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创新研讨会暨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第九届电子资源培训会在宁波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mawutong
  • 发布时间:2018-05-21
  • 5月8-10日,由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8年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创新研讨会暨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第九届电子资源培训会”在宁波召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沈仲琪副主任、信息所孙坦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开幕式由信息所原副所长孟宪学主持。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38个涉农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及文献服务人员,以及多家知名出版机构的代表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

    沈仲琪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作为NSTL的主要成员单位之一,承担着农业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任务,在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对全国农业科研系统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及带动作用。近年来,在NSTL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等前沿研究方面,信息所引领及推动作用也很突出,希望能在今后为NSTL服务创新及一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孙坦所长在讲话中指出,随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深入推进,科研人员对文献的利用有了更强的需求。希望学科馆员加强对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使科研人员能够利用最新、质量最好的文献,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本次会议主题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及知识组织创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宋文研究员作了“机器智能时代的知识组织”的报告,深入浅出的梳理了知识组织体系,介绍了国内外知识组织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国家图书馆事业部赵瑞雪主任作了“服务驱动下资源建设与组织多维化演变”的报告,介绍了在信息环境变化下,中国农科院知识服务与实践创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中心黄金霞主任作了《中国科学院开放科技资源建设与再利用》的报告,论述了开放科技资源的发展环境,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开放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方面的实践。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常兰兰博士作了“Springer•Nature出版创新”的报告,介绍了该出版社在数据驱动出版、语义出版、OA出版等方面的创新;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张帆博士的报告——“ESI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科研”,利用ESI事实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科研产出现状。

    会议期间,还有多位专家围绕特色资源建设、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国家通用本体构建、多源异构大数据的采集、清洗、组织与碎片化知识组织、农业学科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的新趋势等内容做了精彩的报告。多家国内外知名出版机构及信息服务机构的专业培训师对各自所推出的最新资源及服务产品进行了宣传、培训。

    此次培训会,报告内容丰富详实,精彩纷呈。与会代表们就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和交流。大会为科研人员与图书馆及出版商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同时也会为提升国家农业图书馆及全国农业科研系统(非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组织、学科和机构竞争力评价等领域创新工作能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关报告
  • 《会议预告|2023年图书情报青年学术论坛暨农业科研系统第十四届电子资源培训会》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黄雨馨
    • 发布时间:2023-06-17
    • 为促进图情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凝聚青年智慧、发挥青年才能,促进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及《农业图书情报学报》编辑部主办,国家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等机构协办的“2023年图书情报青年学术论坛暨农业科研系统第十四届电子资源培训会”将于2023年6月19-21日在无锡召开。本届论坛以“赋能智慧·知识服务的创新与挑战”为主题,旨在为广大青年及图情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对思考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探索创新服务路径以及了解最新学术出版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1会议主题       赋能智慧·知识服务的创新与挑战 02会议内容 1. 新时代人工智能与知识服务融合; 2. 基于AIGC的数据资源管理研究; 3. 人工智能的开放合作与伦理规范; 4. 数字人文与智慧图书馆建设; 5. ChatGPT构建专业垂直的知识体系; 6. 数据资源、基础设施、智能技术一体化建设; 7. 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新模式、新方法; 8. 公共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 9. 知识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03会议安排报到时间:2023年6月19日会议时间:2023年6月20-21日会议地点:无锡君来湖滨饭店会议费用:1200元/人;800元/学生,交通食宿自理 04会议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会议注册报名电话:010-82109667;010-82105219邮箱:liuqian@caas.cn;         wuyuhua01@caas.cn
  • 《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农业生态领域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04
    • 5月18日上午,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农业生态领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站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围绕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治理开展交流研讨,共谋农业农村低碳生态发展的数据支撑路径。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2024年中国农科院启动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工作,全国百余个农业实验站开展有组织的长期定位观测。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负责的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农业生态数据服务高地、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数据中心,围绕农业生态关键元素循环和污染物迁移过程,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农业废弃物、产地环境健康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等重点任务,采用统一的实验方案、指标体系和观测标准开展长期因子综合观测。汇交农业生态和农业环境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为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国家气候变化农业相关议题谈判、《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编撰等提供有力支撑。 环发所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草原,建设农业农村系统海拔最高的实验站,已开展近20年的长期定位观测,开展了高寒草地模拟气候变化控制实验、高寒草地氮沉降实验以及退化高寒草地修复实验。针对高寒草地生态修复与利用矛盾突出的问题,构建了天然草地恢复后“长周期、低频率”轮牧技术,研发了房前屋后、棚圈等特殊区域高产饲草种植技术,集成了高寒草地生态修复、适度放牧、人工饲草补给为一体的高寒草地高效利用模式,在优化天然草地利用方式的同时,拓展牧草生产空间,缓解天然草地载畜压力,为高寒草地生态修复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在“长期定位观测进展”主题环节,祁阳站、商丘站和呼和浩特站等典型实验站专家汇报交流了长期定位试验原始创新与科学价值,研讨农田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研究进展。在“数据资源与观测技术”主题环节,研讨长期因子数据确权授权模式和技术应用、数据论文发表,促进农业农村科学观测数据的保护、共享与成果转化;通过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进展和智能物联在农业农村长期因子数字化建设中应用等方面的研讨,推动农业实验站自动化和数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