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太阳盾有助于保护大堡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4-13
  • 研究人员称,一种约为人类头发5万分之一的超细可降解生物薄膜可以用来保护大堡礁免受环境退化影响。世界遗产保护景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但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海水温度升高从而造成珊瑚漂白。近期,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浮游“碳酸钙”防晒板,并称其可以保护珊瑚礁免受影响。它浮在珊瑚上方的水面上,而不是直接放在珊瑚上,进行遮阳。研究表明,该浮标可减少30%的阳光直射,可对七种不同的试验珊瑚类型进行保护并减少了大多数物种的漂白现象。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用与珊瑚骨架相同材料制成的“防晒罩”覆盖整个348,000平方公里(216,000平方英里)的珊瑚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它可以部署在较小的地方,以保护高价值或高风险的珊瑚礁区域。因此,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大堡礁保护者来说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吕钊编译;郭琳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8-03-ultra-thin-sun-shield-great-barrier.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大堡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5-08
    • 今日刊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遭遇2016 年海洋热浪袭击后,大堡礁北部的珊瑚遭遇了灾难性的死亡。研究人员称,受热浪冲击引起的白化珊瑚,要么存活下来,要么随着温度下降缓慢恢复,要么会死亡。在2016 年3 月至11 月的9 个月热浪期间,整个大堡礁失去了30%的珊瑚。 研究人员绘制了卫星“热暴露”地理分布图,并在2016 年极端海洋热浪之后,测量了大堡礁长达2300 公里珊瑚礁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珊瑚死亡数量与白化程度和热暴露程度密切相关,大堡礁北部受影响最严重。在3863 个珊瑚礁中,29%的珊瑚礁失去了三分之二或更多的珊瑚,这改变了珊瑚礁维持完整生态功能的能力。珊瑚的死亡已经导致数百个珊瑚礁物种的珊瑚群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只有少数的物种存活下来,导致成熟多样的珊瑚礁正转变为退化的生态系统。但是,目前还有大约10 亿的珊瑚存活,它们比死亡的珊瑚抵抗力更强。因此,我们需要集中精力保护这些幸存珊瑚实现珊瑚礁的恢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评估珊瑚礁生态系统大规模崩溃的风险的必要性。 研究人员称,大堡礁无疑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威胁,但如果我们迅速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它就不会有事。如果不能遏制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到高于工业革命前2°C 以上,将会彻底改变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并导致它们停止向数亿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15期)
  • 《澳大利亚利用棘冠海星的克星—大法螺保护大堡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6
    • 为保护大堡礁不受棘冠海星残食,澳大利亚政府预计总投入2740万美元,利用棘冠海星的天敌—大法螺(Charonia tritonis)来控制海星数量。 大法螺原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区域,由于极为罕见,一直广受壳类收藏者的追捧,因此在昆士兰州水域,大法螺能得到充分保护。 利用海星天敌来控制海星数量的想法基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将棘冠海星暴露在含大法螺分泌物的水域里,发现棘冠海星总是避开有大法螺的区域。 所以,研究人员想到可以利用养殖大法螺,来防止棘冠海星在产卵季节的密集生长,进而有助于防止棘冠海星数量剧增。目前,政府已投入56.8万美元用于养殖大法螺,AIMS已经投置了大量的大法螺卵胶囊,上个月有超过十万只幼体孵化。 由于目前尚不明确大法螺的饮食习性及生长过程的关键因素,所以大法螺育种项目的重点在于研究帮助大法螺幼体过渡到青少年体和成年体阶段,并为进一步研究大法螺生物学提供了机会。 如果该项目成功完成,科学家们将深入洞悉大法螺对棘冠海星行为的影响,并测试其控制棘冠海星数量的潜力,从而帮助降低珊瑚死亡的可能性。 该项目作为澳大利亚“珊瑚礁2050计划”的一部分,于2017年6月中旬开始,将持续至2019年6月。 (刘雪雁 编译)