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i将与钢铁行业合作,共同制定整合激励措施》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 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1-07
  • Miti将与钢铁行业合作,共同制定整合激励措施。发布于2019年10月25日消息来源:星空在线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副部长翁建明表示,将向财政部(MoF)提交一份关于对当地钢铁行业进行整合激励的综合提案。他说,外交部将与有关方面一道评估他们的要求,并与财政部一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相关报告
  • 《等待Miti预约的扁钢球员》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6-12
    • 等待Miti预约的扁钢球员。发布于2020年3月19日的消息来源:边缘扁钢公司正在等待新内阁成员,特别是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长的任命,希望表达他们对新内阁的关注政府、市场有传言说前Miti部长datukserimustapamohamed可能会卷土重来(如果他没有被任命为财政部长),或者说Miti的最高职位可能由前人力资源部长达图克塞里理查德里奥特担任。不过,在记者会上没有宣布内阁成员名单时间。基本上扁钢产品包括热轧钢卷和冷轧钢卷。它们被用来制造汽车、电器和其他类似物品,而不是用于建筑的长钢制品。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正在准备我们的白皮书,我们在4月份把它交给了政府,但是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仍然处于困境中,”一位以匿名。在其2018年报告,Miti要求钢铁行业拿出一份白皮书,解决价值链各个层面的问题。白皮书旨在“为制定更全面的钢铁政策奠定基础,以发展更具弹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工业”说。根据据报道,钢铁行业在2019年4月底提交了白皮书。在7个转型驱动因素下,该报告包含68条建议,是钢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包括马来西亚钢铁工业联合会(Misif)在内的多个协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去年10月底,据报道,Miti前副部长翁建明曾说:“关于文件称,Miti已制定了一个行动框架,其中将制定一些短期措施,以缓解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同时根据第12个马来西亚计划和Miti下的新行业总体规划进行尽职调查从那时起有几个扁钢球员,只有两家大型上市的本地生产商,即Mycron Steel Bhd和CSC Steel Holdings截止日期去年4月,YKGI Holdings Bhd是一家规模相对较大的CRC公司,但它将位于雪兰莪州巴生市的工厂以1.25亿令吉的价格出售给了日本公司NS Bluescope Malaysia Sdn与此同时,Megasteel私人有限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国内唯一一家人权理事会制造商,将资产出售给姐妹公司Lion Industries Corp Bhd。Lion Industries有很大的计划,包括建造一座高炉和其他可能需要花费的投资亿万巨钢截至2018年6月的上一次有记录的财务业绩显示,该公司税后亏损18.8亿令吉,由于业务停止,没有产生任何收入。截至2017年6月的财年,Megasteel遭受了4.4667亿令吉的税后亏损,没有产生任何收入好吧,为了截至2018年6月,Megasteel的总负债为51.9亿令吉,总资产仅为55878万令吉。
  • 《2017年钢铁行业运行及2018年工作考虑》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08
    • 2017年,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地条钢”得以全面取缔,企业效益显著好转,行业运行稳中趋好。但“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依旧存在,新增产能的苗头逐步显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压力日渐突出,行业仍面临诸多困难。2018年,钢铁行业仍要坚定不移去产能,严防新增产能,着力推动钢铁行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规范经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2017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一)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全面取缔“地条钢”。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全年共化解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从根本上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显著规范了进出口秩序,钢材质量明显提升,行业效益大幅增长。 (二)统计内粗钢产量创新高。随着“地条钢”产能退出,统计内合规产能开始快速释放,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增长5.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考虑到大量“地条钢”产量未纳入统计范围之内,2017年实际粗钢产量不会高于2016年水平。 (三)钢材出口显著下降。2017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543万吨,同比下降30.5%;累计进口钢材1330万吨,同比增长0.6%。出口价格明显提高,全年钢材出口金额3700亿元,同比增长3.1%;钢材平均出口价格4905元/吨,同比增长48.4%。 (四)钢材价格上涨较快。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2017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12月底,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8点,比年初上升22.3点,涨幅22.4%,其中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97.6点升至129.0点,涨幅32.2%;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104.6点升至117.4点,涨幅12.2%。细分品种中,国内螺纹钢价格年初为3268元/吨,最高涨至5000元/吨以上,年底回落至4447元/吨,同比增长36.1%。 (五)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7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34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9亿元,同比增长177.8%。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1773亿元,同比增长613.6%。 二、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范新增产能压力增大。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部分停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企业主动退出意愿减弱,去产能任务越发艰巨。在高利润的驱动下,近期部分地区和企业又有了新上钢铁冶炼项目的冲动,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的倾向,产能反弹压力增大。严防新增产能将成为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压力攀升。2017年,“地条钢”产能在重拳打击下得以全面取缔,但随着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增加。近期,黑龙江、吉林等省已发生几起“地条钢”死灰复燃案例,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称部际联席会议)针对案件查处情况向各地印发了通报。“地条钢”死灰复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短流程炼钢发展亟需理顺政策。集中取缔“地条钢”后,虽然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加大了废钢利用量,但仍出现废钢阶段性供应过剩的情况,废钢出口增幅较大,2017年累计出口废钢220.3万吨,而2016年仅出口1000吨左右。为适应钢铁行业未来发展需要,推动解决短流程炼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钢铁行业的“长短流程”合理布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政策亟待理顺推进。 (四)钢铁企业环保压力不断增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钢铁行业错峰限停产,各地政府和钢铁企业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内钢铁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从当前看,采暖季限产50%的政策对改善大气环境效果明显。从长远看,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将倒逼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技改,有利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倒逼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产能向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转移,有利于钢铁行业布局优化。 三、2018年工作考虑 (一)精准施策,坚定不移去产能。抓好重点地区去产能,指导地方以处置“僵尸企业”、去除低效产能为重点,力争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严控新增产能,指导各地对严控新增产能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把产能置换关,严禁以任何名义新增钢铁产能。 (二)多措并举,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建立健全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长效机制,始终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对“地条钢”高发的重点省(区、市),部际联席会议将于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督查。发挥负面警示作用,对涉嫌违法制售“地条钢”的行为,加大查处和问责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三)加强研究,合理引导电炉炼钢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现有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企业。对不同地区新建电炉项目在产能置换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小型电炉企业联合重组和接收过剩地区转移产能,发展先进水平的电炉企业。推动相关政策修订,为短流程电炉炼钢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四)规范经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开展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规范企业动态调整工作,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结合钢铁去产能、产能置换、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对地方工作的指导,避免钢材价格大幅波动,努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五)积极谋划,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标准引领,探索钢铁产品分级、分类管理,着力提升钢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推进向中高端迈进。建立健全上下游合作机制,加快钢铁新材料产业化应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探索可复制经验和做法,加大行业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