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区人口健康检查数据预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9
  • 尽管中国的乙肝流行率有所下降,但疾病负担仍然很高。不了解感染风险的大量人群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范围,从而导致预后不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评估可识别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高危人群的模型。数据来自基于社区的大型健康检查,其中包括97,173个人,平均年龄为54.94。总共收集了33个指标作为模型预测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常规血液指标和肝功能。进行了边界线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来预处理数据,然后使用四个预测模型,即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和逻辑回归(LR)算法,被开发出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8.27%。 XGBoost,RF,DT和LR模型的接收机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9、0.752、0.619和0.742。 Borderline-SMOTE XGBoost组合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该模型可以正确预测13,637 / 19,435例病例(敏感性70.8%,特异性70.1%),并且XGBoost模型的可变重要性图表明年龄具有高度重要性。该预测模型可用于准确识别应及时采取适当医疗措施的乙肝感染高危人群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10204
相关报告
  • 《中国北方地区共用针具人群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与特征》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0-29
    • 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在中国一些地区特定人群的感染情况知之甚少。我国学者 在河北省宽城县农村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试点研究,在宽城,使用共用针头注射苯甲酸钠或苯丙胺已蔚然成风。 方法:收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人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情况。在所有参与者进行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样品。 结果:11个村的852名参与者中,至少静脉注射过一次苯甲酸钠或苯甲苯甲的占49.9%。抗HCV、HCV RNA、HBsAg、抗HBc、与HCV/HBV感染的总流行率分别为37.1%、26.6%、67.7%、10.7%和30%。HCV RNA阳性的227例中的223例(98.2%)参与者年龄大于40岁。共感染与性别、年龄、注射次数、注射时间等有关。自发性HCV RNA清除率为28.2%(89/316),并与注射次数、第一次注射的时间和HBsAg是否阳性有关。相比上述因素,HBsAg与抗HBc信号/截止比更相关。趋势测试表明,抗HCV、HCV RNA和抗HBc与注射次数相关(P<0.001),与HBsAg是否阳性不相关(P=0.347)。 结论:在共同针具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很可能与个人年龄超过40岁高度相关,建议为此类人群提供一次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肝综合征的评估》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8-04-18
    • 该研究旨在确定艾滋病毒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并评估在艾滋病毒感染情况下使用汇集策略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可能性。通过血清学和核酸测试(NAT)检测了522例HIV阳性个体的HBV,隐匿性HBV和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我们还评估了用于筛查HIV阳性个体中隐匿性HBV感染的汇集NAT策略。HIV阳性患者中HBV感染的患病率为32(6.4%),隐匿性HBV感染率为10%。与单个样本的HBV DNA NAT相比,汇合HBV NAT具有66.7%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总之,通过这项研究发现,在HIV感染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具有高发病率。我们还证明,合并HBV NAT具有高度特异性,中度敏感性和成本效益。由于在印度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传统的HBV病毒载量检测费用昂贵,因此汇总的HBV DNA NAT可能是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好方法,并且会减少HBV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