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oScan测定LSM诊断中国CHB患者肝纤维化性能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0
  •   中国7家单位联合参与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在大规模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队列中,首次评估了多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确定了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LSM)诊断肝纤维化的最佳临界值,证明了LSM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性能优于多种血清学标志物。

      研究应用肝活检组织学结果作为参照,对FibroScan检测的LSM和5种血清学纤维化标志物及2种血清学标志物组合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研究确认了以LSM 7.3 kPa为临界值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性能良好,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2;而以10.7 kPa为临界值诊断肝硬化的性能非常好,AUROC达0.90,与既往其他研究一致。与FibroScan检测的LSM相比较,在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性能方面,5种直接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PIIINP、层粘连蛋白、TGFβ1和TIMP-1)的AUROC显著较低,表明单一直接血清学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纤维组织的沉积量。研究发现间接(或混合)标志物组合(APRI、FIB-4)的性能稍优于单一直接血清学标志物。

    既往研究中指出APRI和FIB-4可有效鉴别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但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CHB患者中,FibroScan检测的LSM显著优于APRI和FIB-4血清学组合诊断纤维化的性能,且这些标志物诊断CHB患者中期和进展期纤维化的性能受到ALT水平的影响。

  • 原文来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gh.12840/references
相关报告
  •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10-09
    •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 HBV) DNA联合检测在HB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作为研究资料,分别采用ELISA定性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HBV血清标志物(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V DNA含量。结果Ⅰ组HBV DNA阳性率为96.15%;Ⅱ组HBV DNA阳性率为48.08%;Ⅲ组HBV DNA阳性率为4.76%。Ⅰ组HBV DNA定量显著高于Ⅱ、Ⅲ两组( P<0.01);Ⅱ组HBV DNA定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 HBV DNA与HBsAg检出符合率分别为73.33%和72.5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在诊断HBV感染过程中起互相补充的作用,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 《中国科学家发现肝脏纤维化潜在标志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毛开云
    • 发布时间:2019-09-29
    • 9月5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洪海博士与南方医科大学学者合作,发现人体蛋白LECT2和Tie1的结合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两者相结合后会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先是调控肝脏血管新生和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进而再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因此可将LECT2作为潜在的血清诊断标志物,为无创性诊断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