风电场,科学分析,用数据标记每台风机的出力特性。他创新攻关风电调控和并网技术,实现了风电并网调度的精准预测、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
    创新攻关风电调控技术
    吉林省风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受风速等因素影响很大,对于大规模集中接入的风电,如果不提前做出准确预测和调度端应对准备,可能产生大幅功率波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10年,刚调到风电调度运行管理岗位的孙勇关注到这一问题,便下决心创新攻关风电调控技术,实现风能“可预测、可调度、可控制”。
    当时,国内外均缺少实践经验,没有可借鉴的模式,自主创新是唯一可走的路。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勇说:“没有团队,我们就自己组建;没有资源,我们就自己找科研单位;没有经验,我们就靠实践积累。”
    在近三年的研发过程中,孙勇和团队成员做了成百上千次实验。他们先后开发出调度端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计及风电的节能调度计划系统和智能风电控制系统,并在国内电力调度系统率先投入应用,提高了风电调度运行精细化水平,将风电消纳能力提升了10%以上。实验失败时,孙勇常带着大家看动画电影《驯龙高手》。“小格格驾驭无牙仔前,也经历了无数挫折,最终才实现御风而行!”在孙勇的鼓励下,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研发热情。
    孙勇还会同行业专家编制了《风电场调度运行信息交换规范》和《风力发电场有功功率调节与控制技术规定》两项行业标准,为并网的风电机组出力及风电资源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依托孙勇及团队开发出的三套系统,国网吉林电力构建了完善的风电调度支持体系,大幅提升了风电利用率。2021年10月,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截至2023年年底,吉林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67.9万千瓦。
    目前,吉林省风电日最大发电量达1.85亿千瓦时,占出现当日供电量的88%。孙勇说:“这个数据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深入一线提出风电并网运行技术要求
    2012年前后,风电装机容量在吉林电网直调装机中的占比已超过20%。大规模风电机组连锁脱网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所增加,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时任国网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风电调度运行管理专责的孙勇敏锐地意识到风电管理反事故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于是立即深入各个风电场,排查设备隐患,调研风机出力特性,获取一手信息资料。
    吉林的风电场分布在松原、白城等地区,较为分散。孙勇和同事们早出晚归,白天逐个排查风电场,晚上回到驻地总结分析相关情况。一个月时间里,他们驱车4000余千米,检查了全省22座风电场3500余台风机,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460项。
    在大量翔实数据的基础上,孙勇牵头制订了《吉林省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针对风电机组并网适应性、风电场汇集系统、风电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提出了29项技术要求,最大程度降低了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的发生。
    截至目前,孙勇及团队的风电调控创新成果已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覆盖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每年减少弃风电量超过3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万吨。
    带徒传技帮助青年成长
    6月6日,孙勇在吉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创新工作室组织即将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七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的团队成员开展交流讨论,进一步优化完善“新能源直通车――全流程并网服务平台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项目。孙勇从该项目立项时起就全程跟踪指导。
    孙勇认为,创新不是个人的一腔孤勇,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需要团队里每个人的努力。多年来,他带动许多业务强、善学习、能吃苦的年轻人加入青年创新攻关团队。面对难以攻克的难题时,孙勇经常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他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级创新创意大赛。从带徒弟共同完成创新项目,到团队的年轻人开始独立带队承担项目,很多创新人才就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各专业、各领域的创新骨干。
    在孙勇的带领下,青年创新攻关团队历时9年完成了科技成果“高寒地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管理与协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成员们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促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城市级电-气-热-储多能协同调控关键技术”编写了松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着力打造寒冷地区首个高比例新能源多能协同新型电力系统样板。孙勇还和团队共同开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保供风险多周期跨系统预警技术、构网型SVG技术研究,助力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孙勇说:“每一个更高的平台和崭新的开端都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挑战,只能脚踏实地去攻克,没有捷径。”截至目前,孙勇及青年创新攻关团队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软件著作权授权8项,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40627/655094.shtml
相关报告
  • 《吉林电网风力发电电力电量双创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7
    • 1月13日,吉林电网风力发电最大发电电力达796.5万千瓦,占当时全省供电负荷的84.25%;日发电量达17894.2万千瓦时,占当日全省供电量的79.72%,双创历史新高。 我省作为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风、光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据最新测算,全省风光资源可开发容量达到1.15亿千瓦,清洁发展前景广阔。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省新能源(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容量新增519万千瓦,累计达到1529万千瓦,突破1500万千瓦大关,同比增长51%,超过“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同时,新能源发电达到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7%,吉林清洁能源发展迎来“黄金期”。 助力全省新能源发展,新年伊始,国网吉林电力在年度首轮省间电力交易中竞得外送合同电量15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占东北区域42%,赢得电力交易开门红,为全省新能源消纳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公司将全力保障我省东部抽蓄、西部新能源、中部负荷“三区联动”,加快推进新建、扩建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好电网补强和新能源接入项目建设,全力支撑1800万千瓦风光装机目标,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电网力量。 2022年以来,国网吉林电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精准对接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创新开展“大美长白山绿电百日行”活动,主动服务新能源场站并网发电,持续加强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外送能力。 同时,国网吉林电力在省能源局的授权和指导下,一方面积极开展新能源场站“一站式”并网服务,开辟验收绿色通道,压缩验收时间,超前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指导,实现客户“最多跑一次”。另一方面,创新采用无人机航拍清查新能源装机全景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容量并网投运能力。2022年累计完成34个新能源项目的并网服务工作,保障了433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按期投产。 在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方面,2022年全年,该公司累计新建500千伏、220千伏新能源送出线路454.55千米,新增变电容量320万千伏安,保障全省27个新能源项目按计划并网发电。 此外,随着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东北电力调峰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我省电力跨省、跨区外送规模进一步提升。2022年,吉林电网全年外送电量达17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其中,清洁能源达73.1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4.9%,增长幅度位居东北首位。
  • 《吉林新能源发电装机迅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22
    • 记者5月20日从吉林省电力交易中心获悉,今年前4个月,吉林电网达成外送合同16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73%;外送电量70.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77%,外送电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作为中国松辽清洁能源基地核心区,最近十年,吉林省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363%。截至今年4月末,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566.3万千瓦,同比增长29.2%。 为拓展清洁电力消纳空间,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网吉林电力”)与发电企业共拓外送渠道,扩大省间交易市场份额,达成了配套新能源和火电直接参与交易、其他新能源省内置换的策略。 四天前,吉林省送青海省月内电力交易第二次出清,两地成交电量1.06亿千瓦时,其中风电8480万千瓦时,火电2120万千瓦时。此前,两地已成功交易过多次。 国网吉林电力介绍,将吉林省用电低谷时段的电力外送青海省,实现了两地风电、光伏资源昼夜调剂,电力余缺互补,进一步拓展了吉电外送消纳空间。 2022年,吉林电网首次接入中国特高压电网,当地新能源电力得以高效送往华北华东地区。2023年,吉林电网力争外送交易电量达200亿千瓦时。 国网吉林电力介绍,预计2023年底,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1800万千瓦,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