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发布《STM对研究评估的立场》报告,强调整个研究生态系统合作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 张恬
  • 发布时间:2022-12-09
  •   2022年6月,STM发布了《STM对研究评估的立场》报告,强调整个研究生态系统合作的重要性,并讨论了STM 及其成员正在合作推动的关于技术基础设施和标准的倡议和项目如何使研究发现、研究交流和研究评估成为可能。

      报告指出,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促成一个公平的研究评估体系。一个理想的研究评估系统必须考虑到研究人员所做贡献的多样性和细微性,不仅是在出版物中发表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方面,还有教学、专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专家同行评审)、社区参与和商业化方面;同时,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科学严谨性的做法也应得到认可,STM及其成员出版商参与了一系列支持研究诚信的活动,使其作为改善研究文化的一种方式,为社会效益作出贡献。

      报告认为,出版商通过对报道研究活动的文章进行评估,在研究评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编辑审查、同行评审和分析文章的使用和引用情况。出版商支持并投资于创建和发展多样化的、透明的、适用性广泛的研究投入、活动和成果的指标。这包括认可用于研究评估的关键倡议和基础设施,如CrossRef、ORCID、DORA、CRediT等。

      STM在报告中建议,所有指标只能用于定性评估,对它们的应用应该正确,并与它们的创建目的和需要解释的背景相一致。期刊影响因子(JIF)应在期刊层面上应用,而不是作为评估个别文章或研究人员的代理。JIF不应该是评估的唯一标准,应该与各种指标结合起来考虑。

      报告强调,STM致力于支持出版商根据研究评估改革实施新的、更有力的指标,促进研究评估的现代化。

相关报告
  •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luoluo
    • 发布时间:2022-10-21
    • 2022 年3月9日,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RL) 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该报告强调了我们在推进研究、学习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的集体成就,与其2021-2022年行动计划保持一致。 2021年年度报告概述了协会在倡导支持扩大公平获取信息的政策和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ARL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推进了对可访问性、数字版权以及与资金、国际学生、研究数据、开放奖学金和学术交流的未来相关的大学出版和高级研究政策的承诺。该报告描述了该协会为创建多样化、公平、包容和可访问的工作环境、服务和馆藏所做的工作,包括修改ARL的治理结构以解决结构性不平等、重新启动ARL领导研究员计划以及加入美国真相、种族治疗、和转型运动建立美国真相委员会,种族治疗,和转型与种族和文化治疗档案。该报告概述了ARL的2021年评估活动、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展示了该协会在整个研究图书馆中塑造和告知领导力实践的努力。它强调了在持续动荡的一年中,协会如何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和媒体接触,以提高他们对成员图书馆和档案馆对更广泛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认识。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调整名单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7-03
    •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信局科技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科技厅: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锻炼培养了野外科技工作者,支撑了相关学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为推动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国家野外站的梳理评估。从梳理评估情况看,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大多数国家野外站,基础设施完备,积累了大量、规范、可靠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同时,部分国家野外站也有一些问题,大港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极少数国家野外站基础条件较差,成果产出不足,依托单位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国家野外站应有的作用。根据专业机构梳理评估结果和现场抽查核实,经研究,确定了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结果,将原有105个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7个国家野外站,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你们组织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野外站的管理,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家野外站五年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加强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国家野外站的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水平,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调整名单 科 技 部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