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可持续性水产养殖中心旨在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7-11-06
  • 随着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近100亿,为后代提供安全和可持续的养殖海产品环境是水产养殖渔业科学中心与埃克塞特大学之间新型合作的关键目标。环境部长Michael Gove今天发布了可持续水产养殖未来合作中心,其目标是汇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确保在国内外更好地了解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该中心将重点关注水生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水生环境保护—支持国际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的“蓝色”增长。

相关报告
  •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危及人类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5-29
    • 今年以来,全球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产区,均受到极端天气影响。传统的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因遭遇严重干旱,时隔12年后首次计划进口小麦;玉米出口大国美国因受阴雨天气影响,播种创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干旱影响,水稻出口国菲律宾也出现大规模歉收。   海洋渔业情况也不妙,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日本周围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海苔产量达到46年来最低点。   干旱与洪涝在全球小麦、玉米、水稻主产区共发,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Snyder忧心忡忡地写道,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正在逼近。   朝鲜近期发布的备忘录显示,受高温、干旱、洪水等因素影响,朝鲜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调人均每日口粮配给;受厄尔尼诺影响,非洲粮食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  多位气候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加强,造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候风险水平上升。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偏高0.38℃,过去五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而英国气象局预测说,2019年至2023年可能比过去5年还要热。   中国气象局最近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0.58℃。   中国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全球18个国家的4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全球增温1.5℃至2℃,对于包括印度、非洲部分国家在内的小麦生长季高温且缺少降雨的区域来说,小麦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极端低产风险明显加大。而这些产量风险加大的地区目前多属经济欠发达区域,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些区域的粮食安全问题。   英国利兹大学战略研究院院长蒂姆·本顿表示,气候变暖尤其是极端天气增加将改变粮食产量、质量和病虫害的分布,从而对粮食供应体系产生影响和冲击,未来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将变得更脆弱和低效。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世界长期受粮食短缺影响的人数从2015年开始不降反增。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尤其是受厄尔尼诺等因素影响,非洲南部和东部多国遭遇严重干旱或洪水,粮食产量和牲畜数量出现大幅下降。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阿利扎·弗莱舍建议,各国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增加农业适应气候变暖的能力,在作物品种的选择、灌溉技术和管理的改进以及土地更加有效利用等方面做出努力。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中国气候风险指数总体也呈升高趋势,1991年至2018年中国平均气候风险指数较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增加了54%。   粮食安全专家则建议,鉴于气候变化影响到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需要考虑改变人类饮食结构、减少浪费,增加全球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 《美国大豆产业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3-01
    • 淡水和海水养殖,也就是所谓的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食品生产方式。现今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包括动物和植物蛋白质生产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在满足这一需求上,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上,水产养殖业一直使用以杂鱼类和动物原料为基础的饲料来源,其中包括鱼粉、鱼油,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包括动物粪肥。在过去20年间,水产养殖业转而使用对环境更好、更高效的配方饲料。目前大豆是这些饲料所使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其中美国大豆产业参与提供的解决方案功不可没。   01 提供优质的饲料成分   正如生猪、家禽和其它牲畜一样,淡水和海水养殖品种能从含有优质成分的饲料中获益。   美国大豆正是这样的饲料原料。大豆为畜禽和鱼类提供蛋白质和能量,特别是其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此外,美国大豆提高了消化率,这意味着鱼类吸收和利用了更多以大豆为原料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美国大豆为世界各地的生产商提供的饲料原料,提供更优的生产性能和盈利能力,同时美国大豆还具有经过验证的可持续性。   02 推广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系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水产养殖是饲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预计到2030年,水产养殖产量将增长到1.09亿公吨,较2018年增长32%。   水产养殖者要想可持续地扩大规模,就需要新的技术。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美国大豆产业助力着全球水产养殖业,开发和实践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PRS)。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PRS)   通过更好地利用水土资源、能源和劳动力,IPRS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该系统在鱼塘中的特定区域饲养鱼类,让水在这一区域循环流动。如果使用得当,IPRS能够使鱼类养殖更密集、更可控、更可量化,并提升品质和安全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9,000个IPRS系统单元投入商业化生产。   2013年,IPRS技术由USSEC引入中国,并在多个试验中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IPRS技术已在中国的20多个省市广泛推广和应用。到2022年年底,初步估计有近8,000条标准的IPRS流水槽在中国建成并投入使用。   03 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全球人口的增长,需要更多来自植物和动物的蛋白质,增加蛋白质供给尤为关键。目前,大多数水产养殖产业位于亚洲,但预计在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会有显著增长。这些新兴市场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可负担和可持续的方式,能够快速提升蛋白质供给,助力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美国大豆产业致力于携手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水产养殖户共同合作。通过推动创新,如IPRS技术,水产养殖业正在迅速成长为生产动物蛋白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