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OA期刊索引(OAJ)》申请流程》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0-30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CEPIEC)将联合推出《全球OA期刊索引(OAJ)》。该索引将包含在学术共同体中广受认可的OA期刊,以期促进OA出版的健康发展,助力中国开放科学的发展。

    OAJ 将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立评价维度。索引将采用申请审核制度,遴选在学术贡献、出版规范、科研诚信等方面符合标准的完全OA期刊。OAJ 将于2024年内发布。

    申请流程:

    1.下载申请表:https://oaj.fenqubiao.com

    2.提交申请表:发送至申请专用邮箱:oaj@cepiec.com.cn

    3.开始申请时间:2024年9月10日

    4.问题及咨询:汪老师,13298682384

    wechat:fenqubiaoxiaobian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RhsLFVECO4k-3cA3foimQ
相关报告
  • 《ACS期刊OA论文发表流程》

    • 来源专题:OA新闻资讯监测
    • 编译者:oa管理账号
    • 发布时间:2024-09-19
    • 为进一步推动开放获取发展,2024年,中国科学院集团与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社(ACS)达成开放出版转换协议,中国科学院参团研究所科研人员以通讯作者身份:(1)在ACS 混合OA期刊可免费发表OA论文100篇(先到先得);(2)在ACS完全OA期刊发表OA论文可享受APC优惠(选择CC BY协议,优惠后APC 3000美元/篇;选择CC BY-NC-ND协议,优惠后APC 2500美元/篇),不包含OMEGA期刊。两种属性期刊发表OA论文及资助申请流程如下:
  • 《开放科学环境下全球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12
    • 面对开放科学带来的诸多挑战,众多科技期刊遵从开放科学要求,围绕开放科学流程,变革传统运营模式,积极推出新举措、新方案和新模式,努力在开放科学环境中寻找新定位、提供新价值。 1. 主动适应和发展 OA,积极探索 OA 出版模式 开放获取运动出现后,很多科技期刊从排斥 OA转向主动发展 OA。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实践,OA 出版目前已成为科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专门从事 OA 期刊出版的出版商已站稳脚跟。如出版商 BMC12旗下拥有 OA 期刊 316 种;出版商 MDPI 13号称有 413 种 OA 期刊;出版商 Hindawi 14则有 243 种。其中,BMC 在 2008 年被Springer 出版集团收购,Hindawi 在 2021 年被 Wiley 出版集团收购,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OA 期刊出版商的成功。国际出版集团还通过创办 OA 期刊或提供论文发表 OA 选项的方式来支持 OA。截至 2022 年,SpringerNature 出版集团15旗下完全支持开放获取的期刊有近 600 种,而 Elsevier 旗下有 2 800 多种期刊可以支持 OA 出版。Nature、Cell 系列期刊均在 2021 年提供 OA 选项。 2.  主动拥抱预印本发布和开放同行评审,发展新型学术交流 国际出版集团都高度关注预印本学术交流:通过建设、收购预印本平台等举措,有效整合期刊学术交流与预印本学术交流,积极构建“预印本发布+开放同行评审+正式期刊 OA 出版”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2016年,Elsevier 收购了预印本平台 SSRN(SocialScience Research Network),并其打造成支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领域研究网络,开发了 FirstLook 服务,使得论文投稿者可以将其手稿先在 SSRN 预印本上公布出来。2018 年,Springer Nature 与ResearchSquare 合作,在其平台(如 SpringerOpen 和 BioMedCentral)上推出名为“In Review”的预印本服务16,以让作者和读者可以查看到稿件状态。2020 年,Taylor& Francis 收购了开放同行评审平台 F1000 Research,将预印本发布、开放同行评审和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衔接起来。同年,Wiley 启动“Under Review”服务,使作者在正式投稿 Wiley 期刊的同时,将手稿作为预印本保存在 Wiley Atypon 的 Authorea 平台上。 3.  