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2018-2019)——聚焦高精尖》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29
  • 9月25日,北京市首部全面展示产业经济发展的年度力作产品《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2018-2019)——聚焦高精尖》发布会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美联书院召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巡视员任世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研究室(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何宝森、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郭钧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高潮、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健等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郭钧岐主持。

    任世强同志在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新时代背景下首都北京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坚决按照中央对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眼界,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发展。在坚决完成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的同时,集全市之力集中推动发展高精尖产业,是新时期北京的重大战略布局。在北京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重要时期,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编制出版了这本蓝皮书,记录下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足迹。

    本次发布的《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2018-2019)——聚焦高精尖》共收录文稿24篇,20余万字,包含总报告、产业篇、区域篇、案例篇和专题篇五部分,以详实的数据资料、专业的角度、专家的视野,对产业、区域发展现状与态势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和预测,同时选取了产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典型案例,展现了领域内专家对产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真知灼见。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内容详实、数据丰富,有观察,有分析,有问题,有思考,是一本可以为本市各级政府、兄弟省市、研究机构、学者、企业和关心北京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全面、权威、系统、详实解读了解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信息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相关报告
  •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23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经国务院批准,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于10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闭幕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王刚主任宣布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并重点解读了2022年前北京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系列重点行动。 白皮书(2018年)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定义、内涵和产业范畴,并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做出了整体判断: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各国产业界、科技界纷纷加快布局。我国面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部分领域研发能力已与国际基本同步。综合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情况来看,北京市具备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具有国内领先的政、产、学、研、用配套体系,科研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前景广阔、动力强劲,应抓住机遇、积极部署、大胆探索,力争建成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北京市明确了2022年“形成满足高级自动驾驶(L4级别)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完整技术体系,技术水平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形成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体系,示范运营区域超过500平方公里;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制造和应用服务体系,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近期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智能交通新模式,建成最具有活力的自动驾驶创新生态体系和‘安全、高效、绿色、文明’智能网联汽车社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白皮书(2018年)对北京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围绕包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的技术创新架构和构建一套测试与示范应用体系的应用创新架构,明确通过5个专项行动计划和5个方面示范应用,推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新型交通服务体系。 5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一是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强化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大脑”。建设新型整车制造体系,形成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吸引全球优势产业和技术资源在京布局,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制造能力。二是加快建设智能路网设施。大力发展以车路协同为核心的智能路网技术,建立“车基-路基”全域感知技术体系。加快开展智能路网改造,试点建设卫星地面增强站和LTE-V、5G-V2X路侧单元,形成路网全域感知能力,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三是建成满足超大城市出行需求的交通云。建设国内领先的交通大脑,实现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诱导三大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功能落地。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试点新一代出行服务模式,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四是率先建设5G车联网。加快推进智能网联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5G车联网芯片、通信基站、路侧单元、车载终端等联网关键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五是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建设动态高精度地图基础数据平台,支持开展个性化深度处理和自定义应用。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加快高精度地图产业链生态建设。 5个方面示范应用包括:(1)稳步推进自动驾驶载人运行示范应用。(2)逐步推广物流和作业车辆的自动驾驶应用。(3)拓展高速路、快速路等自动驾驶测试种类,全市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4)开展智能网联交通效率优化示范应用,实现信号灯配时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开展智能网联公交车道建设试点。(5)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能出行服务新技术、新模式,建设安全、智能、共享的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为保障相关任务更好地落地实施,在对接国家相关政策部署的基础上,立足北京实际,提出了加快推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审议重大事项、强化统筹协调、解决瓶颈问题。鼓励各产业聚集区出台支持政策,形成各有侧重、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创新发展格局。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业化项目、产业基础平台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积极对接国家相关资源,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地方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规范。加快推动发布自动驾驶车辆试运行制度。支持有条件的聚集区域,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推动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四是创新监管模式。探索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出行需要的车辆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分析判定机制研究,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认定机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验证检测、信用保险等服务试点。五是加快人才培养。推动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人才交流合作,培养紧缺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业项目。六是开展交流合作。召开年度性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鼓励国际先进企业在京开展产品研发、制造、示范应用。鼓励我市创新主体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
  • 《2018年《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29
    • 9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2018年《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白荣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谢炜以及来自国内外政府、氢能科研机构及企业、新闻媒体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主持,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出席会议并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谢炜对新书发布表示祝贺并致辞,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副主编张长令对新书进行了介绍。会上,首先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其次,与会专家就车用氢能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进程进行了研讨。最后,与会专家分别对2018年《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进行了点评,与会代表围绕车用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作为国内汽车领域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和产业智库,中汽中心在车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已与国内外政府部门、组织机构和主要企业合作,开展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产品测试及评价、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设施标准制定等多项重要工作。中汽中心具有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产业研究团队,。为适应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态势,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在车用氢能领域资深顾问的指导下,针对车用氢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重大问题,组织一批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编撰《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   《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18)》是关于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研究的年度性报告,也是《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的第一本,2018年首次出版。2018年度报告主要分为总报告、车用氢能技术及产业发展分析、车用氢能发展战略及政策标准法规分析、典型区域车用氢能产业进展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车用氢能产业经济性分析、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政策比较等内容。   《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基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对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蓝皮书既从受众的角度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宣传普及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理念,又从专业角度客观评价车用氢能技术和应用,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该书将有助于能源及汽车产业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车用氢能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社会公众等了解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并可为制定车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