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藻类如何利用太阳能》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9-04
  •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硅藻是一种藻类,它可以产生20%的地球氧气束太阳能用于光合作用。

    罗格斯大学主导的发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有助于提供更有效和更实惠的藻类生物燃料,并应对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气候变化。

    海洋和其他水道富含藻类能源工厂,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能,并帮助从大气中去除碳。 硅藻是最成功的藻类之一。 他们的化石油是地球上最优质石油的来源。

    罗格斯大学领导的团队使用3D生物成像工具首次揭示了被称为蛋白质的蛋白质结构光系统II,硅藻用来吸收阳光并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他们发现每个细胞包括两组这些蛋白质,尽管只有一组活跃。活性组具有与色素蛋白相关的结构,例如吸收光的绿色叶绿素,在天线中收获光以进行光合作用。非活动集缺乏天线并且不参与光合作用。

    罗格斯大学领导的团队正在寻求了解藻类光合作用能力的极限,并利用这种能力生产生物燃料。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藻类以天然油的形式储存能量,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生产大量的石油,可以转化为汽车,卡车,火车和飞机的生物燃料。

    “接下来的步骤是尝试了解控制蛋白质之间动力学的机制,并支持强大的生物化学

    能源生产,“资深作者魏岱说,他是艺术与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从藻类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物燃料并取代石油奠定基础,”共同作者Paul G. Falkowski说道,他是环境与环境学院环境生物物理和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的杰出教授。生物科学。

    德克萨斯州罗格斯大学,贝勒医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科学家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

    ——文章发布于2019年8月26日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蓝藻代谢与环境适应的新途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7-30
    •         4月9日,《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杨琛研究组题为The cyanobacterial ornithine-ammonia cycle involves an arginine dihydrolas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动态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发现了一条新的代谢途径,并且揭示了该途径为蓝藻适应环境所必需及其重要的进化及生态学意义。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外界营养环境变化的代谢系统及调控机制。例如,陆生动物进化出著名的鸟氨酸-尿素循环,用于处理食物中蛋白质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大量氨,而细菌和植物缺乏这一代谢途径。蓝藻(又名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光能将CO2还原成有机碳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在地球生物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蓝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各种水体和土壤中,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时蓝藻在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极具潜力。尽管蓝藻在进化、生态、环境及生物技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细胞代谢动态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琛研究组利用前期开发的动态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研究了蓝藻对外界氮源扰动的代谢响应,发现细胞内鸟氨酸和精氨酸之间存在活跃的代谢循环。进而发现该循环包含一步新的生化反应,即精氨酸双水解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氨。研究表明在氮源充足条件下鸟氨酸-氨循环促使氮同化及存储以最大速率进行,而在氮源匮乏时该循环使得细胞中的氮储存迅速分解,从而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因此,鸟氨酸-氨循环具有氮存储和活化的功能,对于蓝藻适应环境氮源缺乏和变化极其重要。与动物体内的鸟氨酸-尿素循环相比,鸟氨酸-氨循环更为古老,它的存在提示不同物种为适应其生存环境可能进化出各种鸟氨酸循环。鸟氨酸-氨循环在蓝藻中广泛存在,包括许多海洋固氮蓝藻,因此这一代谢途径对于海洋氮固定乃至地球的氮循环具有重要贡献。专家评论这项工作将引起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海洋学和农业方面的研究产生影响,同时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植生生态所博士研究生张昊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杨琛为通讯作者。该工作是与该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等合作完成的,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的项目资助。
  • 《科学家们在埃博拉病毒幸存者中发现了强大的免疫细胞反应》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11-04
    • 当面对感染时,免疫系统可以产生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和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 两种免疫反应都可以帮助预防未来暴露于病原体时的感染。 NIAID资助的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西非埃博拉幸存者样本中的大多数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称为CD8 + T细胞 - 也称为杀伤性T细胞。 这些细胞识别出现在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随后它们会被破坏。 根据7月23日在PNAS上发表的一份报告,这项新颖的分析为那些在致命的出血性疾病中存活的人提供了新的感染途径。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及其合作者的研究人员与埃博拉幸存者的塞拉利昂协会合作,分析从30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与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证实。所有志愿者都来自塞拉利昂,并在2013 - 2016年埃博拉疫情中幸存下来,导致西非有超过28,000例记录在案的感染和12,000例死亡。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30名幸存者中,26名对至少一种EBOV蛋白具有强烈的CD8 + T细胞反应 - 表明所谓的细胞介导的免疫,除了产生EBOV特异性抗体外,可能在生存中起关键作用。埃博拉病毒病。二十五个幸存者有很强的CD8 + T细胞应答核蛋白(NP),位于所述病毒内的病毒蛋白质,而响应于蛋白质EBOV的表面上只有10幸存者产生CD8 + T细胞被称为糖蛋白(GP)。这一观察令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因为在大多数微生物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更可能对GP等病毒表面蛋白起反应。 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一些暴露于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如何在感染后存活下来,并可能提供对未来暴露于EBOV的保护的见解。了解有关NIAID对埃博拉病毒研究的更多信息。   出处: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院(NIAID) 原文题目:Scientists Find Strong Immune Cell Responses in Ebola Survivors 链接: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scientists-find-strong-immune-cell-responses-ebola-survivors   NSTL重大疾病防治领域信息门户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