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mallenberg病毒包膜糖蛋白亚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功效。》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1-29
  • Schmallenberg病毒(SBV)是一种正统布尼亚病毒,可在孕妇的绵羊和牛中引起流产,死产和先天性缺陷。流行国家已经开发了灭活或减毒活疫苗,但仍对开发SBV疫苗感兴趣,这种疫苗可以区分感染动物和被接种动物(DIVA)。因此,尝试使用杆状病毒中表达的SBV糖蛋白来开发与DIVA相容的新颖的SBV疫苗。所有疫苗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均与佐剂一起制备,并在6个月大时皮下施用于牛。第一次试验包括2组动物,这些动物接种了羧基末端糖蛋白(Gc)或PBS,并在2周后加强免疫。在第二项试验中,在3周后给3组牛施用Gc,Gc和氨基末端糖蛋白(Gn)或PBS加强疫苗。在第一个研究中,加强免疫后第9天和在第二个研究中,加强免疫后3周,用SBV攻击动物。使用SBV Gc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两个试验中第一次接种疫苗后14天,首先在血清样品中检测到抗体,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试验中分别在加强免疫后的第7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试验中仅从3/6和2/4动物的血清中检测到低滴度的中和抗体。加强疫苗接种后,效价增加了2到3倍。在SBV攻击后,在所有动物的血清和选择性组织中均检测到SBV特异性RNA,与疫苗接种状态无关。 SBV候选疫苗既不能预防病毒血症,也不能针对SBV感染提供保护。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775185
相关报告
  • 《HCV包膜糖蛋白作为B细胞疫苗开发的基线,对免疫的抗体反应。》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8
    • 我们调查了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E1和E2的抗体反应以及动物模型与疫苗开发的相关性。 我们比较了健康志愿者,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s)和小鼠中重组E1E2复合物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方法:我们分析了一项1期疫苗试验(NCT00500747)参与者的519个血清样本,并将它们与血清或血浆样本进行了比较 来自用相同HCV E1E2抗原免疫的C57BL / 6J小鼠(n = 28)和恒河猴(n = 4)。 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并分析抗体结合,中和活性和表位特异性。 从单个浆母细胞和记忆B细胞中分离出免疫NHPs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表征。
  • 《γ射线照射对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 -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疫苗接种人血清中抗体反应的影响。》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6-30
    • rVSVΔG-ZEBOV-GP疫苗是活的重组(r)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其中VSV G蛋白被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EBOV)糖蛋白(GP)取代。 对于疫苗免疫原性测试,在活跃的ZEBOV暴发期间收集的临床试验血清在生物安全性2级实验室中进行测试之前进行γ辐射(GI)以灭活可能的野生型ZEBOV。 在照射关键试验样品之前,两项独立研究使用来自北美第1阶段研究的血清评估了GI(50kGy)对结合针对rVSVΔG-ZEBOV-GP的ZEBOV-GP(ELISA)抗体的影响。 γ射线照射与接种前样品中的稍高的抗体浓度和接种后略低的浓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