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SIT1 基因突变:水稻应对镉胁迫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希望》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5-04-29
  •  为解决农田镉(Cd)污染威胁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研究人员以 EMS 诱变的 Ostms5/Oscsit1 双突变体(st1)为材料研究 OsCSIT1 基因在水稻耐镉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st1 突变体耐镉性增强,这为培育低镉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在当今农业生产中,环境问题对农作物的影响日益凸显。镉(Cd)作为一种对植物有害的非必需元素,随着工业发展,其在土壤和水中的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对于水稻而言,它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强,这使得镉污染对水稻产区的食品安全构成了极大挑战。同时,在水稻杂交育种领域,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至关重要,其中热敏感雄性不育 5(Ostms5)基因被广泛应用。然而,与临界不育诱导温度(CSIT)相关的基因 OsCSIT1 对水稻耐镉性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基因的作用,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上,为培育既耐镉又能保障粮食安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通过 EMS 诱变技术获得 Ostms5/Oscsit1 双突变体(st1);二是利用实时定量 PCR(RT-qPCR)技术分析镉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三是测定植物中金属离子含量,以此来探究基因变化对金属离子积累的影响 。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25-4/20250429044617346.htm
相关报告
  • 《粮食主产区更应保障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6-02
    • 近几年来,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市的主管部门,时刻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2007年粮食总产552.4万吨,居全省第一,增长4.7%,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 《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议案》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5-04-10
    •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在短短20年间从3000多亿公斤增加到4500亿公斤,主要产品已达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尽管是这样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均粮食只在350公斤左右,其中又主要以玉米为主。而且玉米已从原来人们的饭桌上变为饲料用。今后将随着牧业和养殖业发展,饲料用和工业用玉米的数量将大大增加,玉米的消耗量很可能从原来的过剩变成短缺。人口用粮以水稻、小麦为主,尽管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农业粮食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产量提高的幅度难以适应人口增加的需求。在我国用占世界耕地7%的面积养活占21%的世界人口,这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并且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15亿,所需粮食将增加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