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面临的最新威胁是近期被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呼吸道疾病的持续暴发。Covid-19于2019年12月被发现,之后很快证明其病原体是一种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致病病毒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如过去18年间出现的两种冠状病毒病SARS(2002年和2003年)和中东呼吸综合征(2012年至今)一样,Covid-19疫情对公共卫生、科研和医学界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Li及其同事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论文中,他们详细描述了疫情中心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报告的最早的425个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虽然这些信息在指导疫情应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该研究实时报道了这一新型病原体在其最早期阶段的演变情况,因而存在局限性。尽管如此,这篇论文还是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这一疫情的相关情况。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老年人和有合并症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与流感的情况相似);患者中男性占56%。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无15岁以下的儿童病例。这一情况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儿童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低,另一种是儿童症状轻微,其感染未被检测出,前者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而后者对社区感染总数这一分母的大小有影响。
根据 Covid-19病例要求诊断出肺炎这一定义,目前报告的病死率约为2%。在Guan等发表于NEJM的另外一篇论文中,1099例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1.4%;这些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范围很广。如果我们假设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的病例数量是目前报告的病例数量的数倍,则病死率可能远低于1%。这一数据提示Covid-19的总体临床后果可能最终更接近于严重季节性流感(病死率约为0.1%)或流感大流行(类似于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而非类似于SARS 或MERS,后面这两种疾病的病死率分别为9%~10%和36%。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效率对于围堵和缓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基本再生数(R0)估计为2.2,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每个感染者会再传染两个人。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这一数字下降至1.0以下之前,疫情很可能会继续蔓延。最近有报道称病程早期的口咽部病毒滴度高,这一情况令人担心患者在症状轻微时也具有传染性。
中国、美国及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行临时旅行限制,旨在减缓这一新发疾病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来美国旅行的中国游客,尤其湖北省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此类限制至少暂时可能有助于减缓病毒的传播:截至2020年2月26日,中国已检测出78,191个实验室确诊病例,而其他37个国家或地区已检测出总共2918个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2月26日,美国国内已检测出14个病例(曾到中国旅行或曾与旅行者密切接触),从中国撤回的美国公民中已检测出3个病例,从发生疫情的邮轮撤回的美国乘客中已检测出42个病例。然而,考虑到当前报道的病毒传输效率,我们应该为Covid-19“扎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做好准备。美国发生的社区传播可能要求我们从围堵策略转向缓疫策略,例如通过加大社会距离来减少传播。此类策略可能包括隔离患者(包括自愿居家隔离)、关闭学校和可能的情况下远程办公。
Covid-19疫苗的研发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我们预计第一种候选疫苗将于初春进入1期试验。目前的治疗方案是支持性治疗,同时正在探索各种试验性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1β、RNA聚合酶抑制剂瑞德西韦(remdesivir)、氯喹和各种中药制剂。一旦可以获得,康复患者的超免疫球蛋白以及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也可能是应在早期干预中进行研究的有吸引力的候选治疗方案。即使是在疫情暴发的情况下,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仍然是确保在科学且符合伦理的研究中评估试验性药物。
我们在每次疫情暴发时都有机会获得重要信息,而其中某些信息的机会只存在于有限的时间窗。例如,Li等报道患者发病与住院之间平均间隔为9.1~12.5天。病情发展到严重之前的这段时间可能向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新病毒发病机制的重要信息,而且可能为我们提供了采取干预措施的特殊机会。更好地了解Covid-19的发病机制对于我们在这一茫茫未知领域采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基因组研究可能可以说明使人易于感染病毒和易于发生疾病进展的宿主因素。
Covid-19疫情向我们发出了严肃的警告,我们持续面临着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传染性病原体所带来的挑战,因而需要持续监测、及时诊断并开展高质量研究,从而了解新微生物的基础生物学和我们的易感性,并且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