全生命周期支持开放科学各环节的学术服务需求 出版商的新任务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撑。科技期刊以往只负责从论文投稿到最终出版期间的工作,但现在致力于构建支持开放科学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德国 Holtzbrinck 出版集团旗下的 Digital Science 科技公司将科学研究过程分为产生理念、执行研究、撰写论文、投稿论文、评审和修订论文、出版论文、共享信息和扩大影响等环节,并针对上述各环节研发学术服务产品,形成了 ReadCube、Labguru、Overleaf 等工具,实现科研工作的全周期支持。同样,Elsevier 也进行了面向科学研究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布局。Elsevier 通过调整产品定位、收购创新产品等方式,形成了围绕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评价 3 个科研阶段、总计 13 个科研场景的产品布局。13 个科研场景分别是提出研究问题、寻找基金和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投递或修订论文、同行评审、发布方校对、发布与传播论文、研究评估、构建研究网络、学术求职及研究合作。Elsevier 针对上述阶段和场景组织优化了其ScienceDirect、Scopus、SSRN 等产品。 4.  从内容的出版售卖到内容的增值,开发深层次细粒度的专业化知识产品 为了更好地满足科研活动专业、精深的需要,一些科技期刊和出版机构深入挖掘内容资源价值,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内容整编,将科技论文中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专业化、细粒度的知识产品,从单一内容出版售卖转向内容增值。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是基于科技文献知识内容整编建设专业化、细粒度知识库的代表。近年来,CAS 致力于利用其丰厚的化学专业知识、高度结构化的化学大数据,发展化学领域人工智能,促进新材料合成、药物靶标发现等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 Springer Nature 着力打造针对材料研发的数据库SpringerMaterials、针对药物研发的数据库 AdisInsight、针对科学实验的数据库 Springer Nature Experiments等。Elsevier 除了我们熟知的一系列支持科研情报的解决方案之外,还研发了一系列支持科研管理、专家寻找、临床支持、地质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产品。 5.  转变职能定位,从出版者变为同行评审和认证的组织者 开放科学的深入推进改变了科研成果的发表模式,更多科研成果首先发布在预印本、OA 仓储等平台。一些期刊充分认识到其首要价值是向学界传递可靠、可信赖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因而开始转变职能定位,专注于科研成果的同行评审和认证。eLife 是第一个转向只评审预印本的主要期刊。eLife 内部分析显示,其组织评审的论文中有近 70% 已 公布于 arXiv 等预印本平台。这意味着其需从出版者转变为评审和认证已发布论文的组织者。eLife 认为印刷时代“先评审,后发表”的模式正被互联网时代“先发表,后评审”的模式取代。期刊的核心价值不再是“发表”,而是“评审”和“认证”。eLife 在 2021 年宣布将只评阅以预印本形式存在的论文,次年宣布自 2023 年起,其将不再在同行评审结束后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相反,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都将以“同行评审预印本”的形式在 eLife 网站上发表,并附上 eLife 的评阅意见,作者可根据意见修改并重新提交论文或宣布其为最终版本。论文在作者校对并符合 eLife 的期刊政策后,会被编入 PubMed 索引。 6. 基于预印本平台,构建叠加式期刊出版模式 叠加式(Overlay)期刊是一种新型 OA 期刊,其不再构建单独的投稿平台,而是依赖预印本、仓储库等平台挑选拟进行同行评审的论文。Discrete Analysis 19是 Overlay 期刊的典型案例。该期刊在网上发行,但其网站并不提供发表论文全文,仅提供该论文的简介和 arXiv 链接。作者需从 arXiv 向该期刊提交投稿论文,而后该期刊通过传统同行评 审对其进行评估。Overlay 期刊能在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发表成果的可获取性,“创建一个替代性的、更便宜的学术交流体系”。Overlay 期刊及 OA出版商 JMIR 的 JMIRx 系列期刊依托 medRxiv、bioRxiv 和 PsyArXiv 等预印本平台挑选拟进行同行评审的论文。此外,还出现了专门编辑和出版 Overlay 期刊的 Episciences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