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出首个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一体机HMBI-G3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27
  • 5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HMBI-G30,其发布意味着我国中草药基因鉴别从人工走向智能,从低通量低精度走向高通量高精度。此外,HMBI-G30的数据库中包含了数万个物种,涵盖《中国药典》和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各国家地区的药典收录的绝大多数动植物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HMBI-G30的研发成功摆脱了我国从仪器到数据库的对外依赖,对我国药用植物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cncbd.org.cn/News/Detail/8386
相关报告
  • 《我国发布首个中草药基因测序智能鉴定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10
    • 4月26日,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HMBI-G30)今日在京验收发布。HMBI-G30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草药基因测序智能鉴定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完成。研究团队攻克产业链条上游壁垒,完成硬件仪器的国产化,摆脱我国中草药基因鉴定长期以来对国外仪器的依赖。 研究团队首创的HMBI-G30可实现一站式序列处理,完成从原始序列到物种鉴定的全流程,且HMBI-G30的数据库中包含了数万个物种,涵盖《中国药典》和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各国家地区的药典收录的绝大多数动植物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同时HMBI-G30使用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单次运行可测定上百万条序列,与传统的一代测序相比具有数量级的提升。
  • 《给中药材定做“DNA条形码” 陈士林院士谈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之路》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6-23
    • 6月22日,第三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暨第十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在成都开幕。大会以《新时代“仁医论”:医学大整合,让人民少生病,为人民当仁医》为主题,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医学大咖,设有成都、北京双主会场和27个分会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进行了关于《科技创新与本草基因组学》的报告,并在《健康观察室》院士访谈中,针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什么是本草基因组学? “促进中医药学科最核心发展的支撑技术是化学技术。”陈士林院士介绍,屠呦呦教授利用化学手段从黄花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这是现代化学技术和传统医学结合最成功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的结合,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研究中医药,有可能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新窗口,例如新品种选育、药材通过基因鉴定、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等一系列研究都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草基因组学’可让我们从基因遗传背景角度来研究中医药,为我们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陈士林院士说,每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的“DNA条形码”,中药材DNA条形码的应用类似于“亲子鉴定”,对于需要鉴定的物种只需要用毫克量的实物,通过生物技术就能获得这个物种的DNA条形码,然后与中药基因数据库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中草药的物种,能够帮助破解中药材真伪鉴定难题、解决中药资源传承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中药鉴定上,实际上在很多不知道的物种上都可以进行鉴定。 如何认识中医药规范性? 在有些人的认识中,中医药依赖传统工艺,缺乏统一标准和安全保障,“我认为这是大家的误解。在我们现在的中药学科里面,包括中药从业者、中药制造,与西药的研究与西药学科的现代技术相通,甚至几乎没有区别,仅在设计和最后成型方面略有差异,例如中药里面有复方、单方,甚至单体化合物。在西药体系中,多数为单体化合物,或者进行结构改造。”陈士林院士介绍,现在的中药制药厂和西药厂一样具有很高的现代化程度,甚至很多药厂都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而且从产业体系、管理要求,包括新药的管理要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他呼吁大家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认知。 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我认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首先是基于疗效,正因此中医药能够几千年地传承到现在,核心在于它的疗效。”陈士林院士认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延续、对人类健康的保证,都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的,“所以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认为我们后续还需要加强包括中药的基础研究在内的很多内容,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中医药的奥秘讲解清楚。这可能是我们今后要走的更长一段路,也是让民众能更好地接受、使用中医药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陈士林院士认为,中医和西医都属于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不需要将其划分开来,“现在我们提到的中西医体系的本质是治病救人,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仍然体现在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上。我们以实际疗效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例如循证医学。我们需要以现有的量化指标为基础推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