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变废为宝》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8
  • 近日,记者以《技术创新 变废为宝》为题,对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创新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技术,安全“抠”出了长子焦化厂(废弃)及县城北外环公路下压的煤炭资源,蹚出了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的新途径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如何实现宝贵的煤炭资源“颗粒归仓”?山焦山煤霍尔辛赫煤业做出了有益探索。

    今年年初,该煤业在五盘区3501工作面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技术,通过充填粉煤灰等废弃物,多采出价值约5.2亿元的优质煤炭47.5万吨,同时还有效防止了地面下沉危害地表建筑物。这一核心技术的攻克和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以废换“宝”,而且大幅提高了矿井的“含绿量”。

    山煤霍尔辛赫煤业是山西焦煤集团动力煤保供矿井之一,“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煤炭资源量占比约50%,严重制约着矿井的资源开采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三下”压覆煤炭资源开采难题,山西焦煤联合安徽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建立了“科技创新+工程设计+第三方数据监测”的霍尔辛赫技术推广应用新模式,并经过近半年反复调研、论证、试验,最终成功在霍尔辛赫矿井五盘区3501工作面创新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技术,安全“抠”出了长子焦化厂(废弃)及县城北外环公路下压的煤炭资源,蹚出了一条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的新途径。

    自今年2月霍尔辛赫煤业开始回采,至6月10日该工作面完成末采回撤,经过55次监测和采后3个多月观测,地表建筑物对应的水平、倾斜及曲率等变形指标均满足国家对建筑物一级保护等级的规定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霍尔辛赫煤业和西山煤电屯兰矿成功应用。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21768.shtml
相关报告
  • 《变废为宝 生物质背后暗藏“巨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4
    • “生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但利用方式较为落后。如何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开发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研究员说。 5月8日至9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合肥召开第625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生物质高值利用科学问题”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所谓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则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以生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制造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若人类仅利用全球生物量的7%,就可以解决资源、能源等难题。”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院士指出。 生物质资源众多,全球生物质资源1700亿吨,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承载近1/3的中低位生物质排放,若不加以充分利用,会产生严重排放问题。同时,“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存在转化过程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低、成本高等瓶颈,亟待在生物质高值转化的共性科学问题方面形成新的理论突破。”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马隆龙说。 如果将这些生物质资源进行高值化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世界经济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将来自生物化工,将占产业总产值份额的39%。可见,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前景广阔。 欧阳平凯指出,利用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化工原料制备生物基材料,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生物基材料具有制备过程安全性高、生物可降解性好、生物安全性与相容性好以及材料性能高等优点。”欧阳平凯说。目前国际生物基材料产业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值、定向、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 与会专家建议生物质从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变成资源,并协同解决其中的一些基础科学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应高度重视生物质高值利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生物质高效综合利用”专项,系统开展多联产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推广。
  • 《产学研投合力推动技术创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20
    • 为进一步展示企业技术研发、转化和产业服务能力,促进产业领域沟通交流,推动技术进步,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英文简称SITRI)于2019年11月12日至13日首次举办了国际性技术开放日活动--2019SITRIDAY。作为上海市集成电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举办的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展示自身关键技术能力的舞台、业界技术专家学术交流的讲台和探讨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的平台。 本次交流活动主要涉及5G通信、先进传感器和生物与信息技术三个板块,全球近40位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投资界的领袖和专家进行了现场分享。活动上,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展示了“超越摩尔”领域的基础设施及研发整体情况,并对可提供的MEMS、AlN、硅光子、微流控和生物光电子等“超越摩尔”核心工艺和研发中试服务进行了重点介绍。日本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对MEMS最新技术突破和生物技术与芯片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分享。来自法国CEA-LETI、德国Bosch和英国SPTS公司的技术专家对当前国际产学研合作模式和MEMS领域设备材料的共同研发思路作了系统阐述。国家电网、深兰科技、紫光展锐等30余家国内企业也在活动中就智能电网和5G对芯片发展演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现场交流。 国际著名MEMS技术专家、日本东北大学的江刺正喜教授在活动现场受聘成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首席技术顾问。江刺正喜教授的加盟,将对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产学研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技术展示和交流平台,2019SITRIDAY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打造“研发转化新模式、创新创业新载体”的功能定位,为产业界不断开放思想、探索创新、合作共赢提供了舞台。 来自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所和产业界的4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大家掌握了很多前沿科技发展,拓展了交流的渠道,受益良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