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让长江鱼好好休养生息》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20-12-07
  •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处二级调研员:潘俊辉

    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二大队大队长:向军

    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二大队科长 :王润东

    主持人: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这一空前严格,正在积极推进中的“禁渔措施”为何会出台,出台后给我们的渔民和钓友还有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的市民之声我们请来了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请他们和我们聊聊这项政策出台的原因以及将如何具体实施。


    长江为什么要禁渔?

    潘俊辉: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有4300多种,其中鱼类有400多种,特有鱼类有180多种。近年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内的生态功能现在是明显退化,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种类达到92中,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近300种。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曾经是十分丰富的,最高峰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量60%,目前全国每年水产品的总量是6450多万吨,而长江的不到10万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2017至2020年中央1号文件就相继提出了全面实施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区禁捕,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

    禁捕的时间为什么要定为10年呢?

    根据我们的测算,长江鱼类的繁殖周期大约在3年左右,如果实施10年的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3个四代的繁殖周期,从而实现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多倍增加。


    听众提问

    李先生:我住在东西湖区吴家山街,咨询武汉长江段钓鱼政策。

    向军:从事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活动的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禁止使用视频装置等各类探鱼设备,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钓饵、窝料和添加剂及鱼虾类活体水生生物饵料。严格禁止休闲垂钓渔获物买卖交易,有交易行为的视同非法捕捞。

    王先生: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有很多人钓鱼,有部门执法人员把鱼竿收走了,这里是否可以钓鱼?

    向军: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江夏水域2018年4月25日起实行全面禁捕,禁捕水域的所有船只、捕捞网具等必须全部上岸,未经批准不得在禁捕水域以任何形式从事捕捞作业和垂钓。

    周先生:武汉经济开发区东荆河黄陵闸属于长江支流,但每天有很多人在此处下网私自捕鱼。

    向军: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10月31日至11月3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采取水陆并进方式,多次前往东荆河黄陵闸水域进行暗访调查。于11月4日上午,联合开发区(汉南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安分局、沌口街、军山街相关职能部门,在东荆河黄陵闸水域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及违规垂钓执法行动。


    禁渔水域有那些?

    潘俊辉:

    (一)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鲁湖鳜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武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牛山湖团头鲂细鳞鲴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于2018年底完成了退捕工作。

    (二)长江、汉江干流

    长江汉江武汉段,具体为长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新河口以下至新洲区举水河口江段,汉江蔡甸区谢八家以下至汉阳区南岸咀江段。禁捕时间自2020年7月1日0时起,开启长江汉江武汉段10年的常年禁捕,解禁时间另行通知。

    (三)其他水域

    市内长江通江支流举水河、倒水河、滠水河、府河、东荆河(通顺河)、金水河武汉段水域及斧头湖等其他水域,已经原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禁渔期、禁渔区的,继续按原批复文件要求执行;需新设立禁渔期、禁渔区的,由水域所在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后实施。


    禁渔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影响吗?

    潘俊辉:

    长江不让捕鱼对我们市民的生活是没有影响的。现在一些市民有种误区,认为长江里野生的鱼类味道鲜美,其实不然。我们水科院现在正在研究的先锋1号、先锋2号培育鱼,它的肉质和它的味道比长江里的野生鱼类味道会更鲜美,肉质更细嫩。而大家担心的鱼价是否会上涨问题,长江里的江鱼只占全国淡水鱼市场不到0.15%的比例,所以对鱼价没什么影响。

    主持人:长江禁渔,不但政府部门要有力推动,我们每一个人更要:从我做起。自觉抵制长江野生“江鲜”消费,积极检举揭发非法捕捞、运输、销售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所能及力量。

