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出首个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一体机HMBI-G3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27
  • 5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HMBI-G30,其发布意味着我国中草药基因鉴别从人工走向智能,从低通量低精度走向高通量高精度。此外,HMBI-G30的数据库中包含了数万个物种,涵盖《中国药典》和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各国家地区的药典收录的绝大多数动植物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HMBI-G30的研发成功摆脱了我国从仪器到数据库的对外依赖,对我国药用植物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cncbd.org.cn/News/Detail/8386
相关报告
  • 《我国发布首个中草药基因测序智能鉴定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10
    • 4月26日,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HMBI-G30)今日在京验收发布。HMBI-G30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草药基因测序智能鉴定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完成。研究团队攻克产业链条上游壁垒,完成硬件仪器的国产化,摆脱我国中草药基因鉴定长期以来对国外仪器的依赖。 研究团队首创的HMBI-G30可实现一站式序列处理,完成从原始序列到物种鉴定的全流程,且HMBI-G30的数据库中包含了数万个物种,涵盖《中国药典》和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各国家地区的药典收录的绝大多数动植物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同时HMBI-G30使用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单次运行可测定上百万条序列,与传统的一代测序相比具有数量级的提升。
  • 《昆明动物所等发布中国蛇类DNA条形码参考数据集》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21
    • 两栖爬行动物总体形态较保守且存在趋同现象,给传统分类带来了困难,仅仅使用形态学的鉴定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对其物种多样性的正确评估。DNA条形码技术由于采用数字化形式,使样本鉴定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突破了对传统形态经验的过度依赖,不受生物体发育阶段的限制,可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DNA条形码技术与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物种进行鉴定和分类,还可能发现许多潜在的物种。   作为全球范围的两栖爬行动物DNA条形码“COLDCODE”计划发起团队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团队和车静团队在前期的工作中已经解决了两栖爬行动物中COI引物扩增较为困难的瓶颈问题,为“COLDCODE”计划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基于系统的野外考察和长期的积累,车静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科研人员开展了广泛合作交流,结合NCBI已发表数据,首次系统性构建了中国蛇类DNA条形码参考数据集(COI),对中国蛇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估。该研究涉及228个已知物种,占已描述物种的80.6%,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区域。   研究表明:1.中国蛇类物种多样性被低估,保守估计中国蛇类存在至少36个未被描述的新种。这些未被描述的新种主要分布在游蛇科、水游蛇科和蝰科。除此之外,DNA条形码的结果还提示传统分类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蛇类的物种多样性。2.DNA条形码能够有效鉴定大部分的中国蛇类到物种水平,但是对于存在分类争议、不完全谱系分选、基因渐渗和复杂的物种形成及分化机制等类群,DNA条形码表现出较低的识别效率。3.部分物种DNA条形码数据分析呈现一定的谱系地理结构,如“海岛-大陆”分化模式(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的隔离作用)和中国“东-西”分化模式。   中国具有丰富的蛇类物种多样性,已知现存的蛇类有283种,隶属18科65属(截止2020年12月31日),占世界总蛇类种数的8%左右。近年来,中国蛇类物种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此外,近几十年来,由于对蛇类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之栖息地遭破坏、非法的收集和蛇类贸易等,中国蛇类面临严重威胁。根据IUCN的评估,其中有2种极危蛇种、4种濒危蛇种,18种易危和近危蛇种。同时,蛇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古以来被人类所食用、药用以及作为化工原料,其中蛇毒是极为珍贵的药物原料,在医药领域中有很大利用价值。以上研究构建的DNA条形码参考数据集为中国蛇类研究、资源保护和监管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车静、张亚平、宜宾学院教授郭鹏、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黄松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分库(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项)等相关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