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Small》上发表题为“Pt NPs Supported on CeO2/C as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Novel physicochemical insights on the synthesis and on the improv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的论文,报道CeO2/C负载铂纳米颗粒作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合成方法及活性与稳定性提升的新物理化学机制。
稳定的铂基材料对于开发高度耐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至关重要,特别是如果最终用户在汽车行业。研究人员重点探讨了CeO2对铂纳米颗粒(Pt NPs)尺寸、稳定性及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影响。通过一锅法在碳载体上同步合成Pt NPs与CeO2
NPs,实验表明,CeO2的协同作用可制备出更小尺寸(2 nm)且具有更高ORR活性的Pt NPs。利用同步辐射广角X射线总散射技术并结合原位监测,揭示了在预成型CeO2 NPs或铈前驱体存在下Pt NPs的成核与生长过程。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证实了氧空位的形成,其主导了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性能最优的催化剂PtCeO2/C250(质量活性MA0.9 V=423 A·g-1;比活性SA0.9 V=446 μA·cm-2)的活性与商业Pt/C基准相当,但在气体扩散电极加速应力测试中展现出显著更高的稳定性:PtCeO2/C250在0.65 V下保留62%±7%的MA和79%±9%的SA,而商业Pt/C仅保留43%±5%和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