相关报告
  • 《禁渔十年,让长江休养生息|长江|江苏》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7-14
    •  长江“十年禁渔”,江苏要坚决打赢禁捕退捕这场硬仗。我省明确,今年12月15日前退捕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分类处置,应退尽退、不漏一船;明年元旦之前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四清”。禁渔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为何确定禁渔期为十年?    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生长着数百种鱼类。在过去数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水生物种全面衰退,多物种濒临灭绝,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近年江鲜价格不断上涨,为追求经济利益,长江捕鱼存在“电毒炸”“绝户网”等手段恶劣的违法捕鱼行为。“电捕鱼”直接导致电捕区域水生生物死亡,侥幸逃脱的鱼类生理功能遭受不同程度损伤,造成鱼类资源逐渐衰竭甚至灭绝。此外,未捕捞上来的死鱼腐烂后影响水质,造成水环境的次生污染,导致长江整体水域“荒漠化”“真空化”。    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必须下猛药治理。加快推进十年禁捕,恢复长江生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何将禁渔期确定为十年?江苏省淡水研究所禄口基地主任李潇轩介绍说, 长江大多鱼类性成熟年龄在3岁左右,长江鲤科鱼类繁殖周期一般是2-3年,青鱼、草鱼繁殖周期8年,胭脂鱼亲本10年。因此,实施十年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三个世代的繁殖周期,实现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多倍增加。    “我省已提前一年实施长江全面禁捕。”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透露,截至去年底,长江干流江苏段所有捕捞渔船已退捕上岸,比国家部署提前一年完成。今年以来所有保护区禁捕,长江干流具备合法有效捕捞证的渔船去年全部退捕上岸,已处于事实上的禁捕状态。    联动执法亮剑非法捕捞    非法捕捞是长江禁渔中的一个难题。长江江苏段流经我省8个设区市,岸线超过1000公里,还有多市与汇入长江的支流密不可分。此次纳入禁捕的湖泊有15个、重要支流3条,监管面广、管理对象人多、工作量大,加上全省持证渔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船艇数量相对较少,江苏禁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省出台执法整治攻坚会战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情报互通、线索联查,形成协查、协控、协捕工作格局,全面强化综合联动执法。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捕捞,斩断黑色利益链条,我省出台《全面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方案》,在市场监管领域加强监管。严格把控“准入关”,长江禁渔期间,对企业、个体经营户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江鲜”“江刀”等字样的市场主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控市场准入;对于经营范围中已经含有这些字样的市场主体,将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工作;对市场经营主体的门牌、店招、户外广告涉及“野生长江鱼”“野生江鲜”等违规内容的,我省也将同步开展整治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将线上线下联动,确保违规产品“上不了线”也“卖不掉”:对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和餐饮单位加大检查力度,鼓励不购买、不经营非法捕捞渔获物;杜绝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禁用渔具的网络销售。    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关长江禁渔退捕工作成败,事关广大渔民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如何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渔民社会保障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因地制宜同步发展稻鱼(虾)综合种养、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并与渔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先上岗,发挥所长,对退捕渔民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今年底,所有退捕渔民都将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退捕渔民,按照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村困难渔民家庭,会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保障基本住房安全。    我省多地开展退捕渔民“护渔员”试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泰州渔政吸纳50名渔民担任“护渔员”。中国海监江苏省海监总队总队长王新勇表示,“渔民熟悉长江江面情况,在渔政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将成为长江禁渔护渔的补充力量。”    养殖水产品保证“食有鱼”    长江禁渔,市民以后还能吃到“江鲜”吗?“事实上,很多市场上的江鲜都是养殖的,而且通过溯源管理,食用养殖鱼比野生鱼更安全。”张建军表示。    我省由养殖场人工养殖的长江鲥鱼、河豚鱼、刀鱼等大量供应市场。在拥有全国最大河豚养殖基地的中洋集团,记者看到,河豚鱼由自动传输带分割宰杀流水线,从剥皮、去内脏到清洁漂洗再加工,短短几十分钟后,河豚就已包装好。    江水养江鲜,位于扬中市的江之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的刀鱼就是引长江水养殖的。“通过科学养殖,‘跑道鱼’‘生态鱼’的风味可以媲美野生鱼。”工作人员朱纪坤告诉记者。    长江每年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15%,禁渔后这一点产量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来补足。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江苏水产品保供是关注热点,我省将根据江河湖海资源禀赋实际,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具体包括在沿江地区建设特色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鱼虾蟹等特色优势品种养殖;在沿海地区建设规模渔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海水虾蟹和经济贝藻类;在太湖地区建设渔业绿色发展先导区,重点发展河蟹、青虾等绿色高效养殖;在里下河地区建设生态渔业拓展区,重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淡水品种生态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业等。.
