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盐碱地能够生产可持续性生物能》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梁丽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生物能领域,即利用生物质产生可再生能源的领域,欧盟正抓紧施行监管措施,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来增加生物能,同时,也会增加木质纤维生物质的产出,以此提高可持续生物燃料产量。最近,马德里理工大学(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将某些木质纤维能源作物(如芦竹)应用于边际土地以产生生物能的研究获得了欧盟的支持 。

    马德里理工大学(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土壤盐度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但它却为生产生物能源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契机。芦竹对土壤及气候的适应性强,具有耐盐性,利用此特性可提高生物量。为了促进芦竹在盐渍地区的推广种植,我们可以尝试建立试点网络或开发一种方案,以便于利用现有数据对芦竹种植情况进行评估。

    为此,马德里理工大学农业能源小组(GA-UPM)基于地理参照信息、芦竹耐盐性实测响应函数和湿润度、考虑可持续性基本要素、土壤和灌溉水中盐度变化范围,以及河岸水含量等数据,开发了一种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对盐渍化边际土地芦竹产生的生物能进行评估,目前这种测量方法已开始在西班牙使用,并且研究人员表示该测量方法也可在拥有地理数据的其他地中海地区使用。

    评估结果表明,西班牙有约34,500公顷的盐渍化边际土地可用于种植芦竹,每年可产生597,400吨的干物质生物能,约等于1,050万千兆焦耳(GJ)的原发性能源,相当于一百万居民一年的耗电量,因此种植芦竹对西班牙而言是一种可持续的适用解决方案。

    (编译 梁丽,编审 孙巍)

相关报告
  • 《土壤修复菌剂在盐碱地治理上显现独特优势》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世界农化网发布《2024生物制剂专刊》指出,土壤修复菌剂是指富含胞外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菌剂,能够有效修复重茬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和次生盐渍化土壤,并且高效讲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除草剂残留等。 作为微生物肥料领域的新品类,我国从2018年至今颁发的有效土壤修复菌剂登记证共133张。登记的产品剂型包括粉剂、颗粒和液体,粉剂和颗粒剂型产品相对较多。粉剂不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可最大程度保持菌种活性且施用方便,颗粒剂型有效果持久,不易流失的特点;而且液体剂型虽然见效快,但液体容易流失,保持性较差,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修复菌剂登记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有效活菌数、胞外多糖、有机质含量,有效活菌数最高指标为25亿/g,有机质最高指标为40.0%,胞外多糖最高为2.0mg/g;有效活菌数最低指标为2.0亿/g,有机质最低指标为10.0%,胞外多糖最低为1.0mg/g。统计数据显示,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是登记数量排名前5的菌种。在土壤改善方面,适用酸性土壤调剂的产品最多,其次是盐碱土壤和碱性土壤,最后是次生盐渍化土壤。
  • 《FAO:《全球盐碱地现状报告》》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8
    • 12月,FAO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3.81亿公顷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7%,澳大利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地区最严重。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盐碱化,致盐碱区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强调及时更新数据和水土监测、统一盐度测量、实施可持续管理实践并促进跨部门合作,采取改善排水、土壤改良和种植耐盐植物等缓解策略。这些综合策略旨在提高受影响地区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恢复力,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