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公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03
  • 近日,科技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本次共有13个获批。依托单位大多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数学强校。

    去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数学与交叉科学”重点专项,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基础数学中心,支持地方政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应用数学中心。

    据悉,国家应用数学科学中心定位为国家级科研平台,含金量十足。首批13个应用数学中心依托单位分布在国内13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天津、湖南、湖北、吉林、陕西、四川、重庆、深圳等。

    根据各大高校官网公开名单,目前仅有北京应用数学中心和上海应用数学中心尚未确定依托单位,其余11个应用数学中心基本由各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数学强校牵头,包括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其中湘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还有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仅有的三所非双一流高校获批国家级数学中心,说明这几所高校数学学科实力获得了官方认可。

相关报告
  • 《科技部办公厅发函支持各地组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Jiajia
    • 发布时间:2020-03-31
    • 2月26日,科技部公布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南京大学联合东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江苏应用数学中心、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组建的上海应用数学中心入选首批支持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江苏应用数学中心通过共同组建多个跨高校、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中心聚焦应用数学的智能算法领域,针对“医疗图像和智能诊断”、“雷达探测和芯片模拟”、“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飞行器研究和设计”、“智慧城市”等智能算法的关键性应用场景,开展应用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成果转化。 上海应用数学中心联合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相关高校和代表性企业进行组建,着力构建数学家与产业专家交流机制,凝练队伍、聚焦问题、深化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核心技术能力,持续开展应用数学研究,为产业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用数学支撑。 13家应用数学中心包括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复旦大学建设)、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建设)、广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国际数学中心建设)、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山东大学建设)、天津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天津大学建设)、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湘潭大学建设)、湖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吉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四川大学)、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国家量子虚拟实验室(NQVL)”首批五个试点项目》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9-11
    • 从量子尺度的现象级研究中取得实际优势和社会效益一直是量子信息科学长期寻求的里程碑。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宣布,将对五个试点项目进行5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旨在通过迈出创建NSF国家量子虚拟实验室(NQVL)的第一步来帮助实现这一里程碑,NQVL是首个此类国家资源,旨在更快地开发和使用能够满足具体需求的量子技术。 这五个新的试点项目最初的时限为12个月,每个项目的资金为100万美元,由量子专家和其他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国家实验室和政府等不同背景的人士领导。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宣布另外五个试点项目。试点项目团队将受邀竞争更大的奖项,进而为NQVL的项目设计和开发提供资金,这种资产的归集和资源的整合将促进多样化的量子研究和开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学和物理科学部代理助理主任丹妮丝·考德威尔(Denise Caldwell)表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量子虚拟实验室阐述了NSF正在采取的一种由多个复杂的步骤和应用流程组成的新方法,旨在促进将新的科学思想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应用技术的全面开发和研究。作为一种共享的国家资源,NQVL还将克服依赖于实体研究设施的局限性,任何合格的研究人员或学生都可以加入到研究中,无论他们在美国的什么地方。 ” NQVL将通过作为一个跨地理分布的国家资源来扩大对专业研究基础设施的访问。NQVL 将成长和适应,并抓住新出现的机会,加速将基础科学和工程转化为由广泛和多样化的用户社区共同设计和维护的实际应用,这些用户社区涵盖了计算、网络和传感领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技术、创新和伙伴关系助理主任欧文·詹钱达尼(Erwin Gianchandani)表示:“美国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如何将技术创新更快的转化为市场和社会的成果,以及如何为了这些新的工作岗位而培训美国的劳动力,通过NQVL,国家科学基金会将投资于资源,用于新型量子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开启从新材料发现到医疗干预等一系列学科的新机会,同时提供关键的劳动力发展机会,以填补未来十年预期的量子工作岗位。 ” NQVL在其生命周期中将提供劳动力培训和教育机会,以培养美国的STEM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最终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实现访问民主化和建设国家量子科学能力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现2018年"国家量子倡议法案"中确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战略的一部分。 试点项目的团队将受邀提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新NQVL资金征集的建议书。被选中接受NSF资助的团队将设计和使用试验台来完善他们的方法,创建基于量子的技术原型,并将他们的项目推进到下一个阶段。NSF预计将在NQVL开发过程的后期选出一个负责协调团队活动的中心枢纽。 首批五个NQVL试点项目分别为: 基于量子特性的量子广域网络(SCY-QNet):该团队由石溪大学牵头,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合作,旨在构建一个长距离的10节点量子网络,通过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处理来展示量子优势。这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实现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远程通信系统。 量子特性的俘获离子系统(QACTI):该团队由杜克大学牵头,与芝加哥大学、塔夫茨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农业与技术州立大学合作,将致力于创建一个256量子比特的离子阱量子计算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控制,并能够运行各种量子模拟和计算。 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上的深度学习(DLPQC):该团队由麻省理工学院牵头,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马里兰大学合作,致力于开发具有100多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平台,用于纠错计算,能够进行复杂的多体分析,以解决化学、先进材料和物理学中的问题。 量子传感与成像实验室(Q-SAIL):该团队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牵头,与特拉华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旨在开发基于二维囚禁离子阵列的量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有可能大大推进频率计量,其应用包括电信和导航、天文学和医学中使用的太赫兹成像以及其他领域。 光子学的量子计算应用(QCAP):该团队由新墨西哥大学牵头,与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Skorpios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和Hoonify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该团队的目标是使用单片集成量子光子在芯片上制造量子计算机,最终通过与业界的合作将该技术开发成商业上可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