  • 《保护遭受重创的渔业资源:退捕还鱼,让长江"休养生息"!》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8-09
    • 本文来自:文汇报 2017年3月初,农业部在武汉召开会议,专题部署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切实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而在四川省合江县的赤水河口,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渔已悄然落地。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看来,有序推进大江大河的长期禁捕,让渔民退捕还鱼,保护遭受重创的渔业资源已是迫在眉睫。 打渔者能否变身护鱼人? 作为世界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河流之一,长江原有鱼类 400余种 ,其中特有鱼类170多种。 近年来,受 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的种鱼苗发生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 97%。 危起伟告诉记者,目前长江正面临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的境地。加上长江沿线水质污染、岸线过度开发等,使得日趋减少的水产资源雪上加霜:“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淡水渔业摇篮,而长江鱼类的栖息地,也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包括鱼类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但现在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如果长江的生物多样性继续遭受破坏,那不仅长江里的鱼遭殃,共饮长江水的整个长江流域的百姓也会面临用水安全问题。” 网络配图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 6700万吨 ,其中,由捕捞所贡献的数量不足 10万吨。危起伟指出,大江大河的捕捞行业即便全盘退出,也不会影响我国渔业的整体发展:“如果说几十年前捕鱼是为了解决渔民温饱问题,那现在长江里的那点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十多万职业渔民的生活。渔民即使继续捕鱼,也会面临越捕越穷的境地。而市面上少了这些鱼,并不会构成食物危机。因此,无论是从渔民的长远生存,还是保护流域生态安全的角度,开展退捕还鱼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他看来,实施渔民上岸工程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各地政府做好后续工作尤为重要,不仅要让渔民真上岸,还要过得好:“其实渔民这个群体并不算庞大,但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辛苦。很多渔民上岸后苦于没有别的技能,依旧只能靠捕鱼为生。对于这些生活有困难的渔民,是否可将他们纳入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范畴? 在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能否对渔民予以倾斜并提高保障标准?” 网络配图 危起伟建议, 在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方面,除了由传统捕捞转向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是否能尝试让渔民由打渔者逐渐转变为护鱼者,让他们来监管偷捕盗捕:“伐木工可以变成护林员,打鸟人可以变成护鸟人,打渔人为什么不能变成护鱼人呢? 很多渔民对长江都是有真感情的,眼看捕不上来鱼他们也着急。这些人既有保卫长江的积极性,又熟悉地形和捕鱼套路,让他们做护鱼员,未尝不是一个良策。” 齐抓共管修复长江生态 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长江流域的全面禁渔势在必行。从2003年起,长江每年禁渔3个月,自去年起这一时间被延长至了4个月。在此期间,各地常常会开展增殖放流,但即便如此,长江里的鱼还是没有逃脱越来越少的命运。有些地方禁渔一结束,刚长成的幼鱼便出现在了市场上。 网络配图 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就曾提出长江全面禁渔10年。在危起伟看来,如果长江真能全面禁渔10年,至少能让长江有一个休养生息的喘息之机:“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中约有一半产量是四大家鱼,目前它们的种质资源质量在下降。四大家鱼的繁殖周期一般在3到4年,10年约有2个世代。禁渔10年应该可以帮助它们恢复和保持优良的种质资源,使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维持一个动态稳定的合理种群数量。” 网络配图 显然,全面禁渔不能“一刀切”,也无法一蹴而就。危起伟认为 可先将国家级、省级保护区核心区、缓冲期和整个保护区内的渔民逐步转产,随后将长江干流和主要湖口的渔民转产,最后实现长江全线禁渔。 在危起伟看来, 全面禁渔只是短时间内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缓冲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资源保护问题。因为长江水系是一个巨大而独特的系统,包括污染、航运、水利工程等对渔业乃至整个长江的生态系统都有严重影响, 有关方面应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梳理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思路,以鱼类保护为突破口,逐渐带动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齐抓共管守护一江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